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州中学
中国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境内公办中学
广东高州中学,简称“广高”,位于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是一所由高州市教育局主管的全日制公办高级中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历史沿革
府学时期
元代
根据高州府志卷十三记载,广东高州中学的前身可以回溯到元代大德八年(1304年),当时称府学。
明代
隆庆三年(1569年),高州知府吴国伦将府学改称南岳书院。万历四十年(1612年),知府曹志遇重修郡学,扩大规模,将南岳书院改称笔山书院。
清代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高州府知府吴柯,将笔山书院更名敷文书院。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高州府知府吴柯(江南徽州人),改建敷文书院。
雍正八年(1730年),高州府知府张兆凤(浙江分水人),为书院添建讲堂、问字亭,左右增建书舍。
乾隆十九年(1754年),巡道王概,清查旧项,捐添膏火,重修学舍,便将不能维持的15个书院(高明、朋来、茂山、四水、东津、拱极、墨池、笔山、参天、潘江、三至、安乐、敦仁、观澜)的地租清查俱拨敷文书院。
嘉庆五-八年(1800-1803年),知府修缮敷文书院后又易名为高文书院。
道光三年(1823年),学生、举人林召棠(字芾南,广东吴川人)获癸未殿试状元。
咸丰二年(1852年),伊霖(字云岩,满州正黄旗人,举人出身)署高州,拨款重修高文书院。
咸丰五年(1855年),信宜县梁巍(字恩焕,顺天举人,庚戌进士)改修书院的内堂、厅房、门户。
咸丰六年(1856年),高州城遭特大洪灾。书院楼舍,多圮于大水。
咸丰十年(1860年),邑人陈兰彬杨颐提倡重建高文书院。
同治六年(1867年),巡道陆心源(浙江归安人)为书院捐银300两及前筹防局为书院捐钱200千文。2项合共559千990文,交茂名县发当生息,每年息59千90文。又将六属公捐银367两拨给书院,交茂名县发当生息,每年息银36两7钱。
同治十二年(1873年),高州府知府额哲克为书院捐银500两,并交茂名县发当生息,每年息银50两。
同治十三年(1874年),高州知府楼震(浙江人,进士出身),审讯结束唐演勋等诉讼案,罚钱500千文。楼震将此罚款拨入书院,交茂名县发当生息。每年息钱50千文。
光绪十五年(1889年),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翁同龢为书院题匾,曰:“敬业乐群”。题楹联曰:“学有根基培养坚时乃担得圣贤许多事业,士先器识源流贯后方做成民物莫大文章”;为内堂题匾,曰“高堂”。楹联为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翁方纲所书。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高雷廉巡道叶大遒,提倡学术,奖饬士风,为书院大门署联,曰:“观山钟秀气,学海助文澜”。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采纳张之洞的建议,将官办书院改为学堂,书院之名遂废。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高雷廉巡道吴永与邑绅士江慎中、周廷劢、梁宗矩、李维寅、李崧年等筹备建立学堂,将高文书院改制为高郡中学堂,逐渐接近近代的学府建制。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高郡中学堂于3月15日正式开学。这是清末“废科举,兴学堂”运动中较早涌现出来的新学制学校。
宣统三年(1911年),当地政府奉命又将高郡中学堂更名为高州官立中学。高雷地区先进青年林云陔、熊英、谭惠泉周瑛等均就读于高郡中学堂。在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下,他们创立了先进组织“新高同志社”和“雄辩学会”,购阅《民报》、《革命军》等进步刊物组织社员阅读,并定期进行演讲,传播民主革命思想。辛亥革命前夕,学生周瑛变卖家产筹备革命活动经费,全力协助林云陔、谭惠泉、梁宣诚等人在高州组织民军,建立起义总指挥部。辛亥革命爆发后,高郡中学堂学子带领高雷人民揭竿而起,响应武昌起义。
民国时期
民国2年(1913年),奉命改校名为“广东省立高州中学”。
民国8年(1919年),确定以“诚爱勤俭”为校训;6月1日,省立高州中学、茂名县中学、省立高州农校校友会(学生会)干事代表在高州城南皋学舍召开会议,组成高州中学学生联合会。
民国14年(1925年),“五卅”惨案消息传至高州,高州中学等学校学生会联合起来,恢复“五四”运动时期的学生联合会,通电抗日,举行示威游行,组成国民外交后援会,要求取消不平等条约。
民国15年(1926年),欧钟瑞任校长时,是年7月奉令将广东省立高州中学改称广东省立第九中学,体现“省立”性质。5月,学校率先成立共青团组织。
