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柳,原名“高了”,道光初年更名为高柳,周围苗民称之为“哥留”。该村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铜鼓镇西部,东邻江口屯堡村,南连铜坡、火冲两大苗寨,西接钟灵乡的贡村、八客苗寨和大同乡的龙矮侗寨,北通大同乡的曾家寨,土地总面积14平方公里,距镇政府13公里。
高柳村聚居着侗、苗、瑶、汉4个民族,是十分独特的民族大融合村,侗族占61.3﹪苗族占37.7﹪汉族占0.8﹪瑶族占0.2﹪。村民依山而坐,傍水而居,或居山麓岭腰,或坐冲坳田边。有向、龙、杨、朱4姓,向姓居多。龙姓最早,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从偶里迁入开基。向姓次之,于明万历初年从湖南省黔阳安江迁入贵州锦屏后至黎平,明末年间由黎平徙入。自龙姓始辟定居迄今有420多年历史。
高柳村辖高柳、盘长、巷家、高朵、盘朵、上朵冲、雷公寨7个自然寨,12个村民小组,共250户1208人。高柳寨分上、下寨,下寨系村委会驻地,海拔708米,有161户780人。盘长,位于高柳南3公里,住18户79人。1968年高柳下寨第三组的向、龙、杨3姓11户迁此辟居,因住地处于蜿蜒盘旋且较长的溪流下游而得名。巷家,位于高柳南2.5公里,住13户65人。1979年高柳下寨第四组龙姓9户迁此辟居,因住地狭小而得名。高朵,位于高柳东偏北2公里,住10户54人。1979年高柳上寨第一组向姓8户迁此辟居,因住地高而得名。盘朵,位于高柳东2.5公里,住12户58人。1979年高柳上寨第二组向姓7户迁此辟居,因住地位居路盘之上而得名。上朵冲,位于高柳东偏南4公里,住26户125人。1968年高柳上寨第一组向姓13户迁此辟居,原名“习们”,后因住地处在铜坡村第八组(朵冲)之上,于1980年改称为上朵冲。该寨子1994年解决照明,2004年修通公路,2005年接通
程控电话,2006年修建人饮消防用水池。雷公寨,位于高柳东4公里,住10户47人,均为杨姓,因住地高且多望天水田,雷公打雷下下雨才有水打田而得名。
村民传统节日丰富且独特,一直沿袭过的主要
民族传统节日有:三月三甜藤粑节、四月八乌米饭节、五月十五大端午吃粽籽节、六月头卯尝新节、七月半祭祖节、九月九日重阳吃芝麻粑节。其中:“六月尝新节”是龙姓较为热闹的节日,向姓过得最隆重的节日是“七月半”,次之为“五月十五大端午”。在节日里,大多数男女青年去玩山娱乐,通过玩山赛歌交友、谈心结伴,寻找自己如意的对象。
高柳村,十分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有着较为悠久的文化和办学历史。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在上寨锁口始建书房。
嘉庆十年(1805年)、十三年(1808年)、
光绪十三年(1887年)先后3次对书房进行修整,从兴办到整修均有碑文记载,1987年10月列为县文物保护之一,1996年8月再次整修。民国初年改建为三间木房学校(小学堂),民国廿一年(1932年)开办私塾;廿四年(1935年)开办“短期小学”,是当时全县开办的14所“短期小学”之一,“短期小学”实行免费教育,经费由省拨专款,学生课本、笔、墨均由学校免费供给;廿九年(1940年)1月“短期小学”改为国民学校。1952年建公办初级小学,学校置现在新建的砖混教学楼前右侧,跨溪而建。1966年县教育局支助部分资金在现在新教学楼处建两层五间及带两个耳房形为“凹”字的木质学校。1978到1998年上朵、盘长、盘朵分别先后开办教学点。2005年国家拔款、群众集资、干部捐资,撤除旧校在原地新建砖混结构教学楼,于10月竣工启用。
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高柳,经侗、
苗族同胞一代又一代勤劳开拓、艰辛创建,在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同时,正以包容的态度迎接日新月异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