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祖道一
唐朝禅宗洪州宗的祖师
马祖道一是禅宗最主要宗派洪州宗的祖师。俗姓马,又称道一、洪州道一、江西道一。汉州什方县(今四川什邡马祖镇)人,谥号大寂禅师。
人物生平
剑南时期
剑南时期(709~733)为道一早年经历时期,这一时期包含道一出家、受具足戒以及思想启蒙等。
道一幼年在本邑罗汉寺依处寂(665~736)出家。
二十岁前后在渝州(今重庆)依圆和尚受具足戒。曾师从著名僧人、新罗国王子无相禅师(683~762)。这一时期的游学,主要接受了五祖弘忍一系的影响,奠定了禅学思想的基础。
衡岳时期
衡岳时期(733~742)马祖道一跟随南岳怀让禅师参学有十年之处,后来去江西做方丈。怀让禅师去世后,马祖道一继承了他的衣钵。在怀让的六位入室弟子当中,只有他得到了心传。
开元年间至衡岳,师从于怀让禅师,度过了青年时代,接受了六祖惠能衡岳一系的教育。
天宝元年(742年)道一住建阳(今福建建阳)佛迹岭,开始聚徒教化,自创法堂,开堂说法。
江西时期
江西时期(742~788)离开福建建阳后先在临川(今江西临川县)的西里山,又至虔州(今江西赣县)的龚公山(今名宝华山)宝华寺弘法28年。前后三十余年间,广聚徒众,随所化摄,渐成气候。
唐大历(768—779)年间,道一应邀来到洪州(今江西南昌)开元寺(今佑民寺)说法,四方信徒云集洪州,入室弟子139人,使开元寺成为江南佛学中心,此后便以洪州为中心开创立派活动,创立了“洪州禅”。
唐贞元四年(788年)二月初一,马祖圆寂,世寿八十,弟子奉灵骨归寺于建昌石门山泐潭等。
唐宪宗元和年间赐马祖谥号“大寂禅师”。
清代雍正十三年(1735年),世宗加封马祖为“普照大寂禅师”。
主要成就
马祖道一在洪州的开元寺说法,使开元寺成为江南佛学中心。建立了马祖道场,创立了“洪州禅”。
道一和师傅怀让相比,道一是广授门徒的禅师。怀让那一辈人如果是静修僧的话,马祖则是开宗门的一代。江西的法嗣,据史书说,广布天下,影响深远,称洪州宗(洪州禅),与青原一系下的石头宗遥相呼应,自此禅宗大盛于天下。
马祖道一的禅法,从引导修行者达到最好修行境界的角度看,分为三个阶段,即他用了“三段论”,从“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到最后的“平常心是道”。
主要作品
《江西马祖道一禅师语录》
史书记载
《景德传灯录》记载道一门下弟子很多,其中入室弟子依有139人。
《祖堂集》记载道一门下弟子有88人,各自弘化一方。
记述马祖道一禅法的资料主要有《景德传灯录》、《祖堂集》、《古尊宿语录》、《四家语录》等。在《四家语录》卷一里收有《江西马祖道一禅师语录》(简称《语录》)一卷。
轶事典故
磨砖成镜
南岳般若寺的怀让禅师看到马祖天天关起门来用功,不知道他的功夫是否正确,就来敲马祖的门,听见里面并无回答,就又加大力量,把门拍得山响,马祖受不了吵闹,把门打开了。
怀让禅师问道:“大师天天枯坐在这里,如果不修止观功夫,怎么能够成佛呢?”
马祖未理解怀让禅师的话,反而觉得厌烦,就又关起门来坐禅。怀让禅师于是想了一个办法,拿起砖头来,在马祖草庵前用力磨起来,一连磨了很多天,声音非常刺耳,马祖静不下心来,开了庵门,循声找去,看见还是那天敲门的和尚在磨砖,就不高兴地问道:“禅师,你磨砖究竟是要干什么?”
怀让禅师哈哈一笑,说:“我磨砖是想做一面镜子。”
马祖奇怪地问:“磨砖哪能做成镜子呢?”
怀让禅师说:“是呀,磨砖不能成镜,那么一味枯坐就能成佛吗?”
马祖一听,豁然开悟,如醍醐灌顶,心情十分愉快,于是就投在怀让禅师的门下聆听教诲,终于成了禅宗的一代宗师。
怀让告诫马祖:磨砖成镜,同掘地看天,缘木求鱼一样,虽是苦行,但无法达到目的。禅悟不等于一味枯坐,要反观自心,才能洞见真如。
赏月勘徒
马祖门下有百丈怀海、南泉普愿、西堂智藏三大得意弟子。
有一天傍晚,师徒四人在一起看月。师问:“正这样的光景怎么样?”