民国20年(1931年),高州中学学生在抗日救亡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抗日救国义勇军。自备军械军装,聘请车驾龙为教军,早晚操练。
民国24年(1935年)4月,学校奉省教育厅第935号训令,又将广东省立第九中学更名为广东省省立高州中学。
民国25年(1936年),高中毕业升入中山大学8人,襄勤大学10多人,其他大学及学院各10多人。初中毕业升入本校高中28人,入高州农校、茂名师范各7人。
民国26年(1937年)秋,新生一入学,即又组织进步同学,成立“抗日救国星期六下乡宣传队”。全级分成5队,每队20—50人不等,到县内东南西北中5个区宣传。同时又组织“抗日救亡剧社”、“新书合作社”等进步团体。
民国27年(1938年),学生周瑞腾、梁巨汉等10多人到广州买回100多本马列主义书籍,在高州城“成蹊书室”成立真理读书会,定期学习讨论,宣传马列主义真理。在校内组织大型读书会。廖盖降、杨优德和杨琳熙(杨毅)、卓树基、程均昌、杨进琳、刘叔祥(女)、余荣中和李淑珠(女)等9人奔赴延安。9月,中共高州中学支部成立(此为中共高州中学第一个支部)。
民国28年(1939年),高州城遭日本侵略者的飞机狂轰滥炸,学校被逼迁往城东镇头岭,建茅棚上课。高州中学很多学生参加学生军。专员公署举行学生抗战智能比赛,高州中学演出的《战时家庭》(区毓栽老师导演),获戏剧汇演2等奖。
民国29年(1940年),为避免日寇空袭,高州中学奉命迁址黄塘乡双花村、大坡垌村(今高州水库库区),借用土地庙、黎家祠等4处为学生宿舍,新建部分瓦房和葵蓬栅作办公室、课室和单身教师宿舍。
民国30年(1941年),学校聘请了在高州基督教会工作的美国人裴XX(其时,全校师生尊称其为裴姑娘)担任英文课。
民国31年(1942年),广州培正中学广雅中学、香港文化中学、新会县国民中学、协和中学等学校的学生数十人转学来高州中学就读。
民国37年(1948年),地下党员黄泮光吸收苏朝兴、江潘茂(江超)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这是高州中学第一批新青团员。
民国38年(1949年),全校师生为纪念梁同寅校长掌校10周年,捐资建筑“同寅堂”。
1939年9月至1949年10月解放,该校一直有中共支部。
建国初期
1950年,广东省教育厅行文将高州中学命名为广东高州中学。
1953年,高州中学校友、教育部副部长林励儒以副部长名义拨给学校一套完整的数、理、化、生四科教学仪器。
1951年和1957年,县人民政府拨款先后新建两栋砖木结构的标准教学楼“五一”楼和“五四”楼,于1954年将喜元学舍、蓝田学舍拨给高州中学,改善高州中学的办学条件。
1958年,国家颁布了“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为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县政府拨镇头岭南、引鉴河北十多亩土地和东风坡几十亩荒地给高州中学办农场,农场所收获的青菜供给学生饭堂。
1958年底至1959年,高州中学与县一中、二中、三中、四中合并为高州县第一中学,后又改称高州中学,1959年下半年解体又恢复各校建制。
1960年,县政府拨款兴建钢筋水泥的蓝田楼。
1963年,拨款将“五四”楼改建为钢筋水泥结构。
1964年,拨款兴建钢筋水泥结构的实验楼。
1965年,拨款兴建钢筋水泥结构的喜元楼,连续将县教工招待所(今教工宿舍旧三十套处)、儒宗学舍(今中山路南侧教工宿舍处)和荔云学舍(今中山路北侧教工宿舍)和珠光阁、卢家馆、文学馆、协中馆四间学舍(今新建学生饭堂和第一、二、三幢学生宿舍处)拨给高州中学。
1966年,开始“文化大革命”,学生停课闹革命和外出大串连,学校领导和许多教师被批斗,学校处于瘫涣状态。从校长到教师三十多人被诬为“特务集团”,覃恩汉副校长被迫自杀身亡。
1968年秋,66、67、68三届高初中学生毕业。全体教师赴南塘公社,参加全县中学教师清理阶级队伍学习班。
1969年,县革委下令解散高州中学。
改革开放
1978年,高州中学复办。
1978-1989年,达到省重点中学的水准。规模上每年初中4个班,高中4个班,基本上恢复到60年代的规模。
1987年,美籍华人杨懿熙和杨球熙两姐妹捐资12万元,设立“杨氏奖学基金”。后来,校友、香港同胞江可伯捐资25万元,设立“江氏奖学基金”,校友、美籍华人许国枢设助学金,校友、北京大学沈叔平教授的学生设立沈叔平奖学金等。
2002年,学校搬至新校区(高州市城南茂岭)。
2020年,增设“金中特别奖”,对被国防科技大学、空军航空大学录取的高州考生予以10万元的特别奖励。
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
截至2020年8月11日,学校校园面积13万多平方米,有教学班115个,在校学生5000多人。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8月11日,学校建有1个省名教师工作室、1个省名班主任工作室、1个省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4个市级名教师工作室;高级教师192人,特级教师7人,正高级教师6人。
