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寺
中国湖南南岳高台寺
高台寺位于狮子岩到上封寺之间,地处秀丽的碧萝峰下,寺院因建筑在海拔一千公尺以上的岩台处,所以叫高台寺。
简介
始建年代已不可考。据《南岳志》记载:其寺宇原来建在圆明没事上,临空架构,势颇奇险。宋时将寺舍建在现在的处所、南宋乾道3年(公元1167年),朱熹、张式、林用中等人游南岳时,就与当时高台住持了信和尚有过交往,并题诗赠墨,可见寺宇在这之前已经存在,并具规模。寺院后来倒毁。到明代嘉靖二十五年(公元一五四六年)才由楚石和尚在废址上重建。清乾隆十年(公元一七四五年),再由向盛世募捐修葺一次,成为现在这样的规模。 高台寺为石墙青瓦建筑。原来只有三间平房,面积约六十平方米。寺后是碧萝峰,峰下有一眼泉水,叫观音泉,流水经年不断。1983年,南岳管理局对古寺进行了修葺,既保持了寺院前门原貌,又将寺舍改建为两层,把两厢扩建,使古寺的面积达一百六十平方米。整个寺院焕然一新。
特色
高台寺在圆明洞上,上封寺下,始创于宋,明嘉靖25年(1546)楚石和尚重建,清乾隆10年(1746)向盛世捐资重修。光绪年间,曾国荃捐资大修。寺舍原来建筑在圆明洞上,临空架构,势颇奇险,明代移于今址。民国年间,在旧址上重建。1983年,南岳管理局改建为两层楼房。“古高台寺”额石一方嵌正中门楣上,给人一种古寺翻新的印象。寺在高台,居高临下,南天门是它的屏障,四周群山拥簇,峰回路转,松杉献翠。台下深壑,岩泉奔泻。路口有开云亭,依峰临壑。头顶上祝融峰耸峙云天。此去峰顶只两华里,寺后有石磴数百级的捷径,可直通不语岩、会仙桥、罗汉洞、祝融峰、望日台。宋以后,有几个著名的诗僧在这里作住持,与文人学士相往还,结下了翰墨因缘,使高台寺名重一时。
宋乾道间(1165—1173)僧人了性住此,很有诗名。张拭游南岳时,下榻于此,他为了性诗集题诗曰:“萧然僧榻碧云端,细读群诗夜未阑。门外苍松风雪里,比君住处让高寒。”评价颇高。
明嘉靖24年(1545),江西罗念庵与诗僧楚石结为方外交。同在寺下的观音岩计书论道。11年后,嘉靖35年(1556),江西人胡直又来至高台寺,与楚石和尚的弟子园宁结为方外交,借高台寺的西楼,招引东南数省的好友张居下、耿定向、邹善等十余人结文社于此,名曰“衡庐心缔”。其后,代有文人墨客来高台寺游览凭吊,啸咏吟哦。清魏源并将楚石禅师的11首诗收入自己的诗集,以表其倾心之意。现寺侧有古松数株,为罗念庵手植,故名“念庵松”。因山高、风大、石多,冰冻期长,松干粗大低矮,虬枝平出伸展,态势苍劲,很为奇特。松下有观音岩、圆明洞、冠石等。松石交错。洞壑嶙峋,风物奇险,游人多在此选景拍照留念。离寺出开云亭,即登山公路,公路侧石壁有多处石刻。
高台寺虽然范围不大,却是南岳高山景区一幅最引人人胜的天然画图,寺筑在高台,登高临下,南天门是座屏障,四周群峰拥簇。峰回路转,松杉苍翠,台下深壑,岩泉奔泻,远远望去,很象一座小巧玲珑的别墅,路口的开云亭依峰临壑,衬托着奇石劲松,远处的祝融峰耸入云天,无论从那个角看去,都是一幅美妙完整的画卷。
参考资料
高台寺.衡阳生活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1-12-01 15:10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