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恒昌小组精神
黑龙江省情信息网发布的信息
在共和国铸就的辉煌群体中,有一个与共和国同龄并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乐章一起走过半个多世纪历程的英雄集体,这个英雄集体就是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马恒昌名字命名的车工班组——马恒昌小组。在支援解放战争和国家经济建设中,马恒昌小组面对各种艰苦条件,勇于攻关,不断进取,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激励和影响中国工人阶级为实现自己历史使命而奋斗的一面旗帜。五十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马恒昌小组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列,成为时代的领跑者,中国工人阶级的这面旗帜为新中国政权的建立与巩固,为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马恒昌同志和马恒昌小组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已被载入中国工人运动的史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创业者为实现自己的伟大历史使命不断奋勇向前。
马恒昌小组精神的内涵
胸怀全局、难苦奋斗的精神;
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
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1.胸怀全局、艰苦奋斗
胸怀全局、艰苦奋斗是马恒昌小组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1949年初,当东北已经解放,正值解放战争大决战的关键时刻,为了迅速恢复生产,确保社会形势稳定,有力支援前线,在沈阳第五机械厂当车工的马恒昌,胸怀国家这个大局,带领小组工人,以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姿态,投入到了恢复生产工作中。他带领工人们废寝忘食,加班加点,就连国民党的飞机炮弹在车间旁爆炸,把车间的玻璃都震得粉碎的情况下,他都不离岗位,坚持生产。为了尽快修复被国民党反动派破坏了的高炮,在没有图纸、工艺文件的情况下,他带病和工人们动脑筋、想办法,按照废旧部件的模样画图测量尺寸,组织生产,连续奋战,终于完成修复任务,为保卫沈阳和胜利成果立下了大功。为了支援抗美援朝战争,他通过《工人日报》,向全国的工人兄弟发出了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的倡议,得到了全国18000多个班组300多万职工的热烈响应,掀开了轰轰烈烈的爱国主义劳动竞赛运动,这次运动在国内外都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在文革期间,马恒昌小组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有许多工厂车间停工停产,社会处于一片混乱之中。在这种形势下,小组忍辱负重,奋力拼搏,还平均每年完成15个月的工作量,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了99。2%以上。年年季季优质高产,不断刷新生产纪录,成为“十年动乱”时期,擎起共和国经济命脉的众多脊梁之一。马恒昌担任领导后。谦虚谨慎,刻苦学习文化知识,不断充实完善自己。他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工人运动的伟大事业,为中国工人阶级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正如他说的那样“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企业处于困难时期,马恒昌小组提出:少一分牢骚、多几分理解;少一分消极、多几分努力;少一分失望、多几分信心。小组成员积极转变观念,主动寻找活源,自觉坚守岗位,努力坚持生产,以实际行动,为企业的稳定带了好头,发挥了先进班组的典型示范作用。
2.奋发进取、开拓创新
奋发进取、开拓创新是马恒昌小组最显著的特征。在争创新纪录运动中,马恒昌小组艰苦探索,改革创新,仅用六个月时间就改造了18种工卡具和5种加工方法,工效提高了1—3倍,创造了10项新纪录,成绩居齐齐哈尔市之首,誉满东北,名扬全国,成为全国工业战线一面红旗。马恒昌小组先进经验在东北得到推广,先后涌现出6553个马恒昌式的先进班组。
马恒昌小组许多成员都具有革新精神。小组成员之一张进亭,就非常热爱技术革新,为此曾拆坏了自己的马蹄表和心爱的手表,他先后革新成功了磨槽机等多项生产把关设备,被工人们称为“能工巧匠”。由于他突出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才华,后来被调入工厂设计部门,成为一名工人工程师。被誉为“工人革新家”的关景福,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刻苦专研。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大胆实践,利用高速切削方法加工梯形螺纹,提高工效三到四倍。在1956年,他又创造了“一刀成”的加工方法,提高工效二到三倍。他还成功地对挑丝杠专用车床进行了革新,解决了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为此曾三次被评为省劳动模范。小组工会组长黄杰,是一个非常善于动脑筋的女同志,她总结出一套用金刚石修理砂轮的先进经验,创造了“长丝杠两端轴颈磨削法”、“快速装卡磨削法”,省略了烦琐程序,延长了砂轮使用寿命,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每年都能提前三个月完成生产任务。1957年,黄杰光荣出席了全国青年工作会议,并三次出席省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被大家眷为“新时代的花木兰”。马恒昌小组不仅在技术革新方面成果显著,而且在班组管理上也有许多创新。小组试行了班组民主分工,在小组内建立了生产、技术、安全、质量、文教、生活“六大干事”岗位,根据每个人的愿望和特长进行分工,形成了“小组的事大家管,小组的活大家干”的民主管理之风,开创了我国职工民主管理的先例。1959年初,小组进一步细化了工人岗位责任制,总结出日常生产“三个八件事”,进一步实现了班组工作标准化,再一次充分展现了马恒昌小组自觉管理的主人翁精神,开创了我国企业班组制度建设的先河。1992年2月,马恒昌小组联合全国九个著名先进班组,通过《工人日报》,向全国班组和职工发出了“献绝招,学技艺,练本领,争当岗位状元”的倡议,得到了全国各地广大企业班组和职工的热烈响应,掀起了全国职工学练技艺的高潮。
