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大日本帝国时期的
山形县鹤冈市,原名高山林次郎,父亲是一个藩士,幼年时他就做了伯父的养子,他的伯父在福岛县县厅就职,故而他也跟着去了福岛县,一直在福岛中学读书。明治19年(1886年),伯父升职了,调回东京都任职,于是他也跟着来到了东京都,就读于东京英语学校。 三年学习生涯过后,他考入了仙台县的
东京帝国大学预科。
后来就读于东京帝国大学,在校期间,他研读了欧洲启蒙运动以来的著名著作,以及日本近松门左卫门的作品,并且翻译了歌德的《
少年维特之烦恼》,译名唤作《淮亭郎之悲哀》。在校期间,因获得
读卖新闻小说悬赏奖而得名。
明治29年(1896年),他从
东京帝国大学毕业之后,任职于东京帝国大学预科。 一年后,他主动放弃了这个职务。早在
甲午战争后的1895年他就与友人创办帝国文学杂志,后来当了《太阳》杂志的主编和一些学校的讲师,高山提倡日本主义,极力排斥非国家的基督教思想和保守消极的儒教思想;
主张吸收德国国权主义和英国
功利主义、
实验主义思想,发扬明治建国思想,推进
富国强兵政策。这个思想体系也就是日本天皇制军国主义最早最完备的体系。他后来成为
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团体,右翼浪人组织,少壮军人集团的精神支柱和理论基础。明治33年(1900年),文部省分配他去欧洲研究美学,因为出发前咳血而未成行。明治35年(1902年),他获得了博士学位。 也正是该年,他因肺结核去世于神奈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