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招调查报告》是由
中国教育在线自2011年起,在每年高考前发布的针对中国高校高考招生情况的年度系列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从历年高考报考人数、录取人数等数据深入分析,就高校生源危机、高考改革、教育公平、人才选拔等多方面得出结论并给出建议,为高校的高考招生工作、高考考生家长的报考等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方向建议。
媒体报道
中国教育在线自2011年开始发布《高招调查报告》后,历次发布的《高招调查报告》均受到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政府网、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等权威媒体对《高招调查报告》进行了多维度的报道。比较有代表性的报道有:
中国政府网
《透视<2015年高招调查报告>中的剪刀差》(2015-06-02)
《持续“生源危机”倒逼高考改革》(2014-06-04)
《调查报告:生源危机持续发酵 高校转型势在必行》(2014-06-04)
《中国教育公平再进一步——聚焦2012高考关键词》(2012-06-07)
人民网
高招调查报告:“3+3”成各省未来高考新模式(2016-06-02)
《今年939万人报名高考》(2014年-06-05)
新华网
《解读<2014年高招调查报告>:持续生源危机倒逼高考改革》(2014-06-05)
央视
[新闻直播间]2015年高招调查报告发布(2015-06-03)
中国教育网
《高考招生调查报告显示:高等教育进入买方市场》(2015-06-03)
光明网
《2015年高招调查报告:专业设置趋同,高校招生难》 (2015-06-04)
历次报告摘要
2016年
《2016年高招调查报告》称,根据适龄人口统计以及在校生存量分析,未来一个阶段,高考报名人数基本探底,保持较低水平,出现一个L形状态。
今年,来自教育部的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尚未公布。《2016年高招调查报告》指出,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峰1050万人之后急剧下降,直至2014年起开始止跌趋稳。根据教育部数据,201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42万人,较2014年增加3万人。
据统计,截至5月28日,包括北京、江苏、湖北、浙江等22个省(自治区)公布了2016年高考报名人数,13个省份今年的高 考报名人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北京、辽宁、江苏等省份更是创下近年来的新低,河南、江西、新疆等省(自治区)高考报名人数则有不同程度上涨。然 而,无论是高考报名人数下降还是上涨,各地高校招生难的问题依然存在,招生计划无法完成的现象普遍存在。
中国教育在线研究者分析指出,从总体上看,各地改革方向大体一致,考试科目均为“3+3”模式,英语“一年两考”被普遍推行,逐渐实现不分批次录取是此次改革既定的方向。此外,多地还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出台了有针对性的具体实施方案。
从执行时间来看,目前只有上海、浙江、江西、北京、山东、天津、海南7个省份是在原计划时间内启动施行新高考,有15个省份是在2018年启动施行新高考。
从考试科目来看,“3+3”成了各省未来高考的新模式。“3+3”模式是指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选考科目成绩组成。学生不再分文理科,可以自主选择选考科目。就3门选考科目而言,目前,除了浙江外都采用“6选3”模式,即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浙江采用“7选3”模式,除了以上6个科目外,多了一科“技术”。
2015年
自2009年起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连续5年下降后,报名人数迎来2年增长,2015年报考人数为942万人,比2014年增加3万人,高考报名人数呈现出止跌趋稳的态势。但生源下降带来的高校生存危机并未因此得到缓解,高校招生难已成常态化。
与此同时,国家也在不断调整计划录取人数。从2009年开始,全国高考计划录取人数增幅开始下降,到了2014年,全国高考计划录取人数仅增加了4万人。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5年高招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全国各地高校招生计划已多年未完成,形势不容乐观。北京高招计划从2008年的7.67万人,调整到了2014年的5.22万人,减少30%以上。即便如此,北京本科二批次从2010至2013年连续4年未完成招生计划,本科三批次也有4年未完成招生计划。高考生源大省广东,2013年二B(本科)批次最后一次征集志愿后,有60余所参加征集志愿的本科院校遭遇零投档;2014年,在二B批次第一次录取结束时,共有1.5万多个招生计划数没有完成。河南,这个被誉为中国上大学最难的地方,高招计划也已连续3年未完成,2014年有近7万个招生计划数未完成,占整个计划的11.36%。
其实,对于大多数高校,招生难的本质是办学质量问题,是学生就业难问题。而国内高校发展一味追求大而全,专业设置盲目跟风,办学同质化严重。
根据《报告》显示,在教育部公布的较低就业率本科专业名单中,年毕业生规模最大的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等专业赫然在列。这种“结构性失业”是高校同质化的主要表现,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以湖北为例,2013年全省67所本科院校中有62所院校开设了英语专业,仅从设置的专业角度看,各大学区别不大。在2014年度高校新增本科专业名单中也能体现出来,新增开设物联网工程等10个专业的高校占了整体的 22.42%。据统计,目前全国已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的高校已有250所之多。
严峻形势下,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正全面启动。改革将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学生将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在改革与生存的双重压力面前,高校应迅速调整自己的定位,突出特色。只有办出质量,办出特色,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
