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是指那些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各方面的进步产生深远的影响,并能形成产业的先进技术群。
发展历程
高新技术企业、
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税收优惠,
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税收减免,
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全面实施。建设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取得新突破,
股权激励、鼓励企业创新创业的财税支持、技术转让
税收激励、
科技金融、
非上市公司股权代办等政策在
中关村科技园区先行先试。
创业板正式启动,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支持的重点。
《2013—2017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十一五”以来,我国
高新技术产业化成果显著,在信息与空间、新材料、先进制造、能源、先进交通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重大
技术创新成果,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高速铁路、
无线宽带通信、
高性能计算机、
新能源汽车等技术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若干高新技术重大成套装备及其
关键零部件实现了自主设计制造;以
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为主要支撑的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等
现代服务业新兴业态层出不穷。
国家高新区和产业化基地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
增长极,将为“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提供强大支撑。我国启动了北京中关村、上海
张江、
武汉东湖等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家高新区总数达到83家,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72家,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48家,
火炬计划特色
产业基地259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35家,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58家,一批
市场占有率高、竞争力强的
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已初步形成了布局较为合理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及园区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化能力亟待加强,对推动产业整体发展的
关键共性技术、核心装备等掌握不足,产业化
环境建设工作与国家重大科技计划的衔接有待加强,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的
政策环境亟需进一步完善。
应用范围
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十分发达的
信息社会。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使得人类的
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专家预言,21世纪,不仅高新技术发展迅猛,而且高新技术在
医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也将会更为广泛。届时,随着高新技术在医学领域里应用程度的广泛深入,人类将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新时代。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译生命的基因密码,以进一步揭开
生物进化的奥秘。“
人类基因组计划”进展顺利,美国科学家前不久公布了最新的
基因图谱。利用基因科学和遗传科学,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导致
癌症和多种
遗传疾病的基因,有人预测,
基因疗法将取代
外科手术、
放疗和
化疗,从而成为人类21世纪攻克癌症的希望。
美国科学家还利用
基因技术成功地培育出了
脑细胞,这种细胞能够在大脑中存活下来并发挥
脑组织功能。这可能会发展成医学研究
应用领域里用途最为广阔的疗法之一。
医学成像技术也日新月异。继CT
扫描技术。
超声显像诊断技术、
正电子发射X射线层析
照相技术之后,科学家们最近又研制出了
数字X射线成像技术。利用这项技术获得的图像可以采用电子方式加以储存、调阅、发送,不再需要化学试剂、胶片和大量的
储存空间。这项技术将使医生能够在国际互联网上发送图像,配发患者
病历,进行
远程会诊。
近年来,由于高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新型的
智能材料不断问世,并且广泛地应用于医学领域,例如,能模拟活体的生物弹性材料,其力量和
反应速度均接近于人的肌肉。这种材料将来可以应用于人体组织的修复。因为它们具有与生物体的
相容性,随着伤口的愈合,这种聚合物就会在体内分解掉。意大利
比萨大学的
科研人员最近研制成功一种可以用于机器人的
人造皮肤智能材料,这种材料可以感知温度的变化以及各种应力的大小。
科学家们预言,由于电脑的作用越来越大,未来将能创造出一种体内嵌有软件的虚拟人体。药物可以首先在虚拟人体内进行试验,然后才投入市场。
虚拟技术在医学教学、
临床诊断和手术等方面的应用极为广阔。第一次走上手术台的医生都不免会感到有些紧张和恐慌,然而通过
模拟技术的帮助,他们就可以极为轻松地在显示器上一遍一遍地模拟手术,寻找最佳的手术方案。虚拟显示的
人体结构大都可以达到乱真的程度,比如医生可以看到孕妇体内的胎儿,可以观察模拟器官对刺激的反应。
医生们凭借虚拟技术所产生的图像可以“步行”到人体内部去查看
肿瘤,以便找出准确的治疗方案并检查治疗效果,确保
