驷岭大宗
安溪县官桥镇境内建筑
安溪林氏驷岭大宗,坐落在安溪县官桥镇赤岭大草埔上,戴云山脉驷马山下,迄今已500余年。宗祠背靠驷马山主峰,势如天马行空,左尖峰山,右驷马山,两峰形似双凰,景色宜人,祖祠取“双凰朝牡丹”之形。门前七大奇石排列,状似七星星座,故称“七星坠地”。占地面积10368平方米,其间历经三次重建,三次重修。第三次重修自1986年5月动土至1991年10月竣工,历时5年,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简介
林氏驷岭大宗源远流长,先世出自黄帝之后,先租比干系商纣王叔,官少师,遭剖心酷刑致死,其妻妈氏有孕,逃往长林石室中生子,名坚,因赐姓林,为林姓一世祖。族望博陵,堂号“西河”。坚公四十五世孙林礼,其子颖,官黄门侍郎。颖子二:长懋,次碌。晋安郡王禄,为闽林始祖。禄生景,景生缓,封开国候,再七世而生茂,由晋安迁莆田北螺村,又三世生玄泰,玄泰生万笼,万笼生韬、披、昌。
披自北螺村迁澄渚,唐贞元年间,九子先后登科同为剌史,号称“九牧林家”。(另有宋代九牧林家,九昆仲皆任知州)此为天下别姓所未见。
闽林二十六世发旺公乃容州藻公之后,携公之长子。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年)开基大田为一世祖。其玄孙载惠子七:长珍谋,次振梓,三朝阳,四肇福,五泽溪,六常春,七兴源。
常春公,讳胜,字汝初,是开基柏叶始祖。公喜猎兼精动兴之术,遍览名胜,至清溪新康里大帽山(今安溪柏叶),见麇连地,又环视山川奇好,丰叶阴翳,遂家焉。柏叶七世:长复润(龙门始祖),次复春,字伯祥,号扑翁。
驷岭大宗始祖扑翁公于明正统十一年,登驷马山巅,见山势起伏回转,龙虎翱翔,至明正统十三年遂卜筑于斯,鉴崩圳,坚赤岭,奠成吾宗永世鸿基。
扑翁公有五子五女十八孙,一百四十二玄孙。迄今裔孙20余万人,支繁海内 外。
人文拔萃,代有名流。明嘉靖敕封“忠孝博士’,林鸿儒;明代安溪惟一武进上林慎;清顺治己丑进士、文学家林嗣环,“诰授大中大夫应制随征便宜行事任广东梅州府兵宝兼提督学政升山西左参政”,官衔一品;其胞兄林嗣祯任广州总兵。康熙年间第三次重建宗祠后,登号称“文武宗邦”,大门楹联为: “科甲联登文武南邦是宗,簪缨不替衣冠奕祀欢新。”又“认论服同寅华夷感德,雄威慑海冠史志铭勋。”“文章冠八闽第一,忠孝垂千古流芳。”“状元神笔安崩圳,进士奇文比峰岭”等对其赞颂。现当代海内外族贤有:现任马来西亚民政党主席、源产部部长林敬益;新加坡教育部长、经济建设部长林和合;原马来西亚移民厅厅长林福全;南京军区总院主任医师林光辉(军衔大校,副军级),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方兵工厂军代表林文珠(军衔大校,副军级)等。
祭祀民俗,世代相传。扑翁公于明英宗天顺二年(1458年)任七品散官时,请命山柬赈灾活人无数,并抚活邓茂七辰列部300人。为报答相救之恩,在公荣归故里时,跟随而至,开垦赤岭,为大宗之繁衍发展立下不可磨灭之功。因诸裔士未有婚娶,无嗣,为纪念诸裔士的创业精神,秉承先祖遗愿:“逢年在祭祖前一天的农历七月十九日以普度形式,设坛祭祀众士英灵”(俗称好兄弟),世代相传,延续至今。宗祠楹联可作佐证: “尚义行仁救活流亡三百,赈饥恤难安存困顿万千。”七月二十日祭祖仪式为“官体祭”,祭祖全程一百二十跪,三百六十叩首,系林氏最隆重的祭祀仪式。官桥镇赤岭村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林嗣环的故乡,也是著名侨乡,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多年来,该村积极保护文物古迹,丰富祠堂文化内涵,大力弘扬历史人物的爱国、爱乡精神,丰富百姓文化生活,促进乡风的文明与和谐。
祠堂文化育新风
盛夏的夜晚,赤岭林氏大宗祠里热闹非凡,数十名村民在这里或翻阅科技书报,或打乒乓球,或看木偶戏。该祠堂原是村民们祭祀祖宗和讨论宗族事情的地方,如今变成了村民们休闲、健身、娱乐的文化娱乐活动中心,变成了传播茶乡先进文化的阵地。
建于明代的赤岭林氏大宗祠,占地面积10368平方米,是典型闽南古大厝建筑,品字型砖石木土结构,穴取“双凤朝牡丹”坐西朝东,悬山大屋顶,燕尾脊、三进十开间,左右护厝、左边建有双塔一拜亭,门前有7大奇石,故称“七星坠地”。这是闽南大厝的典范,承载了传统文化内涵,体现了闽南特色。
过去,这个祠堂大多时间都处于闲置状态,只是年头岁尾或一些节日,才组织祭祖等宗族活动。与祠堂的闲置相反的是,村民劳作之余却没有休闲健身之处。
随着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入开展,培育文明和谐乡风,成为该村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点。几年来,赤岭村积极修缮林氏大宗祠,并在海外侨亲的关心支持下,在大宗祠右边建设驷岭大宗乐龄活动中心。该活动中心二层楼,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内设多功能音乐厅、南音室、棋艺室、麻将室、图书室、茶艺室、乒乓球室、台球室、健身娱乐场,影视厅等,文体活动设施一应俱全,吸引众多村民来此文化娱乐。
在这些活动室中,最吸引人的是农家书屋。走进农家书屋,里面整齐摆放着各种各样的书籍,内容丰富多彩,有反映安溪历史方面的乡土教育读本,有茶叶栽培、制作技术及家禽养殖方面的农村实用书籍,也有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村民林泗德是“铁杆书迷”,提及书屋,他竖起了大拇指:“以前咱农民看书难,如今好了,‘图书馆’建在家门口,真方便!”该村党支部书记林水龙介绍,农闲时节,有很多村民来这里看书看报,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农家书屋”确确实实“富了农民脑袋”。
