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壁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马壁(1912.4.4-1985.10.8),字光奎,号默庐。湖南湘潭人。抗日战争期间在湖南省教育厅、民政厅任职。1946年任国民政府国防部新闻局专员、长沙绥靖公署政工处主任秘书。1950年去台湾,历任台湾新中国出版社编辑主任,政工干部学校、中国文化学院、辅仁大学教授,台湾警备总司令部顾问,总政治作战部特约研究委员。曾主编《国魂》、《革命思想》等刊物并任《政治评论》月刊社长。长期从事三民主义、孙中山学术思想的研究,著作有《三民主义政治学》、《三民主义研究》、《国父学术思想新评价》、《中国国民党党史》等40余种。1981年从台湾回北京定居。受聘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研究员,任孙中山研究学会理事会理事,民革中央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1985年逝世。
人物生平
马璧,湖南湘潭人。字光奎,号默庐。1912年4月4日生于湘潭县马家堰西五里火捞冲(现属茶恩寺乡)。六岁开始读书,小学毕业后入本地乡垫专修国学。1932年上期开始教学,1933年开始写作。处女作《治安与富强之连锁政策》一书,由上海道德书局出版。抗日战争期间在湖南省教育厅,民政厅任职。1946年任国民政府国防部新闻局专员、长沙绥靖公署政工处主任秘书。
1950年去台湾。历任台湾国民党当局总政治作战部上校编辑,编辑主任,政工干校、中国文化学院、辅仁大学教授,国父遗教研究会理事、总干事,台湾警备总司令部顾问总政治作战部特约研究委员等职。曾主编《国魂》、《革命思想》等刊物并任《政治评论》月刊社长。长期从事三民主义、孙中山学术思想的研究,著作有《三民主义政治学》,《三民主义研究》、《国父学术思想新评价》、《中国国民党史》等40余种。
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冲破重重阻力,于1981年11月从台湾回到大陆,被增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1983年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同年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民革中央常务委员。还被聘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研究员,任孙中山研究学会理事会理事。在全国政协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期间,对国内建设、人民教育,对外宣传工作提出了许多积极的建议。直到病重之际,仍然深切怀念在台湾的故旧好友,盼望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实现。1985年10月8日在湖南长沙病逝。
人物作品
大屯山下暮春闻泉声
涧水流花径,家山入梦乡。
漏瀑声并似,春雨满池塘。
游九龙龙珠岛口占
一点明珠接九龙,海隅今且试游踪。
天涯若许凌云去,飞向峋嵝下碧空。
题长沙岳麓书院
喜乍归来,又亲见黄蔡丰碑,朱张伟学
不忙离去,还得看洞庭秋月,衡岳春云
赠湘潭楚怡资源开发公司
楚才萃杞梓楩楠,材尽其用
怡情得湘资沅澧,货畅其流
挽张龄
绮年涉猎儒书,令誉动三湘,初试宦情轻邑宰
晚岁贩依佛法,空华无四相,不需颂涛见如来
乙丑年(1985)春联应对
鼠去牛来闻虎啸(出句)
鸡鸣犬犬见龙飞(对句)
赠任权
雨湖索梦清平乐
湘馆同心相见欢
赠李硕洪、盖虹新婚
硕德绮年臻百富
虹光俪影焕双星
赠李度、林俊如位俪
李苑桃妍,花光流丽穿飞蝶
林间凤舞,俪影缠绵不羡仙
马壁:《回大陆前和朋友们话别》,政协湘潭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湘潭县文史 第2辑,政协湘潭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7.01。
亲属关系
妻子胡春云,大儿子马仲隍,二儿子马叔慰,小儿子马季君,大女儿马辉丽,小女儿马惠香。
亲友回忆
齐佛来:
我小马壁教授六岁,他的聪明才智和自学成就,都是我远远望尘莫及的。1934年甲戌春,我和前清秀才向先生游于下湖田,马壁教授在另一所小学教课,不知为什么他们两人打起对对联的笔墨官司来了。经过几个月的鏖战,对过几十首冠联,向先生终于自告认输。
马璧教授没有上过大学,更没有留过“洋”,连初中门恐怕也未曾进过。可他在三十岁前后便当过湖南省教育厅的专员、南京国防部编译局上校专员等职。后来在台湾又担任过几个大学的教授,真是不可想象。他不但文学、哲学、诗词有较高的造谐,就是外文、美术,也有相当的水平。
他爱国如家,生活俭朴。在没有配备专车时,由北京饭店来“劲松”,他总是坐公共汽车。有时我劝他雇车,以防万一。他笑着说:“在香港没有出事,回家还怕什么!何况我现在还未给国家作出贡献,老给国家增添负担,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安家购置什物时,他也曾对我说:“一切从简,尽量使国家少花钱,我现在还是无功受禄喱!”他连一台彩电都不想要,硬说:“有一台十四时的在长沙,把它搬来就行。”后来还是由中央统战部的同志说服了他,才要了一台彩电。
马壁教授一生笃志嗜学,手不释卷。据说他在香港期间,每天要看的报纸杂志就有几十种,凡要紧的,他都必须仔细阅读,哪怕白天因工作耽搁了,晚上也要看完。
社会评价
刘泽后:
马壁教授出身贫困,以一个只有小学生的学历,而成为一名有影响的大学教授、一位著述甚多的作家,除了他的资质聪慧,他的秘奥还在于坚毅不拔,刻苦勤奋自学。他还有一种可贵的学习态度——不耻下问。他不懂外文,为着要读外文原著,就向他门下会外文的学生学习。由于勤奋和有着科学的读书方法,他很快就可用英文写日记。这些,是我所敬仰的,也是后学者的楷模。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21 18:51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