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学名:Pinus massoniana Lamb.),别名枞松、山松、青松等,为松科松属的一种乔木植物。其树皮红褐色,下部灰褐色,裂成不规则的鳞状块片;枝平展或斜展,树冠宽塔形或伞形;冬芽卵状圆柱形或圆柱形,褐色;叶鞘初呈褐色,后渐变成灰黑色,宿存。雄球花淡红褐色,圆柱形,弯垂;雌球花单生或2-4个聚生于新枝近顶端,淡紫红色;球果卵圆形或圆锥状卵圆形;中部种鳞近矩圆状倒卵形;鳞盾菱形,微隆起或平,横脊微明显,鳞脐微凹,无刺,生于干燥环境者常具极短的刺;种子长卵圆形。花期4-5月,球果次年10-12月成熟。
植物学史
马尾松是中国古老的乡土树种,根据考古学及药物与种植古籍的有关记述,利用历史十分悠久。清代以前在各地的志书中,对利用马尾松作为建筑用材、薪炭材、采割松脂、采种育苗等记载颇多。唐天宝十四年至广德元年(755-763年)鉴真和尚以西湖孤山松树种子育苗栽植于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唐至德、乾元年间(756~759年)松阳等地已开始采集松脂炼香。在南宋前期就出现松树在山地的直播造林。《东坡杂记》记载:“十月以后,冬至以前,松实结,熟而未落,折取并尊,收之竹器中,悬之风道。未熟则不生,过熟则随风飞去。至春初敲取其实,以大铁锤入荒茅中数寸,置数粒其中,得春雨而自生。”
。
马尾松林多为天然次生林,但在浙江培育松苗营造人工林的历史也是比较早的。在武义、天台、金华、汤溪等地,很早以前就培育马尾松苗出售。武义桐琴乡石上青村,培育松苗经销金华、兰溪、建德等地,相传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形态特征
马尾松为乔木,高达45米,胸径1.5米。
茎
树皮红褐色,下部灰褐色,裂成不规则的鳞状块片;枝平展或斜展,树冠宽塔形或伞形,枝条每年生长一轮,但在中国广东南部则通常生长两轮,淡黄褐色,无白粉,稀有白粉,无毛;冬芽卵状圆柱形或圆柱形,褐色,顶端尖,芽鳞边缘丝状,先端尖或成渐尖的长尖头,微反曲。
叶
针叶2针一束,稀3针一束,长12-20厘米,细柔,微扭曲,两面有气孔线,边缘有细锯齿;横切面皮下层细胞单型,第一层连续排列,第二层由个别细胞断续排列而成,树脂道约4-8个,在背面边生,或腹面也有2个边生;叶鞘初呈褐色,后渐变成灰黑色,宿存。初生叶条形,长2.5-3.6厘米,叶缘具疏生刺毛状锯齿。
花
雄球花淡红褐色,圆柱形,弯垂,长1-1.5厘米,聚生于新枝下部苞腋,穗状,长6-15厘米;雌球花单生或2-4个聚生于新枝近顶端,淡紫红色,一年生小球果圆球形或卵圆形,径约2厘米,褐色或紫褐色,上部珠鳞的鳞脐具向上直立的短刺,下部珠鳞的鳞脐平钝无刺。
球果
球果卵圆形或圆锥状卵圆形,长4-7厘米,径2.5-4厘米,有短梗,下垂,成熟前绿色,熟时栗褐色,陆续脱落;中部种鳞近矩圆状倒卵形,或近长方形,长约3厘米;鳞盾菱形,微隆起或平,横脊微明显,鳞脐微凹,无刺,生于干燥环境者常具极短的刺。
种子
种子长卵圆形,长4-6毫米,连翅长2-2.7厘米;子叶5-8枚;长1.2-2.4厘米。
分布范围
