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街道,隶属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地处
芙蓉区中北部,东与
马坡岭街道隔河相望,南与东屯渡、火星两街道接壤,西与
湘湖街道相邻,北与开福区
洪山街道隔河相望,总面积3.88平方千米。截至2011年末,马王堆街道总人口有8.39万人。
历史沿革
清咸丰七年(1857年),属长沙县明道都横溪里。
民国三十年(1941年),设第四坊,属长沙市第一区。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设第二保,属长沙市文艺区,驻滩头坪(今滩头坪社区境内)。
1950年8月,改为滩头坪乡,属长沙市文艺区。
1951年5月,更名东渡乡。
1956年,文艺区改为乡,随属之。
1958年9月,改为东屯渡大队,属长沙市郊区万年红公社。
1960年1月,划归长沙市。
1960年7月,改为东屯渡公社。
1962年1月,属长沙市郊区。
1984年3月,东屯渡公社改为东屯渡乡。
1985年,东电渡乡更名马王堆乡。
1998年9月,马王堆乡析设马王堆街道。
2011年12月,荷花园街道析出。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马王堆街道下辖新桥、古汉城、尹家湾、马王堆、火炬、滩头坪、九道湾7个社区,下设72个居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马王堆街道下辖5个社区、1个行政村:滩头坪社区、古汉城社区、马王堆社区、九道湾社区、新桥新村社区、火炬村,街道办事处驻古曲北路28号。
地理环境
马王堆街道地处
芙蓉区中北部,东与
马坡岭街道隔河相望,南与东屯渡、火星两街道接壤,西与
湘湖街道相邻,北与开福区
洪山街道隔河相望,总面积3.88平方千米。
人口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马王堆街道总人口为104958人。
截至2011年末,马王堆街道总人口有8.3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46万人,城镇化率77%;另有流动人口19333人。总人口中,男性41386人,占49.3%;女性42512人,占50.7%;人口均为汉族。2011年,马王堆街道人口出生率9.7‰,人口死亡率8.3‰,人口自然增长率1.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1624人。
经济
2011年,马王堆街道财政总收入14661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4329万元。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增值税2160万元,营业税6832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马王堆街道有幼儿园6所,在园幼儿1700人,专任教师124人:小学4所,在校生4295人,专任教师25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80人,专任教师22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为100%。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马王堆街道有文化艺术团体1个,会员80人,其中团体会员50人,个人会员30人;文化室1个,建筑面积50平方米。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马王堆街道有湖南省老年医院1所(三级甲等),芙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芙蓉区妇幼计生服务站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个;专业卫生人员55人,其中执业医师15人,执业助理医师3人,注册护士16人。2011年,马王堆街道医疗机构完成诊疗58738人次。2011年,马王堆街道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83例;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均为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0.6‰,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8%。
社会保障
2011年,马王堆街道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101户,人数213人,支出52.7万元,比2010年增长28.5%,月人均206.03元,比2010年增长33.3%;城市医疗救助21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0272人次,共支出54.3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73人,抚恤事业费支出69.5万元,比2010年增长7.9%;社会福利费19万元,比2010年增长9%。
交通
马王堆街道主要交通干线有晚报大道、火炬中路、浏阳河大道等。
历史文化
因境内马王堆掘出震惊中外的西汉古墓而得名。马王堆是
浏阳河下游冲击平原中隆起的一片土堆,因外形很像马的鞍具被当地人叫做“马鞍堆”。
1972—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现马王堆街道境域先后发掘了3座西汉时期墓葬。椁室构筑在墓坑底部,由三椁、三棺及垫木所组成。木棺四周及其上部填有木炭,木炭外又用白膏泥填塞封固。共出土丝织品、帛书、
帛画、
漆器、陶器、竹简、印章、
封泥、
竹木器、农畜产品、中草药等遗物3000余件。此外,墓葬中还出土有保存完好的女尸1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