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村
藁城市南部村
高玉村位于藁城市南部,隶属河北省南与木连城村接壤,西南与南营村搭界,东连许家庄和阳台村,北接顺中村和朱家庄村,西与南营镇为邻。境内土地肥沃,水资源充足,藁(城)赵(县)公路从村西通过,交通方便,集市贸易繁荣,盛产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是藁城市最大的粮食主产区。高玉村自然条件优越。四季分明,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全淡。盛产小麦玉米花生鸭梨及四季蔬菜,基础设施良好,被誉为“河北粮仓”、之称。。上个世纪80年代受屯头村灯笼影响,高玉村乡亲开始灯笼制作,结合现代技术,进行研制开发,开始了系列化、机械化、规模化生产,使高玉村既屯头村之后成为成为第二个“大江南北独一村”的宫灯生产专业村。
高玉宫灯
宫灯不仅让高玉人过上了红红火火的日子,还让高玉人在全国各地出尽风头。村民秦荣海扎的宫灯卖到了整个山东省,他本人也连续多年被村民称赞。秦振平制作的产品,迄今为止是全国之最,一对灯笼每只高4米,直径3米,现在挂在湖南省张家界公园。 2009年9月26日在武汉汉正街批发灯笼的,高玉村人付永彬先生显得格外的高兴,60个藁城特大灯笼挂在了,武汉天河机场,显的格外的喜庆。每逢重大节日、良辰喜庆之时,雄伟的天安门城楼,全国许多城镇的街道、商店、公园,甚至一些大型建筑物和私家宅院的门口,都会挂起圆圆的大红灯笼。到了夜晚,一盏盏灯笼点亮,红光四射,显得隆重热烈、喜气洋洋。 然而,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国际地位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灯笼”有了认同感,他们把它看成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而给予尊重。
高玉村战鼓
高玉村战鼓是起源于唐朝天宝年间的古老民间艺术。千百年来,生息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将其一脉相传沿习发展,并演绎出了诸多神奇传说和秘闻逸史。关于战鼓起源还有一个传说:唐朝天宝年间,滹沱河边有一头神牛拱毁了河堤,大水泛滥,王母娘娘于是派大将尉迟敬下界降怪。敬德先用鞭打神牛左角,神牛又用右角拱堤,再打其右角,神牛还用嘴拱,最后只好拦腰一鞭将牛打死。人们把牛皮剥下持在树上抽打以解仇恨,后来大树枯死。人们又把树干锯成木板,蒙上牛皮高打,战鼓于是出现了,从此以后只要发生水旱灾害人们就敲响大鼓。由此可见,高玉战鼓应起源于唐天宝年间,距今一千多年。传说中有神奇的色彩,但反映的是藁城人民征服大自然的精神。 高玉战鼓的鼓帮为优质木料生成,一般高80厘米,鼓面用牛皮蒙,直径在1.7-2米之间,鼓帮绘有彩色图案,反映着击鼓人爱好、向往和理想,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由于体积大,需要用鼓架支架起来,鼓手一般四人,站立四周轮翻敲击,并以大铙、大锣、大镲等伴敲,同时辅以男性舞蹈。鼓手的动作幅度大,力度强,鼓手们讲究跳、跃、翻、滚、益、展、腾、挪舞姿剽悍壮烈、气势磅礴,解放后,又融进了武术的动作,这样再配之以春雷滚滚的鼓声,就完整地体现出了浓重的燕赵古风。改革开放后,鼓手们从鼓点、服装、道具入手,把各种流派、种类风格的战鼓套路融会贯通,去粗取精,从整体上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创新,召集的战鼓分五部分表演:一潜伏、二出击、三战斗、四胜利、五欢庆。增加了舞蹈语汇,完善了战鼓套路,突出时代重点,终于使高玉战鼓成为我民间艺术国的一枝独秀,成为国家重大庆典中不可缺少的演出节目。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1-13 23:05
目录
概述
高玉宫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