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蒂厄·克雷库
政治家,军人
马蒂厄·克雷库 (法语:Mathieu Kérékou,1933年9月2日—2015年10月15日),贝宁军事和政治领袖、政治家、外交家、国务活动家、军事活动家、独裁者、非洲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人物生平
1933年9月2日,马蒂厄·克雷库(以下简称:克雷库)生于贝宁北部阿塔科拉省首府纳蒂廷古附近的古阿尔法镇,松巴族人。克雷库青年时代曾在马里的卡蒂军人子弟学校、塞内加尔的圣路易军事学校和法国弗雷儒斯军官学校学习,后在法国殖民军中服役。
1960年8月1日,贝宁独立,克雷库转入本国军队,并晋升为少尉。
1961年—1963年,担任贝宁总统于贝尔·库图库·马加的卫士长兼侍从参谋。
1963年—1966年,担任工兵连连长和陆军第一混合营第一连连长。
1965年,晋升为上尉。
1967年12月,参加莫里斯·库昂德特少校推翻总统克里斯多夫·索格洛的亲法政权的军事政变。
1967年—1968年,先后担任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主席。
1968年—1970年,赴巴黎的法国陆军参谋学校进修。
1970年5月,晋升为少校。
1970年—1972年,先后任维达伞兵部队司令和陆军副参谋长。
1972年10月26日,克雷库带领青年军官发动不流血军事政变,推翻了由马加、阿皮蒂和阿奥马德贝组成的“三人总统委员会”。政变后,他出任军事革命政府主席、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国防部长、计划部长,同时兼任陆军参谋长和科托努卫戍司令。
1973年,晋升为中校。
1974年10月,兼任外援协调、新闻和国家指导部长。
1975年11月30日,克雷库宣布成立贝宁人民共和国,并出任总统职务。
1976年5月,克雷库在贝宁人民革命党第一次全国特别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
1980年4月4日,克雷库在贝宁人民共和国全国革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贝宁人民共和国总统、国家元首、全国执行委员会(政府)主席、政府首脑兼国防和人民武装部队部长。
1982年4月,当选为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主席。
1983年1月1日,晋升为准将。
1983年11月,担任西非货币联盟执行主席。
1984年8月,连任总统职务。
1985年11月,再次当选为贝宁人民革命党中央主席。
1987年12月,克雷库从军队退役。
1989年8月,再次连任总统职务。
1990年2月,克雷库留任过渡时期总统、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统帅。
1991年3月24日,克雷库在总统大选中失利,败给了反对党候选人尼塞福尔·索格洛。下野后,克雷库一度离开政治舞台,成为一名福音派牧师。
1996年,克雷库复出并在当年3月举行的总统大选中胜出,4月4日正式宣誓就职,任期5年。
2001年3月,克雷库连任总统职务,4月6日,他正式开始新一届五年总统任期。
2006年4月6日,克雷库卸任总统职务。
2015年10月14日,克雷库因病在科托努家中去世,享年82岁。
为政举措
政治方面
克雷库执政后集总统、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国防部长、人民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和科托努卫戍司令职务于一身。
1975年11月30日,克雷库宣布走“社会主义道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建设国家,他宣布成立贝宁人民革命党,作为贝宁革命的领导核心和全国唯一合法政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和官方意识形态。他强调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重视党的领导作用。他反复强调“党是贝宁人民和革命的领导核心”,“贝宁的一切社会活动都应接受贝宁人民革命党的集中领导,党优先于国家”。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奋斗,贝宁人民革命党成为领导国家的核心力量。
1976年,克雷库将原有的陆军、宪兵和警察分别改编为国防军、公安军和民兵,并自任三军统帅,紧紧地把握军权。
1977年,克雷库颁布“根本法”(宪法)。
1979年11月,举行大选,建立了全国革命代表大会,并组成了有文官参加的新政府。
1980年2月,成立全国执行委员会取代军事革命政府。
1989年12月,克雷库宣布放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1990年初,他宣布放弃社会主义道路,解散贝宁人民革命党,同时提倡多党民主。同年12月2日,经公民投票通过独立后的第七部宪法,改国名为贝宁共和国,宪法规定,“建立一个法制和民主多元化的国家”,实行行政、立法和司法分离的原则和总统内阁制。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统帅,由直接普选产生,任期5年,可连选连任一次。
经济方面
克雷库首次执政时,主张发展民族经济,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动力”的经济建设方针。
1975年,克雷库开始在经济上积极推行国有化政策,对银行和石油工业实现国有化。
1982年4月,克雷库开始对经济进行调整,对亏损严重的国营企业实行“关、停、并”的方针。
1985年起,克雷库开始提倡发展私人企业,并颁布了“投资法”,鼓励兴办外资和合资企业。1986年,贝宁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帮助下调整经济政策和结构。
1989年,克雷库正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结构调整方案。之后贝宁国内经济持续恶化,政局出现动荡。
1996年,克雷库重新主政后,制订了经济发展中期计划和《2025年远景计划》。政府采取推进企业私有化、压缩行政开支等措施,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能源危机的负面影响,贝宁经济呈现低通胀下的良性增长态势。2002年以来,克雷库政府以发展转口贸易和鼓励农产品多样化和农业现代化为经济增长点。对农业投入超过1000亿非洲法郎,并对棉花等支柱产业实行财政补贴,重点扶持中小企业,加速推进邮电、水电、能源、棉花等部门和产业的私有化改革。
外交方面
克雷库首次执政期间,奉行不结盟和睦邻友好政策,主张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关系,坚持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殖民主义、支持亚非拉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反对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维护非洲和第三世界的团结。
克雷库重新执政后,继续以“外交为发展服务”为出发点,积极谋求外援,重点仍在西方,特别倚重法国;重视睦邻友好和南南合作,积极参与地区事务,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发展同亚洲国家关系,拓展外援渠道。
1972年12月29日,克雷库政府恢复贝宁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克雷库曾于1976年7月、1986年11月和1998年1月三次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2004年6月25日,中国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在贝宁共和国首都科托努与克雷库总统举行会谈。会谈前,曾庆红副主席和克雷库总统出席了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定等5个文件的签字仪式。
个人生活
克雷库原是天主教徒,20世纪80年代初曾一度改奉伊斯兰教,并改名为艾哈迈德·克雷库,后来克雷库又重新皈依基督,并成为基督教福音派牧师。
克雷库有“变色龙”的绰号。他的座右铭是“the branch will notbreak in the arms of the chameleon”。意为:树枝不会在变色龙的手臂上折断。克雷库的绰号和座右铭充满了文化象征意味,宣扬和预示着他的力量和能力,好战的权力欲。
人物评价
克雷库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为推动中贝友好合作关系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评)
克雷库总统作为贝宁杰出政治家和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为推动中贝双边友好关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驻贝宁大使馆临时代办王军评)
人物影响
克雷库去世后,贝宁总统托马·博尼·亚伊宣布自2015年10月15日起国丧七天,全国降半旗。
为纪念克雷库,克雷库葬礼仪式所在地“友谊体育场”更名为“克雷库友谊体育场”。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7 11:31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