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兵必败
汉语成语
骄兵必败(拼音:jiāo bīng bì bài)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东汉·班固汉书·魏相传》。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魏相传》:“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骄兵必败”。
成语故事
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人,他是西汉的大臣。曾任河南太守、大司农、御史大夫、丞相等职。
汉朝时,汉朝的军队经常在周边地区和匈奴的军队发生战争。在公元前68年,又发生了一次战争。汉军夺了车师,匈奴也派骑兵袭击车师。
车师国王不知所措,连忙向匈奴求救,谁知匈奴兵迟迟不到,车师国无奈只好投降了汉军。战后,侍郎郑吉派三百士兵留驻车师国,自己带兵返回了渠犁。
当得知汉军主力撤出了车师,匈奴立即派骑兵袭击车师,郑吉迅速前来救援。因敌众我寡,也被匈奴军给围圃住了,郑吉赶紧派人去汉都求救。
听到这个消息,汉宣帝赶忙召集群臣商量对策。在群臣中有两种意见:将军赵充国主张匈奴权势弱,派兵攻打匈奴右翼,使他们不再骚扰西域。而丞相魏相则不以为然,他上书进谏对汉宣帝陈述自己的见解:“近年来匈奴并没有侵犯我们的边境。我们边境上的老百姓生活困难,无衣可穿,就穿羊皮、狗皮,没有粮食就吃草籽,怎能为了一个小小的车师去攻打匈奴呢?况且,我们国内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不但有天灾还有人祸。官吏需要治理,违法乱纪的事情也在增多。现在摆在眼前的事情不是去攻打匈奴,而是整顿朝政,治理官吏,这才是大事。”
接着,魏相又指出了攻打匈奴的错误主张:“如果我们出兵的话,即使是打了胜仗,也会后患无穷。仗着国大人多而出兵攻打别人,炫耀武力,这样的军队就是骄横的军队。而骄横的军队一定会灭亡。”
汉宣帝认为魏相说得有道理,便采纳了他的意见。
成语寓意
山外青山楼外楼。人事都是时刻在变化的,这一刻事事顺心,春风得意,意气风发,却不能保证这种快活会一直持续下去。而在处于人生高峰正在回落状态时,别人可能正在上升的趋势,终有一时刻会取代你的位置。在争取成功的路上,多大的困难险阻都能克服,然而最后却栽倒在成功时的位置上。所以,我们要谦虚做人,时刻清醒记住活到老学到老的信条,随时向某方面比自己强的人学习,习众人强项于一身。因为自己暂时一点成就而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实是自取灭亡。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骄兵必败”指过分骄傲轻敌的军队必定打败仗。
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运用示例
作家·曲波《林海雪原》:“古人云:‘骄兵必败。’这就是少剑波致死的原因。”
作家·黄次书《文成公主与金城公主》: “语云: ‘骄兵必败。’吐蕃连战皆捷,一股骄气已充满了士兵心怀,个个饮酒快乐,洋洋得意。”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30 08:50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