骇人听闻
汉语成语
骇人听闻是一则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
成语出处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后人据此引申出成语“骇人听闻”。
成语典故
南北朝时,有个名叫王劭的人,曾在北齐、北周和隋文帝、隋炀帝时做过官。其实,这王劭并没有什么才学,但为何尽管朝代更迭,他照样当他的官?原来他善于投当权者所好,常假托什么图谶散布荒诞的童谣或谎报神奇怪异现象,来恭维当朝江山永远稳固,天下将如何兴旺等等。
有一次,王劭煞有介事地跑去告诉隋文帝,他听说在某处捕获了一只神龟,神龟的腹部有“天下杨兴”几个字,只可惜捕龟人不小心,让神龟跑了。隋文帝听了半信半疑,不过,心里还是挺高兴的,因为这件事即使是王劭造的谣,传出去对巩固杨家的统治还是有好处的,就重重赏赐了王劭。
王劭见这一招挺灵,越发胡说八道起来。皇后死了,他到处对人家说,皇后原是“妙善菩萨”转世,她不是死,而是“返真”,临去时,天上还曾派下仙乐和香花来迎接她哩。听的人明明知道他是信口胡说,但不敢戳穿,还得装着真有那么回事一样,跟着他把皇后赞美一番。
但是正直的人却很看不起王劭的人品,他们评论王劭尽用些荒诞不经的事来献媚于皇上,说他“骇人视听。”
成语寓意
总体上说,隋文帝杨坚是个了不起的开国之君,但是,他相信符命,重用“好诡怪之说”的王劭,以为靠图书谶纬之术可以治国平天下,日甚一日,在王劭的愚弄下,隋文帝的迷信达到了如此地步。通过这则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当人们听见令人震惊的消息时,要保持头脑冷静,查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再做决定,切记不能听之任之。
成语用法
“骇人听闻”多用来是指事出怪诞,听起来令人害怕。
该成语构词方式是兼语式,在句中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宋·朱熹《答詹帅书》之三:“浙中近年怪论百出,骇人听闻,坏人心术。”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明代宦官》:“按明代宦官擅权,其富亦骇人听闻。”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任听部下逞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时序颠倒,骇人听闻。”
作家·王西彦《沐浴在朝晖里》:“反动派镇压革命人民的凶残是骇人听闻的。”
作家·峻青《地下水晶官》:“他们的奴隶般的生活是骇人听闻的,那简直就像生活在地狱里一样。”
成语辨析
骇人听闻一耸人听闻
使用“骇人听闻”时,一定要注意同“耸人听闻”区别清楚。这两条成语只有一字之差,而且“骇”和“耸”都有“使人震惊”的意思,但是作为成语,时至今日确有明显的区别。“骇人听闻”指的则是某种确实存在的、听了令人震惊的坏人坏事。“耸人听闻”指故意夸大甚至捏造事实,或出语离奇荒诞,使人震惊,所说的事不一定存在,更不一定是坏事。
参考资料
骇人听闻.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4 19:06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典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