2014年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4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根据教育部数据,201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39万人,较2013年增加27万人,增幅3%。这是全国高考人数连续五年下降后首次回升。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人数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峰1050万后,快速下降,2009年和2010年部分省市曾出现20%的大幅度下降。近年下降幅度趋缓,2013年虽然继续下降,但仅比2012年下降3万人。
从各地公布的高招数据来看,很多省市招生计划均没有完成,生源危机已经蔓延至全国。被誉为中国高考竞争最激烈的省市之一河南,2013年就有7.06万个招生计划没完成,占整个计划的11.63%;教育大省山东2013年有6.3万个招生计划没有完成,占整个计划的12%;新疆有0.46万个招生计划没有完成,占整个计划的3.53%;贵州有0.24万个招生计划没有完成,占整个计划的1.13%。
在全国高考人数持续下降的大环境下,985高校悄然调减招生计划,以确保质量。2013年,全国高考计划招生694万人,较2008年增加了95万人。但从985高校公布的招生计划人数可以看出,近十年,绝大部分985高校本科计划招生人数出现小幅下降。
高校招生所产生的巨大悬殊,在文理科的区别上也非常突出,很多地区都存在着文科报名人数多而招生计划少的现象。就目前而言,除了少量的学科专业(如经济类、管理类)可以兼收文理科生外,大部分专业录取对于学生学文还是学理的界限非常明确也很严格。
2013年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2013年高招调查报告》,报告指出随着高考报名人数的连续减少,高校生源危机持续发酵。部分高校因生源锐减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很多地区都无法完成招生计划,而最突出的就是高职高专院校。
生源下降,专科艰难,本科也不容易,这一尴尬状况,已经明显传导到本科校园。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北京2012年高考中,参加本科二批录取的299所院校实际录取12834人,比计划招生减少394人。参加本科三批录取的139所院校,实际录取4349人,比计划招生减少160人。
2013年3月,中国教育在线针对高考改革进行了网上调查。从调查显示的结果来看,超过90%的受访者对现行的高考制度予以了肯定,认为高考是中国目前最为公平的考试;同时也有超过90%的人认为高考制度需要进一步的改革与完善。
从2003年开始试点自主招生考试,也成为“高招制度的破冰之举”。近年来,教育部加快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并明确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具体探索途径。目前,高校选拔人才除了通过高考统招途径之外,还有保送生、自主招生、特长生等多种选拨途径。对于不同的考生,可以有多样化的选择,同时也给高校提供了多元化的录取方式。
2012年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2012年高招调查报告》,报告包含高考报名人数与录取率、增招本科成为一个应对手段、教育国际化是化解生源危机的计划、教育公平与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规范高考保障教育公平等五个部分。
随着高招录取率不断提高,高职高专失去了吸引力,为解决招生问题,各地高校纷纷增加本科招生比例,以解决生源问题,本科生的比例持续攀升。
与录取比例快速攀升一样,近年来我国出国留学人数保持高速增长,而且低龄化趋势明显,成为分流高校生源的一个新力量。
从2008年起,出国留学人数连续4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速度,2011年达到34万的历史记录。这34万人中,近一半是出国读本科。根据预测,近年,出国留学还将保持较高的增长,本科生将逐渐占到留学人数的60%以上。
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刚要的核心目的之一是解决公平的问题。在高招录取中,这一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保送生制度就是其中之一。一方面,生活在城市的非农户口学生,更容易获得保送、加分优惠政策以及自主招生方面的信息。另一方面,想成功获得保送、加分优惠政策和自主招生资格,学生家庭要承担相当的经济成本、文化成本和时间成本,而持农业户口的学生显然处于劣势。
2011年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报告从高考报名人数与录取率、高考加分与高考公平、自主招生与生源竞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高考加分政策是一项执行了几十年的高考中的特长生加分政策,是为了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的。参加高考的学生拥有体育、文艺等方面的专长,又经过了专业部门的测试,在考试成绩之外给予一定的加分,是在目前应试教育体制下,鼓励学生注重全面素质提高的一项措施。
不过随着执行过程中认证腐败、身份造假、权力寻租等问题的出现,高考加分这一有着几十年历史的照顾政策在某种程度上被异化。人们对于教育公平的强烈渴盼,也势必引起人们对这次加分制度改革的广泛关注。
2003年2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自主招生正式步入中国教育的舞台。与地方教育部门相比,各高校给考生的实惠更为直接。为了吸引优秀生源报考,许多高校承诺考生一旦获得该校自主招生资格都将给予降分录取,这对于未通过该校自主招生的考生而言,无异于“加”了分。
从2009年开始,许多高校便开始提高自主招生的加分额度,北大、清华将以前的上限20分增加到了30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是将加分的最高分值定为40分。2010年,参加北大自主招生面试的1700余名考生均有加分,加分幅度在5分到30分之间。2011年,有100多人获得了清华40分加分,更有十余人获得了加60分的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