马尾松是松属树种地理分布最广的一种,广泛分布于中国亚热带东部湿润区,并延至北热带。其水平分布区横跨中国东部亚热带的北、中、南3个亚带及北热带,自然连续分布面积大约220万平方千米。分布范围介于21°41'~33°56'N、102°10'~123°14'E之间,南北纬距12°以上,东西经距21°以上。分布于中国南方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贵州、广东、广西10个省(区、市)为主产区;陕西、河南、江苏、安徽4省分布在南部或中南部地区;云南东南部、海南五指山、台湾苗栗等局部地区有少量或零星分布;山东崑嵛地区有少量引种栽培。
生长环境
马尾松是一个亚热带的适生树种,在长江下游其垂直分布于海拔700米以下,长江中游海拔1100-1200米以下,在西部分布于海拔1500米以下,在其分布范围内,年平均温度13-22℃,年降水量800-1800毫米。在分布区的南部和中部,温暖多雨,四季雨量分配比较均匀,旱季不超过三个月,降水量超过蒸发量。马尾松能生于干旱、瘠薄的红壤、石砾土及沙质土,或生于岩石缝中,为荒山恢复森林的先锋树种。常组成次生纯林或与栎类、山槐、黄檀等阔叶树混生。
生长习性
环境适应性
马尾松主根明显,为深根性树种;侧根发达,且穿窜能力强。1年生幼树主根细长,侧根很短。吸收根无明显密集范围,为扩散型根系。有外生菌根菌共生。其耐干旱瘠薄土壤,在粘土、沙土、石砾土、山脊、公路边坡以及岩石裸露的石缝里都能生长。怕水湿,不耐盐碱,喜酸性和微酸性土壤,pH值4.5-6.5的山地生长最好。此外,其为喜光树种,不耐庇荫,喜温暖湿润气候。
生长发育规律
根据马尾松年生长发育不同时期的形态和生长特征,其林木的年生长过程可划分为下列6个阶段:
树液流动和顶芽萌发期:2月底至3月上旬树液开始流动,芽萌发,芽基现绿色,顶芽开始延伸。
抽梢期:3月上旬至5月上旬休眠芽簇中的主芽抽生为主梢,周围直立的侧芽抽生为侧枝。初期生长缓慢,经7-10天后加快,30天后又下降。随着新梢的抽长,针叶开始从梢上显露并不断增长。
封顶期:5月中旬至6月上旬新梢长度生长停止顶芽开始露现。
营养生长期:6月上旬至8月针叶伸长加快,同化器官不断扩大,直径生长加快,新梢长度生长一般停止,但部分植株抽2次梢。
顶芽发育期:9月上旬至11月顶芽发育加快,出现侧芽形成簇生的休眠芽,针叶、直径转入缓慢生长。
休眠期:12月至次年2月顶芽发育完成。直径生长停止,地上部分停止增长。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传粉受精
马尾松是裸子植物,雌雄同株异花,无花被,胚珠裸露,与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不同,实际上是大、小孢子叶球,亦称雌、雄球花。马尾松林存在偏雄或偏雌现象,一般偏雄植株约占15%。当雄、雌球花各自发育成熟后,雄球花粉粒从花粉囊内逸出,带有翅膀的雄球花粉粒很轻,可随风飘向远处。同时,雌球花上的胚珠分泌出无色的传粉滴,盖住珠孔,等待雄球花粉粒的到来,其作用是把落在传粉滴上的花粉粒粘住,并带进珠孔此过程叫作传粉。
飞落到雌球花胚珠上的雄球花粉粒、在9-12天萌发出花粉管伸向颈卵器。传粉后珠孔关闭,这时雌球花便成为授粉的小球果,以后暂停生长,越过夏、冬直到第二年的5月,卵子和精子结合,完成受精过程。雄球花粉粒寄生于珠心达13个月之久,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由于雄球花粉粒内蕴藏着大量丰富的营养物质,使它在没有外界帮助的情况下,也能不断发育,顺利完成繁衍后代的重任。在松树有性生殖周期中,从雌雄球花原始体形成到果实、种子成熟需跨越3年共28个月。
种子繁殖
