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气象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主办的期刊
《高原气象》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主办及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是主要发表有关青藏高原气象学原始论文的学术性刊物。
办刊历史
1982年,《高原气象》创刊,为季刊。
2002年,《高原气象》改为双月刊。
2009年3月16日,《高原气象》作者在线投稿系统正式开通。
2014年11月,《高原气象》入选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2016年11月,《高原气象》编辑部搬迁。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高原气象》主要报道中国大气科学,尤其在青藏高原气象学,山地气象学等学科领域研究的新成果、新观点、新进展,推动和促进大气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以及人才的成长,促进中国国内外学术交流。主要刊登大气科学领域的各个方面,涵盖天气气候方面的理论、观测和预报预测方法、全球气候变化、大气物理、大气化学和大气雷电等学科。
《高原气象》设有学术论文、短论、研究简报、学术讨论及综合评述等栏目,主要以从事气象及相关的水文、农业及地球环境等学科领域的科技人员、业务人员及高等院校师生为主要读者对象。
人员编制
据2018年5月《高原气象》编辑部官网显示,《高原气象》第九届编辑委员会有顾问9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共有编委50人、海外编委4人、编辑部成员3人。
编委:范广州、马耀明、马柱国、毛江玉、韦志刚、王开存、田文寿、阳坤、刘辉志、刘绍民、刘晓东、李栋梁、李跃清、李耀辉、刘黎平、孙安平、陈文、陈海山、何清、陆日宇、杨崧、杨修群、吴涧、吴统文、余晔、金继明、罗勇、孟宪红、郄秀书、张宇、张镭、张耀存、周天军、周文、封国林、胡永云、姜大膀、钟中、贾立、高晓清、高艳红、高志球、郭学良、假拉、盛立芳、董文杰、傅云飞、温之平、谢正辉、戴永久
海外编委:Zhongbo Su(荷兰)、Zongliang Yang(美国)、Jianqing Xu(日本)、Xiwu Zhan(美国)
编辑部成员:申巧南、张静辉、叶喜艳
办刊成果
研究发表
据2018年5月21日中国知网显示,《高原气象》共出版文献3858篇。
据2018年5月2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高原气象》共载文2817篇。
据2018年5月《高原气象》编辑部官网显示,《高原气象》已发行到26个国家和地区。
收录情况
据2018年5月《高原气象》编辑部官网显示,《高原气象》被中国国内外十余种权威性检索系统检索。
据2018年5月中国知网显示,《高原气象》被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等收录。
影响因子
据2018年5月21日中国知网显示,《高原气象》总被下载753143次、总被引77651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372、(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772。
据2018年5月2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高原气象》被引量为48930、下载量为36679;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高原气象》影响因子为2.193,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第140名,在天文学、地球科学(226种)中排第15名。
荣誉表彰
《高原气象》为中文核心期刊,曾获“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奖”、“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奖”,入围中国期刊方阵(双效),被评为中科双效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
1995年,获甘肃省编校质量达标优秀期刊。
2017年,获2017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办刊理念
成为气象科研工作者相互交流的优秀平台,繁荣大气科学。
为推动大气科学及相关学科发展、促进中国国内外学术交流提供学术平台。
期刊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第六届主编:吕世华
第七届主编:吕世华
参考资料
高原气象.中国知网.2010.01.01
高原气象.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7 14:01
目录
概述
办刊历史
办刊条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