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well-facilitated
farmland),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田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
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
词语定义
高标准农田是指在划定的
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建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属于“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土壤肥、旱能灌、涝能排、
无污染、产量高”的稳定保量的粮田。
国家政策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突出抓好
耕地保护和
地力提升,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为此,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政策支持,强化工作指导,推动各地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业
生产条件、
生态环境,提升粮食
生产能力。
2012年10月11日,
国土资源部召开加快推进
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建设工动员部署视频会议,要求加快建设50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十二五”期间,在划定的
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建成不少于2亿亩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
农业生产和
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基本农田,确保完成全国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
2019年,中央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859亿元,其中
中央财政安排
农田建设补助资金694亿元,发展改革委安排中央
预算内投资农业生产发展专项165亿元。
2019年10月,中央财政已提前下达2020年农田建设补助资金预算616亿元。
2019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2年,全国要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高标准农田
建设工程,“十四五”规划纲要和近年来中央1号文件均对编制实施新一轮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作出具体部署。为此,农业农村部深入16个省120多个县开展
实地调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讨论证,广泛征求中央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相关
领域专家、基层农田建设管理人员等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牵头形成了《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
2023年,
国家开发银行全年发放贷款76亿元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支持了四川、湖南、广西、江苏、新疆、贵州、重庆、辽宁等省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改造提升,把服务“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到实处,助力端牢中国饭碗。
2024年1月1日,《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坚持质量第一,优先把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适当提高中央和省级投资补助水平,取消各地对产粮大县资金配套要求,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监管,确保建一块、成一块。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等直接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
2024年4月,国家宣布将中央财政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亩均补助标准由1300元提高到2400元,同时取消地方对产粮大县的资金配套要求。同时安排52亿元将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扩大到1亿亩,安排40亿元将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从2个省份扩大到12个省份,坚持“以种适地”与“以地适种”相结合,拓展农业生产空间。
2024年9月,重庆确定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补助标准,为2500元/亩。
建设成果
2018年10月底至11月初,
江西省2018年度290万亩高标准农田已陆续开工。12月2日报道,据统计,中国已建成高标准农田约5.6亿亩,耕地抵御
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质量和产能明显提升。
2019—2020年,农业农村部联合有关部门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力度,共下达农田建设中央补助资金约1726亿元,全国每年建成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以上,
高效节水灌溉2000万亩以上,有力促进了农业农村
高质量发展。2021年,我部下达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亿亩、高效节水
灌溉面积1500万亩。截至2020年底,全国累计完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建成后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20%。
2021年上半年,
海南省高标准农田建成面积65.2万亩,完成年度任务163.1%;高效节水灌溉建成面积2.7万亩,完成年度任务273.1%,双双排名全国第一。
2019年以来,河池市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县(区)党委、政府高质量发展考核和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考核内容,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截至2022年10月底,河池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43.48万亩,连续三年排名全区第一。
2022年,吉林省新建高标准农田550万亩,创历史新高,为全省粮食产量达到816.16亿斤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2年8月31日,巨野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工仪式在大义镇举行。为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山东省巨野县在高标准农田建、用、管过程中,充分发挥现代科技手段,大力推进宜机化整治,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为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创造了良好条件。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新建高标准农田4.56亿亩。
截止2023年4月,我国已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
截止2023年7月31日,河南省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330万亩,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00万亩。
2024年,黑龙江省重点推进种业创新和黑土地保护,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1亿亩以上。
截至2024年3月底,2024年各地完成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面积约1000万亩、开工在建面积约4435万亩。
截至2023年底,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其中13个粮食主产省(区)累计建成面积约占全国的七成。
2025年1月2日,在“岁末年初话发展 奋楫扬帆谱新篇”农业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湖南省通过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全省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397万亩,粮食生产“靠天吃饭”的问题得到有效改变。
2024年,哈尔滨市新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37.7万亩。截至2025年2月,全市共有高标准农田1240万亩,占基本农田总面积的45%。2025年,哈尔滨市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252.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