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自幼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在枫桥大东乡学堂(今学勉中学前身)读完高小,因家境贫困,没有继续升学,随兄长到诸暨县城附近的一家砖瓦厂做学徒,在工余之时自学了一些语文、政治方面的课程,二十岁左右经人介绍到杭州一家绸缎庄当职员,不久被调到上海的分店工作,在上海工作期间,骆经常听到店主和朋友们对于时局的谈论和评介,逐渐认清中国的局势和革命的道理。
1927年,骆清华在上海积极参加了绸缎行业工会的各种爱国行动,由于口才出众,能力较强,并善于团结同事,很快就在上海崭露头角,并逐渐成为上海绸缎、茶叶等行业中的一名代表人物,随后不久骆先生就被任命为
上海绸业银行副行长、中国茶叶公司理事等职,在申城有了一定的威望和名气。
1932年,原上海沪商俱乐部改名为上海商社,骆先生被上海工商界人士选举为常务理事、总干事,该社又创办了《上海商报》等刊物,由骆先生任社长, 他还经常在此刊物上发表一些经济金融方面的文章。
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沦陷,骆先生离开上海赴四川重庆、成都,负责
中国通商银行的业务开拓和经营管理等工作,奔波于兰州,西安,宝鸡等地,并任中国通商银行总经理。
1944年,他在任职通商银行期间,在重庆的《大公报》发表了《运用黄金政策之重检讨》一文,后又在《国民公报》上发表了《运用金融政策之重检讨》一文,这两篇文章均被美国《时代》杂志译成英文转载,也为当时国民政府金融经济管理部门所重视。
抗战胜利后,骆先生于1945年10月重返上海,服务于工商界,以华东商运指导员的身份在上海工商领域继续工作,1946年4月任上海商社社长兼《上海商报》社长、发行人,第二年当选为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并兼任全国工商联秘书长,1949年5月赴香港工作。在香港工作期间,他受中国共产党华南局统战部的领导和指挥,从事统战和联络工作,曾参与两航飞机起义、招商局轮船起义的统战工作,又积极动员早就从上海到香港定居的行政院院长翁文灏先生、上海知名企业家王晓籁先生、原中央合作金库总经理寿勉成先生等原国民政府政商人士于解放后回归祖国内地参加新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