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条螟
鳞翅目螟蛾科动物
甘蔗条螟在我国南方各省蔗区均有发生,除甘蔗外还可为害高梁玉米等。条螟以幼虫蛀食蔗幼苗基部。苗期被幼虫入侵为害生长点后,心叶枯死,形成枯心苗。在萌芽期或分蘖初期被害,可造成缺株,减少有效茎数。在生长中、后期蔗茎被害,造成螟害节,破坏茎内组织,影响甘蔗生长,降低糖分,遇到大风常在虫口处折断,而且虫伤部分常引起赤腐病菌侵入,使甘蔗产量和品质受到损失。
形态特征
寄主除甘蔗外,还为害高粱、玉米、粟、麻等。
成虫:体长9-17.5毫米,下唇须向前伸出;体及前翅灰黄色。翅面有许多黑褐色纵条,顶角特别尖锐,中室有1小黑点,外缘有多个小黑点排成1列;后翅白色。甘蔗条螟
卵:卵产成块状,双行“人”字形排列,淡黄白色,1个卵块平均有卵14粒,卵粒扁平椭圆。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0毫米,黄白色,背面有4条紫色纵线(亚背线及气门上线各2条);各节有黑色毛瘤,腹节背面中央有排列成正方形暗褐色的大型毛瘤。
蛹:体长11-19毫米,红褐色,腹部背面第5-7节前缘有明显的弯月形小隆起纹,尾节末端有2个小突起。
生活习性
甘蔗栽培区甘蔗条螟年生4—5代,以老熟幼虫在叶鞘内侧结茧或在蔗茎内越冬。广东3月上、中旬第一代成虫始见,枯心苗于4月中旬一5月上旬出现,第二代成虫期为5月上、中旬,枯心苗出现在5月下旬一6月,第二代发生数量大,是主害代,为害率较高。成虫把卵产在蔗叶表面,初孵幼虫喜群集,先为害心叶10一14天,三龄后钻入蔗茎。
为害特点
初孵幼虫为害甘蔗心叶,受害叶展开后有横列的小孔和一层透明表皮,称为“花叶期”。幼虫在心叶为害10一14天,三龄后分散,由叶鞘间隙侵入蔗茎。
形态特征 参见旱粮作物害虫一条螟
发病特点
防治方法
(1)甘蔗收获后于翌年2月底以前及时清理残株、枯叶枯苗,沤制堆肥或烧毁。不留宿根蔗田,将蔗头犁起就地烧毁。
(2)在一、二代条螟孵卵盛期前7天开始喷洒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25%亚胺硫磷乳油500倍液、50%杀螟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3)在螟卵增多时释放赤眼蜂;每667m 2次1万头左右,隔7—10天一次,连续放2—3次。
(4)去除枯心苗 发现枯心苗后及时拔除,再用粗铁丝从喇叭口往蔗苗头部刺几下后灌入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
(5)条螟花叶期及时杀死花叶中的幼虫或人工割除枯梢。
(6)每667m2用3%克百威颗粒剂3—4kg或3%呋甲粒剂5kg,于播种期或害虫发生前15—20天施在甘蔗基部根际,随即覆土。
其他措施
1、农业防治:
(1)低斩收蔗。留宿根的蔗田,用小锄低斩,可消除在蔗茎地下部越冬的条螟。
(2)及时处理蔗头及枯叶残茎。收获后,于二月底前,收集残茎、枯叶、枯苗,铺在蔗地就地烧毁。不留宿根的蔗田,将蔗头犁起后烧毁。
(3)灌水淹虫:水源方便的地区,1-4月发现枯心苗多时,引淡水浸没蔗苗1-3天,淹死幼虫。
(4)精选无虫健苗,下种前用2%石灰水浸种1天,杀死种苗内的螟虫。
(5)合理的种植布局和轮作。避免把冬、春植和秋植蔗邻近种植或蔗地插花种植,以减少螟虫碾转扩大为害。提倡甘蔗与、菜、轮作,以减轻螟害。
(6)在条螟“花叶期”用人工将“花叶”中的蚁螟杀死。
2、药剂防治:应掌握在“花叶期”用药喷心叶。可选用25%亚胺硫磷,或25%杀螟腈50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倍液,或40%乐果乳剂1000倍液喷雾。
3、生物防治:掌握在螟蛾开始产卵时,释放赤眼蜂,每次每亩放蜂1万头以上,全年放蜂8-9次,可显著减轻条螟为害。
参考资料
甘蔗条螟.中国植保资讯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16 23:01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