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怡生(1910年8月30日—1992年5月30日),江苏南京人,药物化学家,天然有机化学家,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人物生平
1910年8月30日,高怡生出生于江苏南京。
1924年—1929年,就读于南京私立钟英中学。
1930年—1934年,就读于南京中央大学理学院化学系。
1934年,任国立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40年,任国立北京研究院药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45年10月,任北京研究院药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1948年,赴英国牛津大学学习深造,毕业后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1950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药物化学研究室研究员。
1954年—1978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副所长。
195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8年—1984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0年—1983年,任上海市计划生育研究所所长。
1992年5月30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2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1950年,高怡生开展氯霉素合成新法及其类似物的研究和从柠檬酸合成异烟肼的工作;1958年,转入肿瘤的化学治疗药物研究,设计并指导青年研究人员合成了一系列植物生长激素类似物,领导合成了天然抗肿瘤药物;20世纪50年代后期,先后完成了莲子心降低血压有效成分莲芯碱,驱虫中药使君子有效成分使君子氨酸和甘草有效成分甘草查耳酮等几个化合物从分离结晶、推导结构到全合成的系统工作;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指导完成了平喘有效成分蔊菜素、抗疟有效成分仙鹤草素、抗癌天然药物喜树碱和羟基喜树碱等的全合成工作。
截至1992年5月,高怡生共发表论文70余篇,论文并多次被中国国内外有关专著转载、引用,其中部分论著参考如下:
[1]高怡生,潘百川,陆顺兴,等.制备氯霉素的中间体的合成[J].
化学学报,1958(2).
[2]高怡生,潘百川,陆顺兴,等. 制备氯微素的有用中间体的合成及若干有关的缩合[J].化学学报,1956(01):26-34.
[3]李述文,高怡生.肿瘤的化学治疗ⅩⅢ.几种带氮芥基的Schiff碱[J].
药学学报,1962(3).
[4]顾学钦,潘百川,周启霆,等.美登素全合成的研究——Ⅳ.美登素的合成[J].中国科学化学,1987(12):1301-1308.
[5]宗勤,张鸿良,奚国良,等.多肽分子中C-末端酰胺化氨基酸残基的鉴定[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0, 17(2):4.
[6]谢毓元,潘百川,陈文致,等.黄花马蹄莲离体快繁技术研究[J].药学学报,1966(3).
[7]高怡生,徐任生,谢毓元.中草药化学研究的一些进展[J].化学通报,1979(05):000011-21.
[8]顾学钦,潘百川,高怡生.使君子氨酸的合成[J].化学学报,1985(07):675-679.
[9]李述文,郑亚平,高怡生.放线菌素类似物的合成Ⅳ—2-氨基-4,6-二甲基吩(口恶)嗪酮-(3)-1,9-双多肽的合成[J].药学学报,1982(5).
[10]徐任生,顾芝萍,王成瑞,等.我国节育植物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1987,22(6):321-326.
人才培养
20世纪70年代末,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高怡生派遣中青年科研骨干去欧美进修深造;鼓励支持资深研究人员参加国际会议,了解信息,扩大影响力;开展国际合作,添置仪器设备等。
高怡生对学生的指导,体现在选题、设计和具体的实验过程等方面,对于初学实验者,他的帮助是细致的,每次实验经过情况,他都要求仔细观察,详尽记录,并具体指导所用原料和试剂必须保证纯度,以免在实验失败时,不致因原料或试剂不纯而影响对实验失败原因的正确分析。对于每一个失败的实验,他都要求仔细分析,在没有得到充分根据证明这个实验确实不能进行或不能得到预期目的以前,不允许草率更改设计路线。
1940年—1945年,高怡生在南京钟英中学和南京中央大学任教期间,讲授《化学》课程。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高怡生出生在南京一个职员小康之家。其兄弟姐妹共六人,一家全靠在煤油公司任职的父亲的工资收入生活。高怡生两岁的时候,来到浙江宁波,在供职于浙江海关的祖父身边度过了童年生活,并开始了他的启蒙教育,直至13岁回到南京,高怡生已是小学毕业班的学生了。
高怡生的妻子是琴静娴。
人物评价
“高怡生为中国的科学研究事业、医药工业的发展和医疗事业作出了显著的贡献。”(《世界科学》评)
“高怡生毕生致力于中国药学事业和天然产物化学的发展,并取得了突出成就。”(《
科技日报》评)
人物纪念
为鼓励青年学者与研究生的学术科研工作,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特设立“高怡生优秀论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