放射治疗的辐射只聚集到肿瘤部位,而不致伤害周围的健康组织。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专家预言,今后高新技术特别是
计算机技术、
激光技术、
超声波技术、
多媒体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机器人技术、
互联网络技术等高精尖科学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将会给医学领域带来一个全新的机遇和飞跃。展望21世纪,人们在家通过互联网络进行
远程医疗的梦想将会变成现实。相信不远的将来人类的生活和健康水平将会有更大的提高。
产品目录
一、电子与信息
*
大型计算机、巨型计算机、
超级计算机、并行机、容错机、工作站、服务器
*便携计算机
*仿真机
*计算机板卡
(三)信息处理设备
*其它新型信息处理设备
*网络检测设备
(五)计算机软件
*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
*工具及辅助类软件
*网络软件
*安全与保密软件
*软件自动生成系统
*数据库及其应用软件
*
集成电路、存储电路、
微处理器、专用电路、微波电路、通用线性和
逻辑电路、智能功率电路*微封装及
混合集成电路*新型电真空器件
*微波功率器件
*片式电子元器件及表面组装电子元器件
*各种新型、微型传感元器件
*其它新型微电子、电子元器件
*数字电视设备
*全固态数字电视发射设备
*光盘机
*其它新型广播电视设备
*数字微波通信设备
*大容量光纤通信设备
*无线与有线接入设备
*网络系统互联及通讯设备
*雷达设备
*其它新型通讯设备
(九)人工智能产品
*声、文、图生成,识别与处理系统
*虚拟现实装备与系统
*数字采掘系统
*视觉检测设备与系统
*其它人工智能设备与系统
二、生物工程和新医药
(一)生物技术及产品
*干细胞技术及产品
*组织工程产品
*标准健康实验动物及疾病模型动物
*新型生物、医药培养、制取设备
(二)中药
*规范化种植中药材
*濒危药用资源(动植物)开发
*缓控式制剂
*针对中医优势病种及疑难杂症新药
*化学合成、半合成新药
*
天然产物(动植物、微生物、
海洋生物)中提取的新药及其经修饰的新药
*现代药物制剂技术
(四)农业生物技术
*转基因植物生物反应器
*有毒、有害污染物的
生物降解与受污染环境的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优异种质的筛选开发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
*诊断试剂
*贵金属材料
*特种粉末及粉末冶金制品
*电子信息技术用金属材料
*高纯超细陶瓷粉体材料
*新型建筑材料
*生物医用无机非金属材料
*能量储存和转换材料
*生态建筑材料
*新型半导体材料
*显示材料
*高效过滤材料
*新型工程塑料及合金
*环保用新材料
*催化剂
*高分子材料防老化及再生技术
(五)材料的检测与评价新技术
*金属材料的检测与评价新技术
*无机非金属材料检测与评价新技术
*有机高分子材料检测与评价新技术
(一)光电子元器件及其产品
*激光测量仪器
*柔性和制造单元(FMC)、
柔性制造系统(FMS) *
变频调速装置、
伺服控制系统、直线伺服单元、电流伺服及
控制单元、中
高档数控系统*
电主轴、电转台、直线电驱动工件台及其驱动
控制装置*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
工程分析(
CAE)、
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
CAPP)、计算机辅助
数控程序编制(NCP)及计算机辅助测量、分析设备
(三)机电基础件
*高性能的机械基础件
高速、
精密轴承、直线(滚动)导轨、大
导程滚珠丝杠、
陶瓷轴承、陶瓷导轨、石制导轨、石制工作台
*新型低压、高压电器和功率器件
*精密模具、大型覆盖件模具
(四)仪器仪表
*精密仪器仪表元器件
*新型自动化仪器及装置
*智能化专用仪器仪表
*新型科学测试仪器、分析仪器
*遥控、遥感设备
*防火、防爆报警探测器及控制系统
*新型电视监控系统
*其它智能化控制器
(六)医疗器械
*射线、超声、红外、
核磁共振、
CT等成像诊断设备,医用
数字图像设备
*医院自动化集成设备系统
*社区及家庭用小型生理参数检测仪器
*其它高技术医疗器械(包括生物材料
人工脏器及体外循环设备等) (七)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
*医用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
*微机器人
*水下机器人
(一)航空器及配套产品
*飞机、直升机
*运载火箭结构、动力、控制、遥测、电源系统
*航天器其它系统
(五)其它特种火箭、探测火箭及其配套设备
*奶牛胚胎
*肉牛胚胎
(三)新型诊断试剂及兽用疫苗
(四)新型高效饲料及添加剂
*温室用小型农机具
(八)农产品检测新技术与设备
(一)新能源
*生物质能转化技术及产品
*新型液化燃气存贮技术及设备
*新型制氢和贮氢技术及设备
*新型高能蓄电池
*地热、海洋能应用技术
(二)高效节能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新型节能内燃机
*蓄能调峰技术及设备
*汽车节能技术及产品
*工业型煤
*高效能、多功能、
低能耗(除尘、
脱氮、脱硫、防爆)除尘器,高效
烟气脱硫及脱硫渣回收利用技术与装置
*高效节能减污装置
*水资源水质保护及监测、控制系统新装置
*地下水污染防治及水质恢复技术、产品
*高固含物(废液、污泥等)处理、利用及处置技术
*
城市污水和特种污水处理的高效、无毒、无污染的
沉淀剂、
絮凝剂、氧化剂、
脱色剂的研制及生产
*固体废弃物分离、分选、处理(及燃烧)设备
*危险废弃物的安全处理、处置设备
(四)新型高效噪声振动、
电磁辐射和
放射性污染防治
系统技术及设备
(五)先进环保监测仪器
*环境大气和气体污染源监测仪器
*固体废弃物(城市垃圾及危险废弃物)堆放场、填埋场、焚烧场的监测仪器
(六)环保用新材料及药剂产品
(七)环境生态保护及恢复工程的技术与装备
(一)海洋监测仪器
(四)海底地震观测技术及设备
十、核应用技术
(三)同位素及其应用产品
*同位素产品(含
标记化合物、体内外药物等) *同位素分离及生产装置
*同位素仪器仪表
*其它核材料
(五)加速器及配套装置(含
离子源) (六)核探测器件和核电子产品
*核动力装置
(十)放射性三废处理、处置技术和设备
十一、与上述十大领域配套的相关
技术产品,以及适合首都经济发展特点的其它高新技术及其产品
技术领域
一般认为,高技术包括六大技术领域,12项标志技术和9个
高技术产业。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六大高技术领域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
空间技术和
海洋技术,它们将在本世纪获得迅速发展,并通过广泛的实用化和商品化,成为日益强大的高技术产业。以基因工程、
蛋白质工程为标志的生物技术将成为21世纪技术的核心;以
