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属孝南乡、“信”字团、正炳乡。民国时属第十区独立乡。1945年9月属第七区;1950年4月属第四区;1958年11月属白马湖公社,1984年4月后属白马湖镇。
地方戏曲“
哈哈腔”发源地。旧时,马堤村有在年、节或农闲时演出小戏曲的习俗,村民普遍爱好地方小曲儿。在当地流行一种叫“哈哈腔”、也称“
吹腔”的地方小调儿。“哈哈腔”流行历史达150余年,最初由村民张老靳为发起人,组织爱好者学唱和演出,一时风靡四乡。民国后期该剧种曾一度绝迹。
马堤吹腔是山东省首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前身是500年前流传于山东、河南以及冀南、苏北一带的民间戏曲
柳子戏。马堤村的村民几乎都会唱吹腔戏。
1950年以后,由村民王金良、荆传度、张老茂、王金明等人再度发起,并在本县杨堤一带及靠近临清、武城两县周边的村庄演出。剧目主要有《吕布与貂蝉》《秦英征西》《挂龙灯》《汗衫记》《夜审》《三哭殿》等。该剧种曲牌有《黄莺》《娃娃腔》、《大青羊》《小青羊》《桂竹香》《松南枝》等多种,有“一十八调,七十二哼哼”之说。现在该地群众每逢农闲、春节仍组团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