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凉鼓韵
东汉至唐代之间文物
高凉鼓韵乃人文景观,是广东省高州市于1999年在瀛洲公园内精心设计的一个以铜鼓文化为题材的人文景观,借此弘扬高州过去以铜鼓为标志的汉俚民族融和之历史。高凉鼓韵景观位于公园中央,高16米,主体为青铜铸造,鼓面直径4米,全座重约5吨,堪称传统文化之神奇,两壮士击鼓,造型苍劲有力。彰显力与美的和谐统一,这充分体现了高州铜鼓历史文化之特色,给人以一种视觉艺术与民族传统文化融合的高雅享受。
关于俚人的记载,最早见于三国时期吴万震的《南州异物志》。书云:“广州南有贼曰俚”。晋张华《博物志》也说:“交州夷名俚子”。民族学研究者练铭志说,俚人从东汉兴起,到两晋南北朝及隋唐广布岭南百越地区,直至隋唐,俚人是粤西一带的主人。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战乱,汉人大量南迁,北燕王后裔冯融家族迁居新会后,部分南迁高凉。而到刘宋时期,境内俚人十多倍于汉人。梁大同初年(535至537),出身于世为南越首领的冼氏家族的俚人杰出领袖冼英与汉人高凉太守冯宝结婚,促进了俚族与汉族的融合。
诚然,在这漫长的历史文化长河中,铜鼓是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及东南亚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史学界有“北鼎南鼓”之说,最早的铜鼓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据张均绍、陈冬青等一批研究高凉文化专家考证,6世纪的俚人“巢居崖处,尽力农事”,善于铸造铜鼓,解放后仅在高州(今广东省西南部)一带就发现铸造精美、花纹繁缛的粤式铜鼓40多面。而高州和信宜历史上曾是我国的铜鼓之乡,是广东省出土铜鼓较多的县(市)之一。高州乃至粤西地区出土铜鼓始于800多年前的宋代宋嘉泰元年(1201年),此后陆续有铜鼓出土,至1995年12月止,广东省各地博物馆收藏的古代铜鼓共180多面,其中73面主要是粤西的高州及信宜出土。约占广东省同期出土铜鼓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中有多面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据研究高凉文化专家张均绍2007年《略论高州俚人铜鼓》文介绍,仅高州市唐至清代出土的俚人铜鼓有:唐僖宗铜鼓、宋嘉泰铜鼓、明万历铜鼓、清雍正铜鼓、清道光铜鼓;新中国成立以来高州出土的俚人铜鼓亦有:尚文铜鼓、大井铜鼓、福芳铜鼓、大仁庙铜鼓、大简铜鼓、八角山铜鼓、大旱铜鼓、荷垌铜鼓、乾坡铜鼓、梅坑冲铜鼓、中和铜鼓及清湖铜鼓等。
在古代,铜鼓多用于祭神或节日喜庆活动。在祭神时,铜鼓是神圣的法器,有专门的鼓手和专门的鼓点。在节日里,铜鼓是打击乐器,铿锵的鼓点激起人们的节日热情。征战时,铜鼓是号令士兵的指挥工具,是振奋士气的精神支柱。古时铜鼓还用以占卜。在东兰、巴马、凤山等地,流行过铜鼓青蛙卜:将铜鼓埋于坑里,鼓面放一只青蛙尸骨,一年后挖出来看,如铜鼓和青蛙的骨头都呈金黄色,就预示着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如呈黑色、灰色,则有旱、涝灾害,粮食歉收。后来,铜鼓青蛙卜简化为只葬蛙不葬鼓。俚、僚人“铸铜为鼓”,究竟作什么用呢?《隋书·地理志》上说得很清楚“欲相攻,则鸣此鼓,到者如云。”实际上,其作用远不只用于战争。主要的还有用以报警、祭祀、驱逐猛兽、镇压“邪魔”以至于娱乐等等。屈大均《广东新语》在记载潮州畲歌时说:“农者每春时,妇子以数十计,往田插秧,一老槌大鼓,鼓声一通,群歌竟作,弥日不绝。”但据记载,俚、僚人铸铜鼓,更主要的还在于显示权势,所谓“有鼓者,号为‘都老’,群情推服”。从南朝至隋代,高州地区的俚人铜鼓发展到历史上的最高峰。但铜鼓作为占卜时的打击乐器,伴着占卜者唱铜鼓歌,增添了青蛙卜的神秘。铜鼓以其特有的作用,丰富了百越人尤其俚人的文化生活。
铜鼓歌伴随着俚人铜鼓的出现而出现,至今也遗传一些颇有文化特色和重要史料价值的铜鼓歌。据记载,晚清张之洞亦曾作铜鼓歌。但高州铜鼓歌更加古朴,原汁原咮 ,现遗传的几首铜鼓歌,品来古风荡漾,彷佛令人又回到那千年古韵时代。如清朝道光年间高廉兵备叶申万撰写的铜鼓歌。云:“正月开韶日十五,大家入庙观铜鼓。摩挲古物兴叹嗟,振触壮怀为起舞。其面残缺灭蛙形,其底洼空饱妖蛊。厥旁两纽下四垂,厥脐隆起腰束聚。高二尺许径有三,矩为句兮修从股。土花剥蚀色暗浮,络索连线纹细缕。通身都作鹧鸪斑,襄口羞为蝌蚪怒。……阵云喷薄蛮酋长,瘴雾熏蒸马伏波。或云铸鼓由蛮长,数里闻声动戟戈。兵以鼓进以金退,而乃舍革用金河。亦有情同棘门戏,声集蛮女群婆娑。金钗银钗作谈柄,大鸣小鸣供笑涡。蛮方万事皆类此,往往不可以理科。或云伏波征交趾,薏苡虽生明珠死。鸾飞跕跕 潦湿中,鼍响逢逢辛苦里。……铜鼓献自建武年,汉时南郡曾云然。到今又阅千余载,是耶非耶初无传……春来物换星移易,谁识苔斑藓剥全。余情更向民间问,几家饶鼓喧灯前。”
铜鼓歌以及铜鼓歌和韵, 铜鼓歌次前韵,在结构上起承转结,序次井然,洋洋洒洒,古韵古风,反映在当时俚人的节日庆典活动、宗教礼仪中的真实写照,给俚人带来无比的欢乐。描写百越人特别是俚人一边打起铜鼓,一边唱着铜鼓歌,抒发心中无限情怀。因而,铜鼓歌乃至整个铜鼓文化是俚人的精神食粮。而在今天,铜鼓的花纹瑰丽而富有民族文化特色,鼓面的太阳纹、雷纹、青蛙、飞鹭;鼓身的羽人舞姿、乃至龙舟竞渡等,蕴函着包括俚人文化在内的高凉民俗文化之神奇和独特魅力。浑圆的鼓韵不仅极大地显示了力量外化了的古代百越尤其俚人及其后裔的崇拜内涵,而且将永远激励着岭南人民弘扬富有特色的传统民族文化,使之更加璀璨夺目!至此,现撰对联一副以表达笔者情怀。曰:汉俚融和,百越黎民歌岁月;山河壮丽,千年鼓韵振家邦。
参考资料
高州铜鼓文化源远流长.茂名日报.2014-10-30
高凉鼓韵:享誉岭南的铜鼓文化.茂名文学艺术网.2015-01-19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2 00:56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