马尾松的种子为卵圆形,具翅,能随风散播,具有“飞籽成林”的功能。成熟的种子在球果(雌球花受粉后成为球果)的中、上部分,飞翔翅膀把种子包在里边。据长期实地调查发现,马尾松的种子落地时,有种胚的一侧因重量大先着地,而种翅露在外面,对种胚起着严密的保护作用,使种胚不易受寒受冻、不易受病虫侵害、也不易被鸟和老鼠偷食。只要是着了地的种子,一般都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成林、成材。
人工繁殖
播种繁殖
马尾松较佳的播种育苗期为2月下旬至3月上旬。采种时,应选择20-40年生,且树冠匀称、树干通直、无病虫害的母树;时间为每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球果由青绿色逐渐转为栗褐色,且鳞片仍尚未开裂时。播种前施入基肥以提高土壤肥力,提升松苗质量;播种时,以30℃左右的温水浸泡,播种后撒一层菌根土,然后以稻草或薄膜覆盖,以保证种子发芽的温度和湿度,促进种子萌发,出土整齐。
切根育苗
切去苗木部分原主根,增加侧根数量,提升根系占比,控制冠根比,提升马尾松大田裸根苗质量。当苗木高度达到12cm以上即可进行切根,切根时间应该根据苗木生长情况灵活而定,如果马尾松种植海拔高度较高,切根时间应该后移,但是不能过晚,确保马尾松苗木具有充分的生长时间,提升切根效果。切根过程中,可以利用平切和斜切两种方式,先从苗床最里面的种苗开始,斜向苗木方向成45-60度夹角进行切根,用力均衡,切忌铲刀向上抬升。
栽培技术
选地
马尾松种粒细小,平均直径约2.5-3毫米,因此,细致整地有利于种子发芽出土,是培育马尾松壮苗的重要条件。苗圃的整地一般要求进行二型二耙,整地时间应尽可能提前到冬季或早春,以使土壤充分风化,也有利于消灭杂草和病虫害。马尾松苗圃整地深度一般为20厘米左右,整地过深反而不好,会使苗木形成主根长、侧须根少的现象。苗圃地在犁耙的同时务必施足基肥,宜在第二次犁耙后,将基肥均匀施入苗圃地,然后再做苗床,并将步道的细土覆盖于床面,使基肥居于床面中层,这种施肥方法可以促进苗木侧须根的发育。
水肥管理
根据马尾松幼苗生长规律,结合其需水含量和水分消耗能力,实施梯度化水肥管理,进行针对性的补给和灌溉,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可以规避灌溉量过多而导致根茎腐烂问题,提升马尾松成材率。此外,不同生长时期马尾松幼苗对于养分需求量也各有不同。在马尾松生长全周期内,不仅对于氮、磷、钾的需求量较高,同时还应该在施肥过程中施加一定的微量元素,保障马尾松生长所需。其中微量元素施加方式可以通过复合肥、有机肥、液态肥、生物菌肥等多种方式进行添加,及时补给马尾松幼林期间肥料所需量,确保其茁壮成长,为培育马尾松大径材打下基础。
病虫防治
病害
马尾松的常见病害有猝倒病、叶枯病、赤枯病、松瘤病等。猝倒病是马尾松幼苗时期的多发病,严重危害松苗根部,可在播种前选用适宜的农药配置药土,并在深耕后暴晒土壤或采用化学药剂浇灌土壤,对土地进行积极的消毒处理。叶枯病也常见于幼苗时期,可通过喷施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对幼苗进行喷洒防治。赤枯病主要危害幼林的新叶,多于每年6月中上旬采用621硫烟剂加硫磺细粉或741烟剂进行放烟防治。松瘤病病发时树木枝干会在病处形成木瘤,可在病害严重地区坚决避免松栎混交林,清除所有的栎类灌木,同时抚育马尾松林,砍除病重树木或病枝,防止病害再次发生。
