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槽风
病名
骨槽风,病在牙槽骨,以牙槽骨腐坏,甚或有死骨形成为其特征。证见耳前腮颊之间红肿、疼痛,溃口流脓,脓中带有腐骨,日久难愈。
病因
多因平素对牙齿保护不周,牙齿龋蚀,风火邪毒,乘机侵入,循经上灼,邪毒较盛,深袭筋骨,结聚牙槽骨中,遂致牙槽骨受损,腐坏成脓,穿腮而出。
若素体虚弱,或久病不愈,余毒未清,气血损耗,肌败骨腐,则溃口难敛,形成瘘管。
除此,颌骨受伤折断,瘀血不行,气血失和,邪毒侵袭,也可引致本病。
临床表现
根据病情的急缓,病程长短,邪正的偏胜而分为两型:
1.邪热炽盛
主证 本病多见于下颌骨。初起下颌骨疼痛,逐渐加剧,多个牙齿松动,不敢咬物,咬则疼痛剧烈,患侧腮颊红肿焮热,并可穿溃流脓,溃后症状虽可略减轻,但溃口不易愈合,口唇有麻木感。全身可有憎寒壮热,头痛,口臭,便秘,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等症状。
证候分析:风火邪毒,深入骨槽,蒸灼筋骨,故下颌骨疼痛剧烈;热邪腐灼,故骨质败坏,久则成脓;牙齿附于牙槽骨上,牙槽骨既腐坏,故牙齿松动不固,咬物无力,咬则疼痛更甚;牙槽骨败坏,波及腮颊,故腮颊红肿疼痛,脓液穿过腮颊流出,故成溃口;因病位较深,邪毒不易消尽,故疮口难愈;因邪热盛,故全身症状也较明显,有憎寒壮热、头痛、口臭、便秘等症状及舌脉表现。
2.气血亏虚
主证 溃口日久不愈,流脓清稀,有腐骨形成,从溃口露出。全身有微热,头昏目眩,精神困倦,食少,舌淡苔白,脉细弱等症状。
证候分析:素体虚弱或久病,正不胜邪,气血损伤,邪毒滞留,邪毒不断腐蚀,故疮口难愈;内有死骨,脓液清稀;骨槽腐败,故齿无依靠,以至最后脱落。气血不足,则见头昏、目眩、精神困倦等症状。
鉴别诊断
注意与牙痈鉴别。牙痈的病变在牙龈处,局限性高突,虽可有腮颊红肿疼痛症状,但病尚未侵入牙槽骨,牙槽骨无腐坏,无死骨形成,故证情较轻,可资鉴别。
诊断说明
本病是牙槽骨腐坏之证,多有龋齿、牙痈反复发作或颌骨损伤的病史,局部有明显的红肿疼痛、溃脓,病程较长,溃口难愈,或有坏死碎骨流出。根据其病史、症状特点及局部检查,可作诊断。
治疗说明
根据病情的急缓,病程长短,邪正的偏胜而分为两型:
1.邪热炽盛
主证 本病多见于下颌骨。初起下颌骨疼痛,逐渐加剧,多个牙齿松动,不敢咬物,咬则疼痛剧烈,患侧腮颊红肿焮热,并可穿溃流脓,溃后症状虽可略减轻,但溃口不易愈合,口唇有麻木感。全身可有憎寒壮热,头痛,口臭,便秘,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等症状。
证候分析:风火邪毒,深入骨槽,蒸灼筋骨,故下颌骨疼痛剧烈;热邪腐灼,故骨质败坏,久则成脓;牙齿附于牙槽骨上,牙槽骨既腐坏,故牙齿松动不固,咬物无力,咬则疼痛更甚;牙槽骨败坏,波及腮颊,故腮颊红肿疼痛,脓液穿过腮颊流出,故成溃口;因病位较深,邪毒不易消尽,故疮口难愈;因邪热盛,故全身症状也较明显,有憎寒壮热、头痛、口臭、便秘等症状及舌脉表现。
治疗
(1)内治:宜祛风散火,清热解毒,用清阳散火汤加僵蚕。方中荆芥、防风、白芷升散风邪、牛蒡子、白蒺藜、升麻疏风散热;黄芩、石膏、连翘清热解毒;当归活血和血,甘草调和诸药;僵蚕搜风散结。热盛者用黄连解毒汤仙方活命饮加减。
(2)外治:
①吹药:牙龈红肿、疼痛,可吹敷冰硼散。
②敷药:腮颊红肿,外敷清凉膏。
③切开:颌面部红肿已有脓液者,应切开排脓,并放置引流。
2.气血亏虚
主证 溃口日久不愈,流脓清稀,有腐骨形成,从溃口露出。全身有微热,头昏目眩,精神困倦,食少,舌淡苔白,脉细弱等症状。
证候分析:素体虚弱或久病,正不胜邪,气血损伤,邪毒滞留,邪毒不断腐蚀,故疮口难愈;内有死骨,脓液清稀;骨槽腐败,故齿无依靠,以至最后脱落。气血不足,则见头昏、目眩、精神困倦等症状。
治疗
(1)内治:宜补养气血,托毒外出,用中和汤,方中人参、黄芪、白术、当归、白芍、大枣、甘草、川芎补气补血、培元扶正,白芷、桔梗排脓,川芎、当归和血活血,肉桂、生姜温中。若阴寒太过,见脉象沉细,形寒肢冷,痠楚隐痛,面色白少华,神志倦怠者,用阳和汤。方中以熟地、鹿角胶以补血,麻黄、白芥子、肉桂、炮姜辛温祛散阴寒之邪,以温阳散寒敛疮。
(2)外治:
①敷药:外敷阳和解凝膏,以解毒散结,补托排脓,祛除腐骨,敛口止痛。亦可用真君妙贴散敷肿处。
②切开:切开溃口,刮除腐骨,钳取死骨。
③拔牙:对无法保留的牙齿,予以拔除。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10 13:17
目录
概述
病因
临床表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