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驻法大使馆年轻的外交官彼得(
安东尼·希金斯饰),对妻子玛格丽特(
夏洛特·兰普林饰)常常外出产生了怀疑,便派侦探调查。结果发现她租了公寓的一间屋子并经常去那里,很可能是和情人幽会。彼得闯进房间,发现和妻子在一起的是一只成人大小的黑猩猩。黑猩猩害怕的吼叫,而妻子却十分坦然,告诉彼得它叫“马克斯”。彼得只能把黑猩猩接回家,与夫妻两人、小儿子和女佣一起生活,但妻子和黑猩猩的关系令彼得不知所措。彼得一再追问妻子是否与黑猩猩有性关系,甚至从街头找来街边妓女试验黑猩猩的性反应。但到最后彼得也开始关心、喜欢黑猩猩了。在英国女王访问巴黎如此重要的时刻,彼得还是决定带上马克斯去乡村医院看望玛格丽特。
1983年底到1984年初,法国制片人塞尔日·希伯尔曼和剧作家让-克劳德·卡瑞尔先后前往东京,同日本导演大岛渚商议合拍一部影片的构想。在反复的磋商过程中,三人都对“人兽三角恋”这个特殊题材产生了兴趣,1984年底,英、法文的剧本基本成型,特技摄影的环节得到解决。于是,就有了《马克斯,我的爱》这样一部奇情电影的诞生。
《马克斯,我的爱》在剧作上延续了《白日美人》、《资产阶级审慎的魅力》等布努埃尔影片(这些大多由卡瑞尔编剧)对法国上层社会家庭的刻画,以黑猩猩取代丈夫的设想显然印上了强烈的嘲讽色彩。在影片的那个三口之家中,富足舒适的生活没能带来夫妻间的真诚相待,反而掩饰着两人彼此不忠下的貌合神离,男女主人公各自的偷情秘密已完全成为他们相互心照不宣的一种默许。家庭主妇玛格丽特同猩猩马克斯间有别宠爱的特殊情感,与其说是照她形容的“孤独中的一见钟情”,倒不如说是对自我虚伪婚姻生活的反叛与报复,而张牙舞爪的马克斯也不过只是她用以发泄愤懑的一件道具。
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来看,玛格丽特与马克斯导演的这段奇情异欲更象是对世俗观念与传统禁忌的挑战,而玛格丽特恣意的爱欲取向和泰然自若的表白也无不折射出人类向往性爱自由的内心渴求。反感—疑虑—矛盾—接受,影片巧妙地利用了男主人公对猩猩马克斯的态度,显现出一个普通人逐步摆脱思想禁锢重新审视生活的心灵历程。在影片的结尾部分,彼得最终接受了玛格丽特和猩猩之间的特殊关系,一家人再度团聚于巴黎,玛格丽特甚至明确表示可以为了避免影响邻居而杀掉马克斯。显而易见,夫妻间真诚的爱情重新复苏,猩猩这个寄托妻子情感的道具自然可以退出舞台。
《马克斯,我的爱》中的表演沿袭了法国室内剧的一贯作风,细腻冷静,中规中矩,演员的表情动作都表达得相当克制,鲜有夸张炫耀的场面。反倒是猩猩马克斯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在家庭宴会的那场戏中,它丰富的面部表情充分表达出对女主人的陶醉与痴迷,大量特技摄影的运用造就这个精彩绝伦的特写,也成为了整部影片获得成功的关键。
尽管影片在剧情上充满了戏谑狂讽的味道,而大岛渚导演的处理手法却没有简单地效仿布努埃尔式的尖酸犀利,也隐藏起以往自己标志性的凝重批判,取而代之的是温情、理智与幽默。加上清新明快的浪漫小调和简约流畅的摄影剪辑,整部影片竟然散发出雷诺阿、克莱尔等法国传统喜剧的迷人韵味。节制的嘲讽虽然削弱了作品对现实生活的批判力度,在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咄咄逼人给观者带来的压迫,这样在感情上有所包容的表现手段显然能够适应更多观众的欣赏习惯。。(网易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