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库斯(Rudolph A.Marcus),1923年7月21日出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加州理工学院讲座教授。
人物经历
1923年7月21日,马库斯(Rudolph A.Marcus)出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
1946年,获得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1951年,先后在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和美国
北卡罗来纳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51年—1958年,历任美国布鲁克林理工学院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1958年,任美国布鲁克林综合技术大学教授。
1998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马库斯(Rudolph A.Marcus)研究之一是化学体系中电子转移反应的Marcus理论,几乎涉及化学学科中与化学反应速率有关的各个分支领域,以及材料科学、分子器件及生命科学等领域,推动了这些学科的发展。在单分子反应研究中,将早期的RRK理论发展为RRKM(Rice-Ramsperger-Kassel-Marcus)理论,是当前研究高能分子的一种重要理论工具。
马库斯(Rudolph A.Marcus)编著的论著有《Electron transfers in chemistry and biology》《On the Theory of Oxidation‐Reduction Reactions Involving Electron Transfer》《Chemical and Electrochemical Electron-Transfer Theory》《Electron transfer reactions in chemistry. Theory and experiment》《Charge Transfer on the Nanoscale: Current Status》《Theoretical relations among rate constants, barriers, and Broensted slopes of chemical reactions》《Electrostatic Free Energy and Other Properties of States Having Nonequilibrium Polarization》《Dynamical effects in electron transfer reactions》等。
人才培养
2005年10月,马库斯在温州医学院进行学术交流期间,寄语现场学生:“作为学生,不要太关注现在在学术上的成就,而是要享受和关注现在所学的东西,不要忽略看似简单的生活现象。”
马库斯(Rudolph A.Marcus)培养的学生有
北京大学教授
高毅勤等。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马库斯(Rudolph A.Marcus)的妻子的名字是劳拉·赫恩(Laura Hearne),两人育有三个儿子,艾伦(Alan)、肯尼斯(Kenneth)和雷蒙德(Raymond)。
业余时间,马库斯喜欢弹钢琴。曾有过一段时间,他弹琴的时间比做研究的时间还长。他还非常喜欢历史,当他研究一个课题的时候,总是把课题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去研究,首先发现问题是怎么产生的。
人物评价
“马库斯在理论化学方面作出了许多重要贡献。”(
中国科学院评)
“马库斯在创立和发展了溶液中的电子转移反应理论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温州都市报 》评)
“马库斯在理论化学动力学领域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Professor Rudolph A. Marcus has made many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a wide range of fields in theoretical chemical kinetics)。”(
沃尔夫基金会评)
人物影响
1956年,马库斯(Rudolph A.Marcus)提出了电子转移反应理论,被称之为“Marcus”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