虫害
马尾松的常见虫害有马尾松毛虫、松实小卷蛾、松材线虫病等。马尾松毛虫的防治策略为在越冬代马尾松毛虫春季开始活动时施放白僵菌粉剂杀灭幼虫,进行生物防治。其低龄幼虫期可采用灭幼脲防治,中龄幼虫后期可使用苏云金杆菌防治,虫害严重地区可使用高效菊酯类农药超低量或阿维菌素低量喷雾。松实小卷蛾可危害多种松林的松梢与果实,可使用持续性喷洒药效较强的药剂进行防治。松材线虫病对马尾松危害严重且难以防治,可对马尾松造成毁灭性的灾害。该病主要借助松墨天牛进行传播,其防治的关键在于消灭此传播途径。可在虫害林区释放管式肿腿蜂、花绒寄甲等松墨天牛的天敌,也可通过释放携带白僵局的哈氏肿腿蜂对松材线虫病进行防治。
下级分类
雅加松
雅加松(学名:Pinus massoniana Lamb. var. hainanensis Cheng et L. K. Fu)系马尾松的变种,与原种的区别为树皮红褐色,裂成不规则的薄片脱落,枝条平展,小枝斜上伸展;球果卵状圆柱形。产中国海南岛霸王岭、雅加大岭。
黄鳞松
黄鳞松(学名:Pinus massoniana Lamb. var. huanglinsong Hort.)系马尾松的一个地理类型。其特点是树干上部及大枝的树皮呈黄色成淡黄褐色;大枝每年生长2-3轮,枝叶略粗壮。产于中国广东高州一带。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马尾松不仅树干挺拔,苍劲雄伟,姿态古奇,而且寿命长、适应性强、抗风力强、耐烟尘,是营造生态林和风景林的良好树种,可用于荒山造林,也可成片种植于路旁和池畔,亦可在假山、亭旁和庭院之间孤植,能够起到很好的景观效果。
药用价值
马尾松的枝干结节、针叶、花粉、油树脂、幼根或根皮、球果皆可入药。其枝干结节为中药材松节的来源,药性苦、温,归肝、肾经,具袪风、燥湿、舒筋、活络、止痛的功效,主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转筋挛急、脚痹痿软、鹤膝风、跌打伤痛。
马尾松的针叶为中药材松叶的来源之一,药性苦、温,归心、脾经,具有祛风燥湿、杀虫止痒的功效,主治风湿痿痹、历节风痛、湿疮、疥癣、风疹瘙痒。预防流脑、流感。
马尾松的花粉为中药材松花的来源之一,药性甘、平,归肝、脾经,具有益气、燥湿、止血的功效,主治久泻久痢、胃脘疼痛、湿疹湿疮、创伤出血。
马尾松的油树脂为中药材松油的来源之一,可外用涂擦以治疮疥。
马尾松渗出的油树脂经蒸馏或提取除去挥发油后所余固体树脂为中药材松香的来源之一,药性苦、甘、温,归肝、脾经,具有燥湿、拔毒、生肌、止痛的功效,主治痈疽、恶疮、痔瘘、瘰病、疥癣湿疮、臁疮、白秃、疠风、金疮、风湿痹痛、脱疽。
马尾松的幼根或根皮为中药材松根的来源之一,药性味苦、温、无毒,具有祛风、活络、止血的功效,主治风湿骨痛、风疹、白带、跌打吐血、牙痛。
马尾松的球果为中药材松球的来源之一,药性甘、苦、温,具有袪风、除湿、止咳、润肠的功效,主治久痹、咳喘、白癜风、便秘、痔疮。
经济价值
马尾松材质硬度中等,纹理直,可作为造纸、建筑、人造纤维和家具制作的原料,其树干还可提取松脂,树皮可提取栲胶,松针叶可提取芳香油松花粉可用于加工成医用防病治病药剂和保健产品等。
植物文化
马尾松有吉祥之树、寿命绵长之称,中国浙江地区民间素有种植、保留马尾松为风水树、景观树之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