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领
生物学术语
在软骨雏形中段,软骨膜内的骨祖细胞增殖分化为成骨细胞,后者贴附在软骨组织表面形成薄层原始骨组织。
概述
骨组织呈领圈状包绕软骨雏形中段,故名骨领。骨领形成后,其表面的软骨膜即改称骨膜。
软骨发生
1.软骨雏形的形成:在长骨将要发生的部位,间充质细胞密集并分化出骨祖细胞,后者继而分化为软骨细胞。软骨细胞分泌软骨基质,细胞也被包埋其中,成为软骨组织。周围的间充质分化软骨膜,于是形成一块透明软骨。其外形与将要形成的长骨相似,被称为软骨雏形(cartilage model)。
2.骨领形成:软骨雏形形成后,在其中段周围的软骨膜内出现血管,由于营养及氧供应充分,软骨膜深层的骨祖细胞分裂并分化为成骨细胞,并在软骨表面产生类骨质,成骨细胞自身也被包埋其中而成为骨细胞。类骨质钙化为骨基质,于是形成一圈包绕软骨雏形中段的薄层骨松质,称骨领(bone collar)。骨领表面的软骨膜改称外膜。骨外膜深层的骨祖细胞不断分化为成骨细胞,向骨领表面及其两端添加新的骨小梁,使骨领逐渐增厚,并从软骨中段向两端延伸而逐渐增宽。
3.初级骨化中心的形成:骨领形成后,骨领对应的软骨雏形中段内的软骨细胞因缺氧而肥大,使骨领对应的内部软骨组织退化,并分泌碱性磷酸酶,使其周围的软骨基质钙化,肥大的软骨细胞自身退化死亡。同时位于骨外膜的血管中的单核细胞穿出血管,并融合形成破骨细胞,破骨细胞首先溶解骨领的骨组织,随后,破骨细胞连同骨膜内的成骨细胞、骨祖细胞和间质细胞等穿越骨领,进入退化的软骨区,破骨细胞分解吸收钙化的软骨基质,形成许多与原始骨干长轴的隧道。成骨细胞贴附于残存的软骨基质表面成骨,形成原始骨小梁,该区域称为初级骨化中心(primary ossification center)。隧道的腔称初级骨髓腔,腔内充以骨祖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正在形成中的造血组织,统称初级骨髓。
初级骨化中心形成后,由于骨领不断向两端延伸,使软骨雏形内因缺氧而退化的软骨组织也不断向两端扩展,继而初级骨髓腔内的破骨细胞不断破坏吸收退化的软骨基质,而成骨细胞又不断向两端扩展,原始骨小梁不久也便被破骨细胞分解吸收,使许多初级骨髓腔融合成一个较大的骨髓腔。骨领的内表面也逐渐被破骨细胞分解吸收,使骨干在增粗的同时保持骨组织的适当厚度,并使骨髓腔得以横向扩大。由于软骨组织两端的软骨不断生长,紧邻骨髓腔得软骨又不断退化,使初级骨化中心的骨化过程得以从骨干中段继续向两端进行,骨髓腔也随之纵向扩展。
4.次级内化中心出现及骨骺形成:次级骨化中心(secondary ossification center)出现的时间因骨而异,早自出生前,晚至出生后数月或数年不等。出现的部位在骨干两端的软骨中央。次级骨化中心的发生过程与初级骨化中心相似,但骨化是从中央呈辐射状向四周进行的。最后以初级骨松质取代绝大部分软骨组织,使骨干两端转变为早期骨骺。骺端表面始终保留薄层软骨,即关节软骨。早期骨骺与骨干之间亦保留一定厚度的软骨层,即骨骺软骨,称骨骺板(epiphyseal plate)。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09 08:45
目录
概述
概述
软骨发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