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禾,又名高(泰)和、高逾城和,白族先民,是当时大理国相国高祥之弟,为大理国重臣。抗元将领,1244年
蒙古军入侵大理国,高禾率部抵抗。在丽江九河与
蒙古军队激战,不幸阵亡。
1244年,窝阔台继承蒙古汗位,命征蜀蒙古军抽调精兵,攻取大理。据说当时调集的军队达20万之众。大理国王段祥兴在今丽江九河乡一带,与蒙古军展开激战。蒙古军无功而返.。迎战蒙古军队的
大理国高禾将军。这场战争的战况,没有资料记载,不过有两件事情可以说明此次战事的激烈与重要:其一是战役结束后,
大理国派专使段连柘赴南宋通报战况,南宋朝廷派使团专程来大理,到九禾吊唁阵亡将士;其二是大理国在九禾建佛塔,为战死沙场的将士超度。九禾塔现虽然已毁,但当年建塔用的砖,却仍有保留,砖上模印有“追为高逾城和及殉国……”等文字,说明此塔是专门为“九禾之战”的阵亡将士修筑的“超生塔”高禾塔。
史书对于高禾以及那场惨烈的战争的记载极为简略。从零星而单薄的史料里,我们可以知道,高禾又名高太禾,亦写作高泰禾,
大理国国相高祥(又名高太祥、高泰祥)之弟,当时的大理国主为段祥兴(一说段兴智)。《南诏野史》(胡蔚增订本)上卷载:“
理宗甲辰淳佑四年(公元1244年),蒙古兵出灵关,伐大理,祥兴遣将高禾迎战,禾败死亡。……宋遣使吊祭。”这场蒙古攻伐
大理国的战争,大理国方高禾等三千(一说九千)将士阵亡,蒙古方亦伤亡惨重,
研究者把这场战争称之为“九河之战”。
九年后,南宋
宝佑元年(公元1253年)秋,蒙古宪宗帝
蒙哥命其弟忽必烈率十万大军,重征
大理国。忽必列率军到达金沙江西岸,命令将士杀死牛羊,塞其**,“令革囊以济”,用做渡江之用,顺利渡过金沙江,史称“
元跨革囊”。随后,蒙兵跨过九河南下,在短短几个月内一举消灭了
大理国。
建于这两次战争之间,是
大理国主为纪念
高禾等战亡将士而建。2007年7月,内蒙古文史馆馆员、作家乐拓先生赴高禾塔遗址调查时提出了新的观点:塔应是
大理国与蒙古双方共同建造,“九河之战”蒙兵远征大理国,只是试探性的,主帅
忽必烈并未亲征,其部下受挫后随即退兵,蒙方为行缓兵之计,主动与大理国讲和,双方协议为阵亡将士共同收尸火葬,进行超度,并建塔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