光电子技术、人工智能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将成为21世纪技术的前导;以
超导材料、人工定向设计的新材料为标志的
新材料技术将成为21世纪技术的支柱;以核能技术与太阳能技术为标志的新能源技术也将成为21世纪技术的支柱;以
航天飞机、永久太空站为标志的空间技术将成为21世纪技术的外向延伸;以深海采掘、海水利用为标志的海洋技术将成为21世纪技术的内向拓展。
六项高技术领域中的12项标志技术,是已经萌发但还远未成熟的
前沿技术。本世纪的
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将缩小,但由于高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强制性渗透改造了这些传统产业部门,因此这些产业的绝对产量和产值不会萎缩。
(一)信息技术领域
信息技术是六大高技术的前导。主要指
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等技术。信息技术以电子技术为基础,包括通信技术、
自动化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
光导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
当前信息技术主要表现在:
(1)集成电路。世界上1
兆位和4兆位的
动态随机存储器芯片已得到广泛应用,16兆位的芯片也已产生。此外,光子集成电路和生物集成电路的研制开发也已获得重大进展。
(2)电子
计算机。世界上计算机的装机台数超过一亿,超巨型计算机速度已超过100亿次。计算机,类似人的
左脑进行
逻辑思维方面的工作。而
形象思维方面的工作则要通过人的右脑完成。为解决形象思维问题,人们正在研制
神经计算机和
模糊计算机。神经计算机从微观上以自底到顶的方式接近人脑,而模糊计算机则是从宏观上,以从顶到底的方式接近人脑。
(3)软件技术。信息技术主要由两部分技术组成,即计算机硬件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知识和信息的收集、存储、整理、创新、传播和应用等环节的运行,将以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开发与利用为前提。
软件技术是各类计算机
应用程序设计或编辑技术的总称。软件技术主要有四大类:
①根据计算和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为计算机设计成编辑指令性语言程序的软件技术;
②为计算机操作、管理人员或编辑操作、编辑、检索、调试、诊断、维护等程序的软件技术;
③为满足用户的特殊需求而设计或编辑
计算机应用、专项程控、
系统管理等程序的软件技术;
④为各类用户计划或编辑知识信息资料,网上操作和电子读物程序的软件技术。
(4)通信技术。20世纪70年代以来,相继出现了
光纤通信、
卫星通信、
程控数字交换机和综合业务数字网技术。
(5)激光技术。激光器是20世纪与
原子能、半导体、计算机齐名的四项重大发明之一。以激光器为基础的激光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已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
能源动力、通信及信息处理、
医疗卫生、军事、文化艺术以及科学技术研究等各个领域,激光技术是正在走向实用化的高技术。
(二)生物技术领域
生物技术是以
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体和工程原理等生产制品的综合性技术,包括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酶工程、
微生物工程四个领域。生物技术是21世纪技术的核心。它有两个标志性技术,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
生物技术不仅在农业和医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对环保、能源技术等都有很强的
渗透力。
(三)新材料技术领域
新材料主要是指最近发展或正在发展之中的具有比
传统材料更优异性能的一类材料。
新材料技术是高新技术的物质基础,包括对
超导材料、
高温材料、人工
合成材料、
陶瓷材料、
非晶态材料、
单晶材料等的开发和利用。它有两个标志:一个是
材料设计或
分子设计,即根据需要来设计新材料;另一个是超导技术。
20世纪90年代新材料
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是:高功能化,超高性能化,复合化和智能化。
(四)新能源技术领域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现代的新能源技术按照其创新性和是否能够再生或连续使用的性质可划分为新能源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主要包括核能、太阳能、水能、
地热能等。
核能技术与太阳能技术是新能源技术的主要标志,通过对核能、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打破了以石油、煤炭为主体的
传统能源观念,开创了能源的新时代。
(五)空间技术领域
空间技术即新型高科技
航天技术,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的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包括对大型运载火箭、巨型卫星、
宇宙飞船等空间
军事技术的
研究与开发。空间技术是21世纪技术的外向延伸,其两个标志是航天飞机和永久
太空站。它不仅把高技术用于地球上,还把人类整体生存机构引向了
外层空间。
(六)海洋技术
世界海洋总面积为36亿
平方公里,占地球总面积的70%以上,海洋的平均深度为3800米,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资源和能量。海洋技术是21世纪技术的内向拓展,其标志技术是深海挖掘和海水淡化。
除这六大高技术领域外,另外介绍一下环保技术和农业新技术。环保技术,主要是对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进行监制、控制、治理和保护的各类技术的统称。农业新技术包括:
①农业工厂化。农业工厂化是综合运用现代高科技、新设备和
管理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面机械化、自动化的技术(资金)高度密集型生产。它能够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中进行全过程的连续作业,从而摆脱自然界的制约。
②
绿色革命。“绿色革命”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
