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迹山
江苏省无锡马迹山
马迹山简称马山,古称夫椒山,是太湖里的第二大岛屿,位于无锡的西南端,雄踞太湖的西北部,全岛面积约34平方公里,原为太湖孤岛,1970年经围湖造田后现已成为半岛,现在已久与大陆相连呈半岛形状,称为马山镇。马迹山西北狭窄,东北宽广,状如骏马,有“盘龙湾”、“烈士陵园”等景点。
地理位置
是太湖西北部的一个千年古岛,抗战初期有4000余人口。该岛形为月弧,面积31.4平方公里,以柴前村为界,分为东半山和西半山,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它在抗战期间是我新四军苏南二分区的根据地,又是联结宜(兴)、武(进)、(无)锡南、苏(州)西和浙(江)西各游击区的湖中跳板。
马山,全称马迹山,古名夫椒山,雄峙太湖西北部,是太湖七十二峰之一。周约35公里,面积34平方公里,地形狭长,形如月弧。
历史介绍
在浩淼的太湖里,原先有座风景秀丽的岛屿,唤作马迹山,虽马迹山与常州相距有百里之遥,但在古时的漫长岁月里,马迹山几乎一直属于常州武进(阳湖)管辖,是历代文人骚客游览太湖胜地、名人志士归隐田园的首选之地,王昌龄、皮日休、陆龟蒙、范仲淹、陆游、范成大、唐寅(伯虎)、赵翼等人都曾来此游玩并写下不朽诗篇(赵翼死后即葬于此),宋朝文人许叔微、孙觌等人都曾归隐这里,并留下“梅梁小隐”、“孙觌山庄”等遗迹。
马迹山5000年前就有人迹
据《武进县地震志》载,马迹山一带属太湖原始断裂带,在距今约200万-300万年前,这里成了海湾,后由于长江和钱塘江冲积物对这一地区的包围,终于使这片海湾封闭淤塞成潟湖型的浅水吞吐湖泊,水体也在充足的淡水供应下逐渐淡化,淡水湖太湖就这样形成了。马迹山则由于地势较高,成为了太湖中的一座岛屿。在距今约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马迹山开始有人居住,建国后,在马迹山的东岗门前山和古竹燕子山一带出土了一批石斧、石锄,经考证为崧泽文化类型,证实了这里确有早期人类活动的痕迹。1969年11月5日,经江苏省委批准,马迹山开始围湖造田,于1971年元旦东坝口正式合龙,指挥部立即组织排水,从此,太湖岛屿马迹山与大陆连成一体,成为半岛。1975年12月22日,无锡市计委批准建筑从闾江桥至马迹山古竹街长10公里的闾马公路,并拨款24万元用于工程建设,从此,马迹山与内陆有了陆路交通。
秦始皇打马留下马迹山
马迹山在春秋战国时称夫椒山,属会稽。夫椒山名称由来源于岛东有夫山,岛南有椒山,后古书中夫山的“夫”字下半部分为虫所蛀,只剩“土”字,故传至后世,夫山成了土山,再加上夫椒山一带方言“土”与“拖”音相近,今土山已成“拖山”,属无锡市滨湖区管辖,而椒山则仍属常州市武进区管辖。那为何改名马迹山呢?一说秦始皇东巡会稽时,来到了太湖地区,他在夫椒山的最西侧登岛,看见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便十分想立即游遍全岛,于是他高兴地举起鞭子朝马屁股“啪啪啪”狠抽三记,马被抽后,马头高高仰起,鬃毛根根竖起,大叫一声,用力一蹬,顿时四脚腾空,把秦始皇抛到了半空,一路向东北方向狂奔而去。由于这匹马被秦始皇打痛了,所以四脚一蹬的时候,用力实在太大,就在石头上踩下了四只马蹄印,人们为了纪念这件事,从此以后,就把夫椒山改称为了马迹山。
另一说是汉朝郁使君归隐杜圻州时,被马蹄踩出四个印迹,故当时留有“朝为雍州官,暮归西九里”之说。每当湖水下落时,仍能清晰地看到这四个偌大的、深数寸的马蹄印记。虽然说法众多,但不论哪种说法,都与马蹄踩石有关。
三分太湖马迹山归属多变
隋朝时,三分太湖为湖州、苏州、常州三郡,马迹山一带归属常州。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许必胜科场扬名,为毗陵(今常州市)考取的第一名探花郎,马迹山赐名迎春乡,属毗陵府武进县管辖,但岛名仍称“马迹山”;清雍正四年(1726年),武进县析出阳湖县,迎春乡归属阳湖县管辖;民国后,阳湖县又重新并入武进县,迎春乡仍归属武进县管辖;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于1942年10月成立马迹山山政委员会,隶属太滆地委宜兴县委管辖;1943年夏,成立马迹山区,隶属不变。建国后,马迹山一带承旧建制,仍归属武进县,但此时已简称马迹山为“马山”,从此这一称谓未再变化;1950年5月,马山划归苏州专区太湖行政办事处管辖;1951年2月14日,马山又归属武进县管辖;1953年6月2日,马山划归新成立的震泽县管辖;1954年5月,马山划归无锡县管辖,但原属马山地区的椒山则划归常州管辖;1960年7月10日,马山划归无锡市管辖,从此,马山一直隶属无锡市领导,这也是建国后从常武版图上划出的最大的一块地方。
过路名人形成马迹山多处古迹
马迹山有着多处古迹。小灵山在马迹山秦履左峰的柴泉村后,左有青龙山,右为白虎山,山前田间旧有六星墩(1960年后整田平地时毁坏),相传是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为镇王所布。此山有祥符寺遗址,相传唐朝玄奘法师从天竺取经归来,见此山仿佛灵鹭峰,因此呼为小灵山。如今,小灵山已名灵山,并修有青铜释迦牟尼大佛和梵宫,为太湖著名旅游胜地之一。
马迹山西南面有一小山嘴,山嘴上有一土墩战鼓墩,用脚蹬之咚咚作响,俨然鼓声,传说这里曾是吴王夫差率精兵伐越于夫椒时,亲自擂鼓的地方,所以叫战鼓墩。
盘龙湾由于汉室而得名。相传王莽篡汉时,汉室刘秀逃难经此,见马迹山的耿湾一带东、南、北三面环山,是块藏身的好地方,便在这里躲避歇息,后刘秀当了皇帝,住在耿湾一带的百姓为了纪念他,便称这个村子为盘龙湾。马迹山的西村还有一座云居道院,俗称“神仙庵”,相传是晋代道教理论家、炼丹师葛洪学道炼丹的地方,在那里,至今还留有葛仙井、洗心池等遗迹,据说葛洪在云居道院随郑隐学道炼丹成功,白日升天,成了神仙,故名神仙庵。
蛇山:蛇山位于原武进马迹山(太湖中的第二大岛,今已成陆)西南部,介于雁门自然村与牛塘自然村之间,山体形似巨蛇盘据,故名蛇山。马迹山在古代几乎一直隶属武进管辖,但在建国后不久的1950年5月,马山划归苏州行政区专员公署太湖区行政办事处(此办事处为县级机构,由于安徽省已有太湖县,故为避县名重名,只能成立办事处),虽1951年2月马山又划归武进,但在1954年5月,马山还是再次地从武进划了出去,归无锡县管辖,从此,包括蛇山在内的马迹山再也没有划归武进。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30 09:29
目录
概述
地理位置
历史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