2019年9月,罗逸健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南粤优秀教师(4人):吴永福、龚美娟、张良、林雪瑜。
广东省特级教师(7人):何忠贤、吴泽明、梁冠华、钟革辉、邱桂平等。
中学正高级教师(7人):何忠贤、吴泽明、钟革辉、邱桂平、梁冠华、程戈鹏、曹铭珍。
茂名市教育系统名教师(1人):何杰
茂名市教育系统名班主任(1人):张晓凡
硬件设施
学校有办公楼、体育馆、运动场、丁衍庸艺术馆、图书馆等。
办学成果
学生成绩
教师成绩
2021年11月2日,钟若梅老师在2021年广东省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大赛中获一等奖。
2021年10月,刘小凤老师获第八届广东省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高中组)综合二等奖。
2020年12月14日,在茂名市2020年师德主题征文及微视频征集活动中,梁媚海的征文《淬炼师德师能育桃李,践行育人使命写春秋》获茂名市一等奖;谭小文的征文《理想化树,守望心灵的净土》获茂名市一等奖;韦武枢、梁媚海、李芬老师共同创作的微视频《班主任的一天》获高州市一等奖。
2020年9月2日,吴燕飞(生物学科组长),参加广东省高中组生物实验说课大赛,获全省第一名,并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决赛。
2019年12月,程戈鹏获广东省优秀校园心理情景剧二等奖。
2019年11月10日,叶杰杨(物理科组),在2019年广东省中学物理实验操作与创新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和创新成果奖。
2019年3月13日,刘小凤获茂名市高中语文命题说题比赛第一名。
2002年至2015年,有7位教师被评为广东省特级教师,45人次获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有135篇教师文章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有23个国家级、省级课题立项、结题、获奖。
学校荣誉
截至2020年8月11日,学校连续获省和国家级表彰68次。
文化传统
精神文化
歌词
笔架山下鉴水奔腾,
一代新人茁壮长成,
继承革命先辈光荣传统,
发扬严勤实活的优良校风,
蘸起学砚塘水刻苦研磨,
仰望文笔塔顶勇敢攀登。
爱国团结勤奋进取,
四化重担我们担承,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把辉煌写在万里征程。
爱国、团结、勤奋、进取
严、勤、实、活
形象标识
广东高州中学校徽以1905为底,标志着该校是在废清之后成立的新体制学校;右上角有一个红色的圆形,和太阳一样,太阳不倒,学校不倒;背景色使用绿色、浅蓝色,绿色象征青春,浅蓝色象征知识的海洋。
社团文化
2020年7月12日,该校足球协会在学校足球场举行2020年足球全明星赛。
2020年5月31日,学校团委组织书画协会举行校园井盖美化活动。
据2020年学校官微显示,学校有学生会、足球协会、书法协会、摄影协会等社团组织。
心育文化
学校成立了独立的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创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指导中心每个星期开放六个晚上,每晚有两名心理辅导教师值班。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分为三层:一层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二层是对于少数有心理困扰或障碍的学生,给予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校长
校园环境
学砚塘
明清期间,高州重文、兴文之风尤盛,为重振高郡之学风、文风,在当地官员和乡绅的倡议下,先后建设文光塔、学砚塘、笔架山、挂榜岭,从此之后,高州人才辈出。学砚塘位于高州中学初中校区,是校园一景。
校友堂
校友堂前身为始建于民国38年(1949年)的“同寅堂”。解放后,同寅堂被拆。九十年代,建校友堂,是高州中学初中校区的大型集会、活动举办场所。
勿忘国耻碑
民国28年(1939年),高州城遭日本侵略者的飞机狂轰滥炸,学校也受飞机轰炸。事后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教育后人,弘扬爱国主义,在学砚塘旁立下“勿忘国耻”碑,已警惕后人,爱好和平。
知名校友
据2020年3月15日广东高州中学官微显示,学校连续为国家培养了3000多名专家、学者和高级干部。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广东高州中学.广东省教育阶段信息服务专题.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03 11:3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