发展中国家兴起的,以采用农作物高产良种为中心的一场
新技术革命。其主要内容是大规模地推广矮杆、半矮杆、抗倒伏、产量高、适应性广的小麦和水稻等作物优良品种,并配合灌溉、施肥等技术的改进。这一
农业技术革新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因而被誉为“绿色革命”。国际玉米和小麦改良中心和
国际水稻研究所在这一革命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③
持续农业。持续农业是20世纪80年代酝酿提出的农业发展新方向。持续农业是一种“不造成
环境退化、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社会上能接受的”农业。概括地说,它是经济、社会、技术与环境
协调发展的农业。中国的持续农业尚处于探索和初步实验阶段。工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加强研究,二是建立实验区,三是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
时事观点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作为高新技术、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中央人民政府下发文件,为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壮大
物联网,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
高新技术产业物联网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发展物联网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两化融合也是发展方向,《
规划》公布不久,工信部批复广东
顺德创建“
装备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暨
智能制造试点”,顺德提出在智能产品方面将打造一批“
无人工厂”。
制造业的无人化或许将为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提供一条路径。智能化是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的必然途径,其技术核心无疑就是物联网,但要权衡好投入与产出,量力而行。以前提“
两化融合”还比较泛泛,而物联网是“两化融合”的切入点,可以大大促进信息化的应用,推动高新技术发展。
物联网大量的应用是在行业中,包括
智能电网、
智能交通、
智能物流、
智能医疗、
智能家居等等。国家发展物联网的目的,不仅是产生应用效益,更要带动
产业发展。有了物联网,每个行业都可以通过信息化提高核心竞争力,这些智能化的应用就是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基本目标和基本任务。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生态系统的平衡简称生态平衡,是指一定的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各种对立因素通过互相制约的转化、补偿、交换等作用,达到一个相对的稳定和平衡的阶段。生态系统具有
自动调节能力,但这一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叫做
生态国限,超过了生态国限,自动调节能力就降低甚至丧失,生态系统就遭到破坏。生态平衡是
生物世界进行
生命活动所遵循的一条
客观规律,在对
生态系统的利用和改造过程中要严格按规律办事,才能在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中建立起更完善的生态系统。
对中国生态环境的基本评价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
生态赤字逐渐扩大。造成中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三大压力:人口压力、工业化压力和市场压力。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是中国走向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是制定中国
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中
长期计划的指导性文件,也是中国政府认真履行1992年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文件的原则立场的实际行动,具有划时代意义。1994年8月,国务院第16次常务会议通过了《
中国21世纪议程》,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全国纲领性文件。
《中国21世纪议程》包含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系统”,即
总体战略系统,社会可持续系统、经济可持续系统以及
资源可持续利用和
环境系统;第二个层次为章,各系统皆由若干章组成,每章的内容指明该系统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第三个层次为“方案领域”,每章由若干方案领域组成;第四个层次为“行动”,由每个方案领域内若干行动组成,是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的基本单元。
(二)环境与环境保护
(1)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可分为
自然环境和
社会环境两类。自然环境指人群周围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社会环境指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的劳动和社会场所,是人类
物质文明和
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农业、工业、城市等
人造环境的总称。
(2)
环境问题是由
人类活动所引起的上述环境的改变以及因为这些改变而引起的各种问题。环境保护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既要防治环境污染,又要保持生态平衡,
保护环境是维持生态平衡的手段,维持生态平衡是保护环境的目的,因此,环境保护应包括防治污染和保护自然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