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英,女,著名扬剧表演艺术家、扬剧“高派”创始人,中共党员。生于江苏邗江。14岁入上海扬剧班社“永乐社”随范春奎学艺,18岁正式挑班于上海、南京、扬州等地演出,为扬剧第二代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初著名的扬剧“四秀”之一。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扬剧研究会会长、省劳动模范,原全国人大代表、省政协常委、江苏剧协副主席、江苏省扬剧团副团长。2004年9月3日在南京逝世,享年92岁。
成就及荣誉
她的嗓音高亢激昂、宽厚明亮,具有穿透力,演唱吐字清晰、韵味甘醇。20世纪30年代中期,她创造的“堆字大陆板”唱腔,成为扬剧唱腔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并凭借“堆字大陆板”在扬剧舞台艺术七十余年的生涯中,不断巩固扬剧第一人的地位。此外她还对扬剧一些传统声腔进行革新创造,如“西皮堆字梳妆台”、“哭小郎”等,为推动扬剧声腔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她曾先生后任中国剧协理事、江苏剧协副主席、江苏省扬剧研究会会长,政协委员和劳动模范。1992年面对罕见特大洪水,她不顾八十高寿毅然率众弟子登台义演,一句“党啊党,请你把心放”高亢激越,韵味声色依然不减当年,全场为之惊叹,掌声雷动,经久不息。为传承扬剧艺术事业,在九十大寿的喜宴上,她又决然收下了江苏地方戏曲剧院扬剧团
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徐秀芳作关门弟子。
个人其他信息
擅演剧目有《鸿雁传书》、《拷打寇承御》、《
百岁挂帅》、《恩仇记》、《断太后》、《拾松训子》、《崔金花》。
2004年在南京逝世,享年92岁。
诞辰:1913年,农历癸丑年
逝世:2004年9月3日,农历甲申年七月十九日,13时28分
艺术贡献
博采百家之长
1933年以前,高秀英在艺术道路上经历了努力继承传统、博采百家之长的“饥饿时期”,此后高秀英便进入了艺术道路上的“创造时期”。在“饥饿时期”,高秀英对一切戏曲艺术都采取饥不择食、全盘接受的态度;而在“创造时期”,高秀英却对自己所熟悉的戏曲艺术进行了冷峻的深刻的反思,因为她觉得,扬剧的固有表现手法并不丰富到足以表现任何内容的程度,而从其它剧种借鉴来的表现方法如果不经过一番消化,就会破坏扬剧艺术本身的和谐美。高秀英的这种认识,是在扩大了自己的艺术视野之后产生的。
创新
高秀英发现只是努力地“继承”和“汲取”是远远不够的。那样的话,自己固然不是断送扬剧艺术遗产的“败家子”,至多也只是保持先人产业的无所作为“继承人”,却绝不会成为一个为扬剧艺术宝库增添新财富的“创业者”。为了使扬剧表现更丰富的内容和永远屹立于祖国戏曲艺术之林,必须在旧的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创造新的表现形式——特别是新的音乐唱腔。每个时代总会造就自己的改革派。于是,在扬剧界,以高秀英为代表的“高派”、以金运贵为代表的“金派”、“以
华素琴为代表的”华派“等各树一帜的艺术流派,便先后冲破旧的艺术规范脱颖而出了。
流派的形成
流派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多种多样的艺术积累、一点一滴的渐进精神和不屈不挠的必胜信念。高秀英完全具备这些条件。早在“饥饿时期”,高秀英就曾根据自己嗓音清脆、甜蜜的条件,对常用的扬剧曲调[梳妆台]、[补缸调]、[剪靛花]等进行过一些改良的尝试,初步形成了自己唱腔圆润、韵味浑厚的演唱风格。对于高秀英所作的改良,观众是欢迎的。
然而,事实证明,艺术上的改良只能起局部的、暂时的、有限的作用,既不能为扬剧注入长久的生命力,也不能催生出新的艺术流派来。当高秀英走出大上海,置身于更为广阔的天地中之后,她认定自己必须“创造“了。首先,她在同其它剧种的比较中感到,当扬剧音乐在表现一般喜怒哀乐的情绪时,是游刃有余的,但在表现大悲大喜、大起大落之类强烈的感情时,就捉襟见肘了。如《龙凤帕》中《骂殿》一折,陆娘娘怒斥昏君颠倒是非,杀戮功臣,其唱词义正辞严,沉痛悲愤,长达百句,本应用强烈的音乐充分烘托、抒发。但在扬剧中,一直用香为戏系统的只用锣鼓伴奏的[十字句]或[联弹调]来演唱。[十字句]或[联弹调]在扬剧音乐中本算高亢昂扬的曲调,可是在旋律上只有上下句,因此唱来冗长单调,还不如花鼓戏系统的[大陆板]那么流畅明快,并且有丝弦伴奏。但[大陆板]每句基本上都是七个字,形式缺少变化,所以也难以容纳更多的内容。高秀英联想到许多剧种都有“叠句”、“垛字”的表现方法,扬剧中也有“堆字”的表现手法——即在原来旋律的基础上增加字句的一种演唱法;为什么不能把香火戏系统的[联弹调]、花鼓戏系统的[大陆板]和传统的“叠句”、“堆字”结合起来,创造出既有扬剧固有的韵味、又能充分表达强烈感情的新型唱腔呢?高秀英创造源泉的闸门打开了,著名的[堆字大陆板]唱腔就是这样诞生的!
集大成者
[堆字大陆板]是高派唱腔艺术的精华。它把整个扬剧艺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堆字大陆板]结构庞大,气势恢宏,全曲将几十句乃至上百句唱词一口气唱出,处处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听高秀英演唱的[堆字大陆板],初似山间清泉,汩汩细流,经过千回百转,渐成巨澜,于是奔腾汹涌,一泻千里,终有排山倒海、吞吐宇宙之气概!这种独特的唱腔,为扬剧前所未有,对于抒发人物内心深沉、悲壮、慷慨、激昂的感情,具有极为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其演唱效果,使人感到胸中块垒为之一消,耳目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振,从而在心灵上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戏曲音乐专家武俊达先生在《扬剧<鸿雁传书>和[堆字大陆板]》一文中指出:
[堆字大陆板]其所以具有这样强烈的感染力,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剧情发展所决定的,但乐曲本身的结构也很值得我们研究。
他认为[堆字大陆板]有三个特点:1、曲调性较强的抒情腔和节奏性较强的唱诵腔对比鲜明。2、唱词与曲调的规范性和具体运用时的灵活性相统一。3、戏曲演唱既须以唱腔为主体,但又离不开乐队的伴奏,更离不开演员对乐曲的理解和演唱的技术处理。此曲不仅[大陆板]的托腔伴奏和过门起了增强音乐性的作用,[清板]部分起了加强节拍与节奏的作用,特别是最后由[清板]过渡到[大陆板]的一段,节奏步步压紧、速度渐渐加快、力度节节加强和音乐气氛的层层皴染,对推进音乐渐达高潮,起了很大的推波助澜作用。
[堆字大陆板]代表着高派唱腔艺术的基本特征。由唱腔影响到说、表、做、打,便形成了高派的总的艺术风格。将高派同金派、华派的风格相比较,如果说金派以其舒展自如、潇洒飘逸见长,华派以其精巧婉丽、秀美流畅取胜,高派则以其大气磅礴、刚健清新为标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