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碑藏于
蒲城县博物馆内。六螭首,碑身长方形,通高4米,宽1.5米,中厚0.25米,碑阴为线雕缠枝卷叶牡丹图案。该碑立于唐代宗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五月十一日,距今已一千二百余年。碑文共30行,行55字,圭额篆题“大唐故
开府仪同三司赐扬州大都督高公神道碑。”
李阳冰篆,碑文为张少悌书。记述了高力士的生平经历及身世。
简介
高力士碑藏于
蒲城县博物馆内。六螭首,碑身长方形,通高4米,宽1.5米,中厚0.25米,碑阴为线雕缠枝卷叶牡丹图案。该碑立于唐代宗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五月十一日,距今已一千二百余年。碑文共30行,行55字,圭额篆题“大唐故
开府仪同三司赐扬州大都督高公神道碑。”
李阳冰篆,碑文为张少悌书。记述了高力士的生平经历及身世。
据清乾隆时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所载:“唐内监高力士墓碑石刻中断,每行只存二十余字”。说明此碑早在二百多年前已经残缺不全。由于未窥全貌,遂成为文物考古界一个难解之谜。后经多方寻觅,于一九八一年在唐玄宗(李隆基)泰陵附近,发现该碑下半部分,并于一九八二年接对完好,正式展出。高力士碑的出土,为我们研究唐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新华社为此发了专电,
日本京都大学教授佐伯道之先生,特将此碑全文译为日文。
高力士碑刻于唐代宗
大历十二年(777),
李阳冰篆额,张少悌书丹。碑额题“大唐故
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大都督高公神道碑”。碑主高力士为
玄宗宠臣,碑文叙述了他的身世、品质、政绩及其遭遇,评价较为公正,纠正了传说中的失误及史书记载的不足。据碑文,高力士是广东番州人,原名冯元一,入宫后受到
武则天的宠爱,赐名高力士。他 聪明机智,有文武之才,协助唐玄宗平定
韦后之乱,因功封
大将军。晚年遭流放,
玄宗去世后他悲哀绝食七日而亡,后遵玄宗遗诏,陪葬泰陵。该碑高405厘米、宽142厘米,碑文30行,约1600余字。现藏蒲城碑林。
碑文概述
碑文首先写高力士的身世:“公本姓冯讳元一。则天圣后赐姓高,改名力士,广管潘州(今广东省高州县)人也。其先祖冯盎,五岭之望族。皇唐初,督都广、韶等一十八州,封耿国公。公童龄入侍玉阶,则天圣后知必成器,赐以佳名,教以美艺”。这一段说高力士出身名门望族,幼年入宫,受到武则天的爱怜。这与唐史记载高力士系岭南讨击使李千里所进、被太监高延福收为养子故而姓高一说,不相吻合,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其次,记叙高力士的经历:“武后故,韦氏窥大宝,已成祸梯。公实勇进,提剑而起。扶皇运之中兴,佐大人之利见。自是之后,恩遇特崇,公卿宰臣,因以决事。公中立而不倚,得君而不骄,顺而不谀,谏而不犯。故近无闲言,远无横议”。这一段说武后死后,唐中宗之妻韦皇后,勾结武三思操纵朝政,欲效武则天临朝称帝。高力士以其内监首领的特殊地位,在协助唐玄宗李隆基平定韦后之乱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取得了玄宗的极大信任。唐玄宗曾对人说:“力士当值,我寝乃安”。他虽然地位显赫,深得君宠,但却仍勤谨行事,不骄不谀,这与唐史说他“平生无显显大过”,可互为印证。《新唐书》卷270高力士传中还有如下记载:“玄宗从容谓力士曰:‘朕不出长安近十年,天下无事,欲将政事付李林甫,边事付安禄山可乎?’,力士对曰‘天子出巡,古之制也。天下大柄,不可与人,彼若势成,谁敢复议’。又说‘臣常至内阁,见奏事者言,云南数丧师。北兵(安禄山部)强悍,陛下何以制之,臣恐祸成不可禁也’,玄宗不悦,力士自是不敢深言天下大事”。这说明高力士非但不是李、杨同党,而且还敢于揭露他们,只是皇上不听。后安禄山叛乱,玄宗后悔莫及,痛谓力士曰:“悔初不听卿言,致有今日之祸!”
碑文最后写高力士晚年:“及后出流巫州,然忠臣之心,常在宫室。后闻二帝(玄宗、肃宗)升遐,绝浆七日,衔哀而死,终于朗州龙兴寺,年七十有九。士民闻之,皆为流涕,主上恩深,赐扬州大督都,遗诏陪葬泰陵,没而不朽”。
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唐肃宗皇后张良娣私下诏旨,将高力士强行从玄宗居处拖出,流放巫州,这时他已七十七岁了。全唐诗卷732有他在巫州写的一首五言诗“感巫州荠菜”:
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
夷夏虽有殊,气味终不改。
这是借题抒情,表明自己无论在京为官或是在外作囚,环境虽殊而志趣不改。两年后他遇赦而还,见玄宗遗诏命他死后陪葬泰陵,痛哭失声,绝食而死。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他做到了一个忠臣应该做到的事。玄宗朝文臣武将何止千百,而遗诏只令他一人陪葬,说明唐玄宗对他的看重与信赖,是无人可比的。
高力士因平定韦后之乱有功,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即被封为大将军,太子呼兄,附马呼爷。他对当时的黑暗政治负有一定的责任,但他却无专权祸国、颠倒善恶、谋图废立之大恶,也是历史事实。近年来对高力士的评价出现了新的观点,这通墓碑的文字资料,将是一个有力的物证。
元代张志公《金粟山高公墓》诗云:
暮云昏鸦古今情,地老天荒意未平。
从龙文武几人在,丹心事主唯高公。
倚立深宫数十年,何必桃李向谁妍。
忠臣不合巫州死,金粟山下有墓田。
鼎湖龙去坠遗弓,地久天长誓不终。
占得泰陵一抔土,到头恩眷让高公。
高力士卒于唐代宗宝应元年(762),碑石立于大历十二年(777)。
后人看法
一个人在死后15年尚能被树碑立传,不仅说明唐王朝依旧将他当作有功之臣看待的,也说明时人对他持有公正的评价。关于传说高力士曾因李白“清平乐”一诗,向杨贵妃进馋言,致使李白被逐一事,新旧唐书均无记载,此乃无稽之谈,不足为信。要知道一般封建士子是最重气节的。倘使李白果真为高力士所害,作为李白族叔的李阳冰恐怕不会那样毕恭毕敬地去为一个小人篆写碑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