《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与反思》是2007年10月1日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
陶德麟、何萍。
《总论》编明确地提出了本书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观点,着重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意义、内涵和前提性问题,以详实的材料和严密的分析集中批评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可能”和“不必要”的观点,论证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观方法论基础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即具有时代特征和民族特征的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书分《导言》、《
总论》、《思想历程》、《反思与探索》、《简短的结语》五个部分:
《思想历程》编按照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中国到现在的时间顺序,详细分析了一系列代表性人物和代表性阶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程中艰辛探索和开拓创造的足迹,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化过程中的继续和发展。
《反思与探索》编在前编历史回溯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的方向和方法问题,强调必须以中国现代化问题为中心,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前特别要重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寻找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资源。
陶德麟,1931年10月生,湖北武汉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195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留校任李达同志学术研究助手。1956年在《哲学研究》上批评苏联《简明哲学词典》的论文受到国内外高度重视。1961年李达同志受毛泽东同志委托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时,为主要执笔人。1978年积极投入反对“两个凡是”的理论斗争,参与真理标准大讨论,在《哲学研究》、《光明日报》等刊发表《关于真理标准的几个问题》等一系列有重大影响的论文。同年受人民出版社委托修订出版李达同志生前主编的《唯物辩证法大纲》;与他人共同编辑出版四卷本《李达文集》;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总论及辩证唯物主义部分副主编。1984年被由国家人事部授予首批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20年5月24日在武汉逝世。是我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博士点和国家重点学科的创建人,被同行专家评价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最前沿的、最有影响的前辈学人之一。”1985年起先后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和召集人,全国普通高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专家组(哲学)召集人,国家社科“七五”、“八五”规划哲学组成员和“九五”、“十五”规划哲学组副组长,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常务理事,教育部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哲学教材组主要成员、美国依阿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国际顾问等兼职。论文《逻辑证明与真理标准》获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作为第一作者的《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主编的《社会稳定论》获中国图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