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
德国设计建造的战列巡洋舰
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Grosser Kreuzer der Mackensen-Klasse,德国人称其为大型巡洋舰Grosser Kreuzer)是德国设计建造的一种战列巡洋舰。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在德弗林格级战列巡洋舰的基础上放大舰体,设计排水量31,000吨,最大排水量35,300吨,装备8门全新设计的350毫米/45倍口径主炮,为了补偿主炮塔增加的重量带来的重心上移,副炮安装位置下移了一层甲板。动力装置最大输出功率85,000马力,航速达到28节。
简介
该级舰计划建造四艘:马肯森号、斯佩伯爵号、腓特烈亲王号、腓特烈·卡尔代舰(建造代号)。马肯森号与斯佩伯爵号于1917年下水,但是因为战争的影响,全部未能完工(协约国方面并不知情,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德国战舰引渡名单上,马肯森号仍然位列其上)。在1921年到1922年期间解体。
建造背景
在德皇对11英寸海军炮的偏好被传播出去之后,德国海军意识到皇帝的这种爱好,在德国军舰面对火炮口径大得多的敌舰时候,成了一种致命的因素。出于这种考虑,德国海军舰船设计局(K-RMA)在德弗林格级的基础上放大舰体,并且换装了全新的350毫米(13.8英寸)口径主炮。它的竞争对手是英国的狮级和虎级战列巡洋舰。尽管比其英国对手要重,但是其航速还是能达到28节之快。为了补偿主炮塔增加的重量带来的重心上移,其副炮下移了一层甲板。
该级舰前两艘以一战中德国陆军和海军中的著名将领命名。第三艘以威廉二世次子腓特烈·冯·霍亨佐伦亲王(Prinz Eitel Friedrich)的名字命名。第四艘的建造代号为“腓特烈·卡尔代舰”(Ersatz Friedrich Carl),后又改为“A舰”。据推测,最可能的命名为俾斯麦侯爵号(Fürst Bismarck)。
建造情况
该级舰全部未完工。马肯森号和斯佩伯爵号在1917年下水,因为战争的影响,材料和工人的短缺,舾装工作一直没有完成。但是协约国并不知道这一点,在战后的德国战舰引渡名单上,马肯森号的大名赫然列在其上。作为补偿,德国不得不将其舰队旗舰巴登号引渡给英国,替代马肯森号的位置——巴登号和德国海军其他军舰一样,在1919年的彩虹行动中自沉。为了腾出船台,腓特烈亲王号在1920年下水,不久就开始了解体工作。
马肯森级本来预计建造七艘,但是最后开工的只有头四艘。后三艘改变了设计,也就是一战期间德意志帝国海军设计的最后一级主力舰——约克代舰级。
舰名
马肯森Mackensen(建造代号 维多利亚·路易丝代舰/Ersatz Victoria Louise)
施佩伯爵Graf Spee(建造代号 布吕歇尔代舰/Ersatz Bluecher)
腓特烈亲王Prinz Eitel Friedrich(建造代号 弗雷亚代舰/Ersatz Freya)
俾斯麦侯爵Fürst Bismarck(建造代号 腓特烈·卡尔代舰/Ersatz Friedrich Carl)
建造厂
汉堡 布洛姆·福斯造船厂
但泽 硕效船厂
汉堡 布洛姆·福斯造船厂
威廉港 皇家船厂
开工日期
01/30/1915
11/30/1915
05/01/1915
11/03/1915
下水日期
04/21/1917
09/15/1917
03/13/1920
N/A
服役日期
N/A
沉没
N/A
解体
四舰均于1921年到1922年期间解体
性能数据
排水量: 31000吨(设计)/35300吨(最大)
尺寸(米): 223.0 x 30.4 x 9.31
动力装置:32台瓦尔特锅炉,3组Brown-Boveri蒸汽轮机,最大功率85,000马力;4轴,4螺旋桨,双舵并列
设计航速:28节
设计续航力:14节8000海里
主炮:8门 350mm (13.8英寸)/45倍径炮 四座双联炮塔
副炮:14门 150毫米(5.9英寸)/45倍径炮 炮座单装
防鱼雷艇/防空炮:8门 88毫米(3.5英寸)/45倍径炮 炮廓单装
鱼雷发射管:5门600毫米鱼雷发射管,水下安装,首部一门,两舷A炮塔、D炮塔下方各一门
乘员:预计为1186人,其中军官46人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29 13:17
目录
概述
简介
建造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