马恒昌小组是在我国第一个实行班组民主管理、第一个倡议开展全国性劳动竞赛、第一个倡导技术革新、第一个建立岗位责任制、第一个建立健全班组管理制度的小组,被誉为“我国班组建设的摇篮”。在20世纪60年代的工作中,马恒昌小组以自身的行动,为新中国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因而被称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
3.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体现了马恒昌小组为了国家的经济发展,而甘愿奉献的崇高情怀。当时,刚刚解放的东北百废待兴,工厂工具奇缺,已经成为制约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面对如此状况,马恒昌心急如焚,他把自己家珍藏的一把百分尺主动捐献出来供大家使用,解决了小组没有精密量具、生产无法进行的难题。当时,一把百分尺可以换来全家一年的口粮。在家里最艰难的时刻,马恒昌也没有卖掉这把尺换粮充机,马恒昌带头捐献贵重的百分尺,在小组、车间和全厂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在他的带动下,工友们纷纷献“宝”。祝普庆献出一把卡钳,徐景荣献出一把卡尺,董振远献出一把扳子……进而,引发了全厂、全市职工轰轰烈烈的捐献器材运动。这对当时恢复生产、支援前线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950年1O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中央指示,一些工厂向北迁移,这对于久居沈阳古城,已经习惯这里生活工人来说,确实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尤其听说去寒冷、荒凉的北大荒。但马恒昌小组的每个人都知道,只要是党需要,国家需要,无论多么艰苦,多么困难,也要无条件的服从。马恒昌小组为此第一个报了名,成为第一批北迁到齐齐哈尔的成员。为了支援抗美援朝,马恒昌小组制订了捐献超额奖金50%和每月每人献工一天以及主动降低工时定额等长期捐献计划,捐献活动一直持续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据估算约为国家捐献相当于近1千吨粮食的财富。在我国经济恢复发展的关键期,马恒昌小组曾累计十次主动降低工时定额,以实际行动支援国家建设。仅1953年,小组就主动降低工时定额平均幅度达40%,这一举动体现了马恒昌小组一心为公精神的无私奉献精神。在马恒昌小组精神带动下,企业很多干部工人起早贪黑,不计报酬,有的工人有病吃药片顶着继续工作,有的在会战中连节假日也不休息,无怨无悔为企业奉献。
创业时期工厂的条件是十分艰苦的,在困难面前小组成员表现出互尊互爱、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高尚精神。经常组织家属为单身组员缝补、洗涮衣被,清理集体宿舍卫生,帮助做病号饭,甚至主动让房子或住“并户”,帮助组员解决后顾之忧。在工作中,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有文化的带没文化的,文化程度高的带文化程度低的,技术水平高的带技术水平低的。遇到难点问题,大家一起动脑筋、想办法,团结互助,齐心协力,千方百计提高工效。小组还总结出“一人提出,全组研究,一人试验,全组帮助,一人成功,全组推广”的技术革新的基本经验。马恒昌小组的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为了国家经济的发展,马恒昌小组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断创新。在企业脱困期间,马恒昌小组开展了“五项竞赛”活动,组长在5年内带头献工2000小时,带动了全组成员多做贡献。班组倡导优质、高效、革新、管理活动,5年内又完成11年的工作量,产品合格率达99。86%,创革新成果87项,创效益416万元。
马恒昌小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是伟大的时代精神,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学习和弘扬马恒昌精神,是改革发展的需要,是加强党的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需要。如今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马恒昌小组精神在继承中创新和发展,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主要概括为:“同心共赢、勇为人先、敢于超越、兴企报国”。
1.同心共赢。是指在新的历史时期,企业的前途、命运与职工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企业经营的好与坏,与职工的利益息息相关。企业要“一切从员工利益出发”,职工要以企业为己任。企衰我耻、我清贫,企兴我荣、我富有。职工只有同心同德,与企业荣辱与共,才能做到“同心共赢”。
2.勇为人先。走在时代的前列,勇当排头,一马当先创造最佳业绩,是小组几十年来一贯的光荣传统和作风,也是马恒昌小组精神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坚实基础。正是靠着勇为人先的精神,齐二集团才得以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数控立铣、第一台重型落地铣镗床、第一台重型数控落地铣镗加工中心和第一条重型数控多连杆压力机生产线等国家急需的重大型设备。
3.敢于超越。这是马恒昌小组永不自满、不断创新的强大动力。马恒昌小组正是在不断挑战自己中敢于超越自我,能够超越自我,才能够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2008年,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是1999年的49倍,实现销售收入是1999年的51。9倍,上交税金是1999年的12倍,员工收入较1999年翻了十几倍。
4.兴企报国。是小组立足岗位、胸怀全局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小组主人翁责任意识和工人阶级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统一,是新时期职工的共同愿景。只有在新的实践中发挥好典型示范作用,促进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才能尽到兴企之责、实现报国之志。
参考资料
马恒昌小组精神.地方志——中国龙志——黑龙江省情信息网——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08 16:03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