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桥
浙江省宁波市骆驼街道境内古桥
慈溪骆驼桥(The Sixth Bridge of Cixi),始建于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位于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新城骆驼街道中街社区,骆驼街道由此得名。骆驼桥镇本是慈溪县(今慈城)辖镇,出原慈溪县城慈城大东门,从观庄桥起一路数来,有大桥六座,第六座桥叫“六大桥”,宁波话白读谐音“骆驼桥”。
骆驼老街
骆驼桥始建于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骆驼街沿河,史称慈东后江(今称中大河),西抵县城慈城
清雍正《慈溪县志》记载,骆驼桥“东连镇海,西接慈溪,南达甬江,北通三北,为往来之孔道,为行旅之要津”。
骆驼桥西面为翁璞卿故居。骆驼老街周围环境美丽,绿树成荫,河畔有众多公园、商铺。
骆驼桥集镇上最早居住的是盛、翁两姓。两家以贵胜堰为界,盛家在堰西,翁家在堰东。清代中叶,骆驼桥已是市场日繁,商贸云集。车毂相击於其上,舳舻衔接於其下。骆驼桥集镇是慈溪乃至宁波地区重要的商业集镇之一,有慈东商埠之称。清末,街上建有凉亭五间,又名新凉亭。亭东有童姓聚居,称新凉亭童家。中大河旁有东街、中街、西街。东街,方景和弄以东至西柘墩庙(祭祀三国时期吴国大儒阚泽,位于今骆驼中学),称东街。中街,方景和弄以西至贵胜堰,称中街。西街,贵胜堰以西与盛家相接,称西街。街上商铺林立,市井繁荣,旧有大小店铺98家,有柴行、咸鱼行、蔬菜行11家,为方圆数十里土产贸易集散地。街与弄相交,有方景和弄、对桥弄、大盛弄、张家弄、大庙弄、银店弄、万兴弄、堰头大屋弄等。
方言老话
骆驼流传着一句老话顺口溜:“四十五天晴,咸水到丈亭。大旱勿过七月半,蚂蟥两头摇,勿过长石(桥)骆驼桥。”顺口溜夸张又形象地描绘出天大旱海水倒灌的情景。骆驼桥外围修建的贵胜堰坝把蛇虫鼠蚁挡住了,也把内灌的咸涩海水拒之于闸门外。
骆驼有一句方言老话:“镇海县老爷扯淡瓶,赚来钞票归人家。”骆驼镇中间的老街属慈溪县,其两侧部分虽属镇海县,但街上大多数是慈溪商人,所得税收都上交慈溪县。早在骆驼划入镇海县前,镇海县就希望得到骆驼,却未获得上级政府承认。1924年编撰的《镇海县志》(实际于1932年刊行)中,镇海县地图开疆,总图里把慈东骆驼桥走廊当作镇海县域设色,而在分图中该区域依然标为慈溪境。
地理位置
骆驼桥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骆驼街道骆驼文联西北方向约50米处。
参考资料
中大河畔三集镇 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2020-05-20
长河卧波映古桥.宁波日报社数字报刊平台.2017-07-28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14 15:20
目录
概述
骆驼老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