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茂庄汉墓群位于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市城关镇马茂庄村西的二级阶地,墓群分布范围约2000000平方米。墓葬为砖砌双室附双耳室汉画像石基,基向坐东朝西,基葬早年被盗扰,除甬道尚存
券顶外,墓顶已全部坍毁,由墓道,甬道,前、后室,左、右耳室组成,整体平面呈“十字”形。
历史沿革
1990年冬,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首次科学发掘3座汉画像石墓,出土42块汉画像石。
1993年春,清理3座汉画像石墓,出土17块汉画像石。同年马茂庄左表墓被洪水冲刷出土后发现该墓群,共收集村民建房时发现的汉画像石6块。
1997年2月,离石市石盘村的一位青年农民修房,挖地基时发现了一座完好无损且同样带有图案的石门。经过鉴定,这是吕梁多年来发现的图案完整、价值较大的画像石。经过一个星期的抢救性发掘,又出土汉画像石19块。
遗址特点
马茂庄画像石墓分南部和北部两个区域。发掘的六座汉画像石墓皆出自于北部,且相距不远,其中四座墓向南,一座墓向西,一座墓向北,皆为砖石混合结构,有较长的斜坡墓道。墓葬为砖砌双室附双耳室汉画像石基,基向坐东朝西,基葬早年被盗扰,除甬道尚存
券顶外,墓顶已全部坍毁,由墓道,甬道,前、后室,左、右耳室组成,整体平面呈“十字”形。甬道位于前西中央,保存完整,由条砖错缝平砌墙高至1.3米处作单层拱
券顶而成,纵深 205厘米,宽105厘米,底部以纵向“人”字形铺地。
除了一座单室墓外,其余均有前、后室,较大的墓前室还附有一二个耳室。墓室皆以绳纹条砖泥浆错缝砌筑,其甬道均为并列式拱券顶,幕前室皆起拱内收成穹隆顶,后室和耳室为穹隆顶或拱券顶,幕室地面铺地砖。
文物遗存
画像石石材为砂岩质页岩,灰褐色,质较软,石匠选石材后经磨制由画工用墨线画稿,再阴刻物象轮廓,别地平铲作浅凸雕。物象细部不作雕刻,留有原面稿墨线。出土时部分画像的墨稿线迹尚存。
六座汉画像石墓,每墓必有墓门画像石五块,即门楣石、两侧立框石及两扇门扉石。墓门画像石内容固定而单纯门楣石上均刻车骑出行,两侧门框石上刻东王公、西王母和拥盾持彗的门吏,两扇门扉石上刻朱雀展翅和铺首衔环。其中一座单室墓和两座前、后室墓,墓室内没有画像石。另三座前室附有耳室的墓室内,皆有画像石嵌装于墓室四壁,或前室通后室的过道,或前室进甬道的过道处。墓室内画像石内容丰富多变,横额石上多为浩大的车骑出行场面,或珍禽异兽驾云车飞升队列,或围廊院宅双阙门侍的景象。其下的立柱石上多刻仙禽神兽,或属吏拱卫,或羽化登仙。其中前室通后室的横额石,因跨度大,中间常有一立柱石支撑,多有刻铭。
历史文化
汉代的帝王、贵族墓葬一般采用气势恢宏的石质雕刻装饰,汉画像石墓葬仅是中下级官吏和富商大贾所为,所需费用已让人瞠目结舌,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能修得起画像石墓的恐非土财主所能办,是古之阔人。”据有关专家考证,一座最普通的汉画像石墓,费用可达两万五铢钱,相当于现在的二斤黄金,高的甚至达到二十万五铢钱,相当于现在的二十斤黄金。画像石上的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吕梁地区的民俗。相对于皇家陵墓的石刻雕饰,汉画像石是平民的:相对于文人书画,汉画像石是民间的;相对于摩崖佛像,汉画像石又是世俗的。这种产生于民间、流行于世俗社会的艺术,虽然带着强烈的世俗色彩,却与春秋战国以来的文化信仰一脉相承。
文物价值
吕梁汉画像石内容包罗万象,画面精彩纷呈,表现了汉代“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的雄浑威仪与阔大敦厚的盛世气象,负载着大量历史信息和文化密码,成为汉代社会形象的文化标记,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文物保护
2005年6月25日,马茂庄汉墓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马茂庄汉墓群位于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市城关镇马茂庄村西的二级阶地。
交通路线
北京——京港澳高速——京昆高速——太原二环高速——青银高速——晋绥路——马茂庄汉墓群
上海——江宜高速——京沪高速——泰新高速——青兰高速——邯馆高速——东吕高速——青银高速——晋绥路——马茂庄汉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