西堂答:“正好供养。”
百丈答:“正好修行。”
南泉则拂袖而去。
马祖说:“智藏是参读经的主儿,怀海是位禅家,只有普愿,超然物外。”
日面月面
唐宪宗贞元四年的正月,马祖在建昌登石门山(今靖安县宝峰)。在山林间漫步时,见洞壑平坦,心生爱意,对身旁的人说:“下个月我的这把老骨头就要到这里来了!”回到寺中后,就显出病症来。病中有一天,马祖大师突然表现得不安,院主就问:“和尚这几天尊候如何?”
“日面佛(寿命为1800岁),月面佛(寿命只有一昼夜)。”马祖回答。
这是马祖灭前留下的最后一则公案,后人多有参解。有人用左眼是日面佛、右眼是月面佛解释,《碧岩录》说都是“没交涉”,不相干。有位尼总持重病,作颂:“气绝绝精绪,举意意无路。瞬目尚无小,常年不出户。”颂被一位芙蓉道楷禅师见到,说:“只此一颂,自然绍得吾宗。”是说此颂有马祖当年日面佛、月面佛的禅境。人在死之将临的病中,万念寂然不起,只有生命的本能在动,是最易由此自见心性的,马祖的“面佛”或许就说的是这种境界。
得法弟子
百丈怀海
百丈怀海禅师是洪州宗风开创者马祖道一大师的法嗣,唐代禅宗高僧,是中国禅宗史上的重要人物,禅宗丛林清规之制定者。原籍太原,远祖因西晋怀帝永嘉战乱,移居到福州,俗姓王。唐中叶时由于旧教规和戒律与禅宗发展存在尖锐矛盾,百丈怀海为求禅宗发展大胆进行教规改革,设立了百丈清规,这对禅宗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其门下开衍出临济宗、沩仰宗二宗。
西堂智藏
西堂智藏禅师(738年-817年)是马祖道一禅师的著名弟子。俗姓廖,南康(今江西赣县)人,23岁师从马祖于临川西里山,又七年遂受法。马祖去世前不久,智藏自钟陵(今江西南昌)至龚公山结茅而居,益为门人所重。智藏是马祖的大弟子之一,在马祖门下占有重要地位。
南泉普愿
南泉普愿法师(748年~834年)是马祖道一的得意门生。俗姓王,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人,是禅宗南岳系怀让禅师的二世弟子。他九岁时跪请父母同意他出家,投奔密县大隗山大慈禅师学习禅道。他刻苦勤勉,守志不渝,从事劳作,手足出茧,长出冻疮,也毫不顾惜,因此深得大师喜爱。普愿法师承袭了马祖道一“平常心是道”的学风,重视在日常生活中的修行,将洪州禅风发扬光大。
人物评价
据宋代希叟绍昙所撰《五家正宗赞》说他容貌奇异,牛行虎视,舌头长得可以触到鼻,脚下有二轮文。
日本哲学、佛学、汉学大师铃木大拙指出:“马祖为唐代最伟大的禅师”。
新文化运动领袖、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称马祖为“中国最伟大的禅师”。
后世纪念
宝峰寺
宝峰寺为马祖道一的重要道场。位于江西省靖安县城以北20公里的宝峰镇宝珠峰下、泐潭之滨。初名为“泐潭寺”,又名“法林寺”,因坐落在石门山内,故有“石门古刹”之称。该寺为江南著名古刹,向来在东南亚、日本、朝鲜等地享有盛名。
舍得塔
唐贞元七年(791年),左仆射德尔奉德宗圣旨来为马祖建舍得塔。
文化节
什邡市于2005年举办了首届马祖文化节,首次向世人传播了禅宗一代宗师马祖道一及其“马祖文化”。
2009年正值马祖诞辰1300年,什邡市举行第二届马祖文化节大型纪念活动,进一步弘扬马祖文化,在四川什邡马祖罗汉寺举办的马祖文化节主题为“传承马祖文化,和合天地十方”,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等诸山长老、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共话如何弘扬和传承马祖文化。
图书
马祖道一与中国禅宗文化
主词条:马祖道一与中国禅宗文化(杨曾文、蒋明忠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马祖道一与中国禅宗文化》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6 年9月正式出版,主要讲述在马祖大师中国佛教史和文化史上占有的重要地位。以及他上承菩提达摩祖师至六祖慧能大师以来“以心传心”的宗旨,倡导“即心是佛”,注重内心觉悟的禅风,下启沩仰、临济二宗,在推进佛教进一步中国化和贴近民众日常生活方面做出重大贡献。
马祖道一禅法思想研究
主词条:马祖道一禅法思想研究(邱环著 出版社:巴蜀书社)
《马祖道一禅法思想研究》是巴蜀书社于2007 年11月正式出版,主要论述了马祖的生平、禅法思想、禅法传导方式以及禅宗内部各宗派的兴衰状况及原因分析。对马祖禅学思想和传法方式从新的视角进行了诠释,勾画出马祖禅学思想的特色,并进而确定其历史地位。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5 10:14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