据了解,林氏大宗祠是全日性开放的,村里经常利用节假日和民俗民间节日,举办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村民们也自得其乐,下棋、打麻将,累了,就坐下来听听音乐,听到精彩处还能跟着哼上几句。放学回来的孩子们,则放下书包,在乒乓球、台球室论起了高低。村民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大家聚在一起开展文体活动的机会很少,现在,祠堂变成文体活动中心,大家有了一个学习科技、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大宗祠除了为村民们提供休闲活动场所外,更重要的是,它还无形中促进了村民之间的和谐,培育了文明乡风。林水龙介绍说,活动中心建成前,年轻人无处可去,打架斗殴、婆媳不合、水源问题、田界纠纷时有发生,经常闹得不可收拾。现在好了,村民们之间有什么矛盾,就来到这里,在老人协会的调解下,很快就化干戈为玉帛。同时,大宗祠大力宣传“家和万事兴”的家庭和谐理念,开展文明健康的文体活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减少一些不必要矛盾纠纷的发生。
在整个大祠堂里,还建了一座大宗戏台,这几天正表演着歌仔戏呢。目前,赤岭村已建成4个戏台,今年还将新建一个露天戏台,每到重大节日,就组织表演歌仔戏、高甲戏、木偶戏、南音演唱等极具特色、雅俗共赏的闽南特色文化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使闽南传统文化得以薪火相传。
“赤岭祠堂文化的一个特色,就是新旧结合,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内涵。”林水龙说,赤岭村每年都有许多传统民俗活动,每到这个时候,村民们都在这方面花大钱,这是很大浪费。村两委及时引导村民,把钱花在歌咏比赛、南音比赛等有意义的文体活动中来,有益于村民的身心健康。
崭新的祠堂文化,使赤岭林氏大宗祠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文明和谐乡风正在赤岭村形成。
先贤精神育后人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中学语文课本上,这篇短短三百余字的《口技》名篇,它的作者就是林嗣环。
林嗣环,字起八,号铁崖,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生于赤岭,清顺治六年(1649)进士,历任广东提刑按察司副使,分巡雷琼道,兼理学政,驻节琼州。林嗣环正直严峻,廉洁奉公,一生著作颇丰,著有《铁崖诗文集》、《湖舫集》、《岭南纪略》等众多诗文,是著名的文学家。
2007年9月,纪念林嗣环诞辰400周年暨学术研讨会在赤岭村举行,与会专家纷纷表示,研究林嗣环、出版发行林嗣环文集,弘扬林嗣环爱国爱民、严正清廉的精神,对激发广大海内外乡亲热爱家乡,造福桑梓,推进茶乡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林嗣环在赤岭村留有不少遗迹,给赤岭村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
记者来到了林嗣环故居遗址处。沿石阶而下,有一口古老的水井,清澈可见底下石板,井水探手即可触及。官桥镇干部黄水钍介绍,这口井名叫“黄井”,离林嗣环故居不远。可惜的是,林嗣环故宅现已成平地,不复存在。这口井水深不到一米,插了53根水管,基本上能够满足附近村民的生活用水。水位终年保持在井沿,井水夏冰凉,冬晨则井水烟雾腾腾,实为村中一大奇观。
据说,这口黄井与林嗣环有一段故事呢。有一年朝廷殿试将临,大比之年,林嗣环欲赴考,一早起来想要煮饭,可是家中没有吊水桶,想找人借,没想到邻里相约故意迟起,不予借用。一直到太阳出来,还没有人开门。林嗣环知为邻里鄙视,换一种方式拒借水桶,遂跪于井沿祈求:此去功名如能即中,请井水上涌,垂手可掬,否则,当自绝意功名。一时间,只见井水上涌盈盈,水清如镜。
在赤岭村,还保存着其他人文古迹,包括詹典嫂故址、名泉、庙宇、祠堂、亭阁,状元牌等众多文物遗产,以及“金龟背印”、“石蛇守水”、“鲤鱼照镜”、“南天石门”、“石牛卧水”、“炉灯朝霞”、“丁字老桥”、“南山石棺”、“金鸡鸣朝”、“石狗守夜”、“小孩舞狮”、“忠孝立石”等自然景点,每个古迹都有着美丽的传说。
林水龙介绍,几年来,该村积极挖掘赤岭深厚的文化积淀,为了保护这些人文古迹,村里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修缮。目前,已经建好了 林嗣环纪念亭,并将建设相关的配套设施,如铸造林嗣环塑像、设立碑牌介绍林嗣环的生平事迹等,同时,还将把这些文物古迹以整理成影集,并将每个古迹的美丽传说整理成书,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历史名人,也让文物古迹更好发挥教育后人的作用,引导和教育青少年立志成材,报效国家。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02 14:27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