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民(1911—1985年),深泽县故城村人。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军调部中央解放三日刊副经理、党支部副书记、晋察冀日报社、人民日报社、北京解放报社秘书长、党支部书记。1982年离休以后,他仍不顾年老多病,积极搜集历史资料,认真撰写专著,把余热奉献给党的事业。1985年8月30日,因心脏病复发抢救无效,不幸逝世,终年74岁。
马建民(1911—1985年),深泽县故城村人。他15岁时即参加了革命工作。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在党的领导下,他参加了保定同仁中学的学生运动,因不满当时国民党的黑暗统治,被学校当局开除学籍。1931年在北京华北大学读书时,受党的委派,积极开展反帝同盟的工作。1932—1937年,先后在河北省涿县、河北省苑平县琉璃河、北京世界8报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冀中安国县委书记、冀中导报社党支部副书记、霸县县长兼冀中十分区战报社社长、十分区第一联合县县长、专员公署秘书、主任、十分区抗联会主任兼党支部书记、晋察冀中央局党校九队党支部委员,北平市委宣传部新闻要报主任兼党支部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军调部中央解放三日刊副经理、党支部副书记、晋察冀日报社、人民日报社、北京解放报社秘书长、党支部书记。
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党委书记、办公厅副主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办公厅副主任、国务院第二办公室计财局副局长、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党委副书记、代理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党委书记。他在长期从事高等师范教育工作中,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培养社会主义新型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文化大革命”中,他对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深恶痛绝,对党的事业充满信心,坚信共产主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在科研工作的领导岗位上,认真执行党的政策,努力清除十年动乱的流毒和影响,为实现安定团结的局面,建立正常的科研秩序做出了贡献。1982年离休以后,他仍不顾年老多病,积极搜集历史资料,认真撰写专著,把余热奉献给党的事业。1985年8月30日,因心脏病复发抢救无效,不幸逝世,终年7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