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毅,1955年生,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历史学系主任兼党委书记。研究方向为欧美近现代史、法国史。主要论著有《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试论丹东政治倾向的矛盾性》《政治文化与热月反动》,与
马克垚共同主编《世界文明史》,译著《福柯的生死爱欲》。
个人经历
1982.4,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
1984.12,获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
1989.1,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
1989.1,北京大学历史系讲师
1991.8,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1994.8,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1985.10-1987.8,瑞士日内瓦大学文学院博士进修生
1995.9-1996.9,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
2003.9-10,法国
巴黎第一大学法国革命史研究所访问学者
2006.1-2,
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历史系客座教授
2006.2-2007.8,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法国革命史研究所客座教授
2005年起法国革命史国际委员会委员
2002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1997-2006年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委员
2000-2008年北京大学教材建设领导小组成员
2000年起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和史学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邓正来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季刊》编委
刘东主编《中国学术》编委
北大希腊研究中心刊物《西学研究》编委
南开大学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刊物《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编委
学术会议
2001年5月参加上海大学国际学术讨论会“现代化与社会变迁”并发表论文“现代文明的东方因素泛论”。
2002年12月参加法国史研究会广州国际学术讨论会并发表论文“法国大革命对于现代政治民主化运动的意义”。
2003年9-10月赴法国和意大利连续出席三个法国革命史国际研讨会,分别发表三篇论文“法国革命政治文化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法国革命热月时期的社会‘还俗’现象”、“中国法国革命史教学研究的资料应用”。
2003年12月参加北大历史系主办“世界历史上的断裂与延续”国际学术讨论会,发表论文“现代文明演进过程中的断裂与延续”。
2004年8月参加“北京论坛”历史学分论坛,发表论文“关于现代文明及其历史的若干问题”。
2006年1月参加巴黎高等师范历史系大型国际学术讨论会“历史与图像”,发表论文“图像与中国文革”。
2006年12月参加巴黎第一大学法国革命史研究所与
法国国家档案馆合作举办之国际学术讨论会“热月与督政府:史料的增值和研究的现实意义”,发表论文“督政府研究在中国”。
2007年4月参加凡尔赛大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暴力、革命与国家神话的构建”,发表论文“中国20世纪革命暴力的历史作用”。
2007年7月参加首尔大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西洋史学及现代性问题”,发表论文“中国的西洋史学及其对现代性的理解”。
2007年9月参加北大和哈佛燕京共同举办之国际学术讨论会“世界文化的东方视角”,发表论文“秩序、公正与风信鸡——浅析法国革命热月与督政府时代的一份政治文化遗产”。
2008年4月参加
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及
福建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之学术研讨会“全球化视野下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的新方法和新课题”,发表论文“论法兰西第一共和的虚妄性”。
主要作品
著作与教材
2、《世界文明史》(北大历史系承担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高校教材重点项目,三卷本,200万字。副总主编,具体承担中册第二、三章的编写,共10万字,北大出版社2004)
3、《突破:我们亲历了二十年前的伟大转折》(专著,副主编),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4、《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教育部高教司、北京市教委编),文史哲卷历史学分卷副主编,高教和
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
5、《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专著,25万字),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台湾淑馨出版社1993年繁体字版。
6、《世界近代史》(教材,作者之一,承担2万字),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译著和译文
1、《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译著,校者,30万字,作者法国卢梭),
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他乡--以撒·柏林传》(译著,二人合作,第一译者,40万字,作者英国伊格纳蒂夫),台湾淑馨出版社2002年版。
3、《
傅柯的生死爱欲》(译著,译自英文,55万字,原作者美国JamesMiller),台湾时报出版公司1995年版。
4、《
中国:传统与变革》(译著,译自英文,45万字,主持翻译并通校,个人承担12万字,原作者美国费正清等),
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
5、《法国大革命史》(译著,译自法文,50万字,参与翻译,个人承担15万字,原作者法国索布尔),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
6、《
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译著,译自法文,28万字,参与翻译,个人承担10万字,原作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拉塞克等),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
论文
“波穆之争”的来龙去脉及其他,载《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9月号第5期;《二十一世纪》双月刊2008年10月号第109期
关于张芝联作品系列,载《南方周末》2008年7月31日第24版
邂逅阎宗临,载《
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第3期;《南方周末》2008年3月27日第24版
从法国大革命看法兰西民族的一种文化特性,载《历史教学》2008年2月第4期
一部别开生面的法国革命“暴力史”——读马丹《暴力与大革命》,载《世界历史》2007年第1期
见识一种非意识形态化的法国革命史学——读马丹《暴力与大革命》,载《南方周末》2006年7月20日第26版
法国大革命对现代政治的影响,载《世纪大讲堂》第12辑,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年
法国革命文化与现代中国革命,载《浙江学刊》2006年第4期
热月反动与革命文化,《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续编·历史学卷(下)》,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
作为历史问题的恐怖主义:概念、方法与结果(第20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纪实之七),载《
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第4期
从历史看现代性,载《中国学术》总第23辑,2005年3月
现代文明历史中的断裂与延续,载《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第9卷第3期,2005年8月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乐观与踌躇(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七版中文版序),见是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南方周末》2004年12月9日第30版
“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历史透视,载《欧洲研究》2004年第3期
用“平等”传统捍卫现代国际关系的民主,载《
21世纪经济报道》,2004.2.9
用“平等”传统捍卫现代国际关系的民主,《
21世纪经济报道》,2004.2.9
法国革命热月时期社会“还俗”现象片论,《西学研究》,商务,2003
政治现代化进程中中法文化互动浅析,第二届“北大论坛”论文集《走向未来的人类文明:多学科的考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现代文明的东方因素泛论,《文明对话:本土知识的全球意义》(中国哈佛燕京学者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
在日光与夜色之间进击——雨果200周年诞辰随感,《南方周末》2002年2月28日第16版
关于现代民主发生学的若干思考,《北大史学》第9辑,2002年
福柯的疯癫,《南方周末》2001年11月29日第22版
入世与政治现代化,《南方周末》2001年11月29日第10版
法国革命文化与中国20世纪革命崇拜的确立,《
历史教学问题》2000年1月
法国大革命中的阶级、团体、自由主义及其他——伊格内教授访谈录,《
史学理论研究》1999年第一期
关于撰写《世界文明史》的几点看法,《北大史学》第五辑,北大出版社,1998年
出版图书
获奖记录
科研奖
1988年获历史系杨人鞭青年世界史论文奖。
1991年获国务院学位办和国家教委“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
1995年入选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
1997年入选国家教委“高校历史学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1997年专著《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获北京市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教学奖
2001年获北大世界史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均为集体奖,本人排名二)。
2002年获北大世界近代史教学优秀奖(集体奖,本人排名第二)。
2004年8月本人主讲之“世界近代史”课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集体奖,本人排名第一)。
2005年8月本人主讲之“世界近代史”课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集体奖,本人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