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升桢(1895—1972),山西祁县鲁村人,戴氏心意拳第五代传人,著名武术家,武术大师。师从第四代掌门人戴奎先生,传艺于关东,抗日期间传授太行八路军战士拳法。1972年11月28日,与世长辞。
高升桢先生出生于公元1895年10月8日。1910年春,
戴氏心意拳第四代掌门人戴奎先生下榻鲁村。高升祯闻讯后,立即跑到戴奎住处,下跪恳求戴先生收他为徒。当时戴奎先生对面前孩子的真诚非常赏识,但要正式收为弟子,他却犯了难。因为虽说也曾教过陈家大户子弟等外姓人习拳,但毕竟没有正式让人递帖认师,只是一般性地教一教而已。经过再三考虑,他看出高升桢是个习武人才,遂破其戴氏心意拳“传内不传外”的门规,决定收这个外姓弟子,在鲁村一姓吕的大户人家接受拜师礼,举行收徒仪式。这一年高升祯16岁。师从戴奎先生后,高升祯很快把本门拳脚、器械、内外功练得纯熟,在众多弟子中很受师父器重。戴奎先生曾对其他弟子说,高升祯的武功进步之所以快,就在于他活学好问的方法和超人的苦练精神,体现出了戴氏心意门传艺讲究的“活学苦练”四个字。
1920年,高升桢与家人商量后,征得师傅的同意,随着本地人去闯关东。在东北期间,高升桢先在码头当劳工,很快他的精湛武艺就名震丹东一带。之后由人介绍当了镖师,并开始了他传播武术的生涯,在丹东、营口、本溪等地曾授徒十余人。在高升祯的影响下,他的师弟陈云碉(明洁)先生也于1926年前后闯关东落户沈阳,传播戴式心意拳。高升桢先生在传授技艺上,严守“三教三不教”的门规,即孝、悌、忠、信者可教;有刚有柔者可教;灵通机变者可教;下愚之人不教;贼盗之人不教;无义之人不教。他一生谨守这一章训,常言,宁可失传,不可滥传。在他护镖过程中,常常济危接困,甚至连准备往家乡邮寄的钱都被用去救济了穷人,被当时关东武林人士称为“义士”。
1927年夏,高升祯护送一批水运木材途经一镇,因怒惩一侮辱良家女子的恶棍,出手过重将其打死,为避祸返回了家乡,时年32岁。回乡见到师傅后,戴奎先生曾当着众弟子的面夸奖他为本门添了光彩。 1928年高升桢在家乡鲁村东白晋路边开了一家小饭店,这里也就成了戴奎先生教弟子们习武的地点。白天高升桢做生意,晚上在师傅指导下专心练艺。
1941年,在师弟吕义的举荐下(当时吕义为八路军祁县四区区长),太行八路军祁县独立营秘密邀请高升祯传授战士拳法。当时鲁村设有日军据点,高升桢经常以走亲戚的名义到八路军祁县独立营驻地传授心意散手、刀法,后来这些战士先后组成了决死队、大刀队,在执行特殊任务中屡建战功。
1951年,戴奎先生去世,当时武林中出现了戴氏心意拳后继无人的说法。为正视听, 在山西太谷车氏心意门的再三邀请下,高升祯与师弟原德胜、岳蕴忠赴太谷县与布学宽先生等切磋了技艺,布学宽先生对高升桢的武功赞不绝口,之后两人遂成好友,同时也进一步沟通了两门的融洽与交流。高升桢一生遵循师傅教诲:“不设土坛卖艺,不自行立门户,一人心意拳门,只求心意精通”,把全部精力用在了研习和发扬本门武技上。他的“蜘蛛织网”、“盘龙棍法”为武林之瑰宝,他倡导的“技击以身顾,俱练靠本心”很受武师们的推崇。在传授弟子时要求以领悟为先,摒弃那种练死招、死贪招的习练方法。他常说“拳好学,艺难得,拳拴住人不得艺,人拴住拳艺自得”,告诫弟子们,活学活用,真正领悟“依本心本性”的道理。在讲述本门内功心法时,他强调:内劲在修炼,翻转靠天地,要求弟子们以循序渐进的心态去面对,不可强求,不可急求。特别是在对武林中流传的这绝那绝的夸大说法他总是付之一笑,言“天下武功是一家,一家武功是人创,人心无绝岂有武功之绝的道理?”又引用“万物生克在其理,理通自成平常事”来消除弟子们对“这把拳简单、那套拳深奥”的误解。
1953年10月,高升桢受山西太原市原国术馆和武林人士邀请,在省城太原表演戴氏心意拳,当时一些门派称戴氏心意拳手法虽妙,腿法却笨拙,高升祯为此专门表演了本门的腿法,并讲述了“打法以手为妙,上法以步为奇”的实战技艺,并专以腿法与长拳门和太极门的两位拳师切磋,展示了本门“起高打低,起低打高”的腿技。此事曾以《武林人士庆国庆》为题刊登在太原一家报纸的头版。在钻研武功的同时,高升桢还以本门医疗术和药物配制术为乡村百姓和武林人士服务,尽其所能。
1972年11月28 日的一夜,高升桢一睡不醒,享年75岁。1994年秋,山西
武术界和戴氏心意拳门人为怀念高升桢大师,值其诞辰100周年之际,在祁县鲁村东白晋路边修建了“一代大师高升祯”纪念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