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荣孚
浙江大学农林大学特聘教授
高荣孚,男,1934年1月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市;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植物生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农林大学特聘教授。主要社会兼职还有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林学会树木生理生化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林业院校图工委副主任等,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人物经历
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植物生理专业,分配到北京林学院绿化系植物生理教研组从事教学工作,1964年教研组转入林业系,1997 年生物学院成立任教至今。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1990—1996年兼任学校图书馆馆长。1998年7月被朱镕基总理聘任为国务院参事(2009年3月离任)。
主讲课程
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曾开设本科生“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研究生“高级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大实验”、“植物生理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生物膜结构及功能”等课程。
主要贡献
在主持植物生理教研室工作期间,使教研室由只开设1门植物生理学课程发展成能开设7门以上课程的综合教研室,成为后来成立的生物学院的主要教研室。1961年协助汪振儒教授培养了我国第1批树木生理研究生;1987年又与汪教授一起培养了我国第1 个林学(森林生态学)博士生。1979年主编了林学与园林各专业适用的《植物生理学》教材,1991年该书第2版出版,现正在编写第3版。1998年承担教育部理科基地创名牌课程中植物生理学课程项目。
高教授主要从事植物生理生态方面研究,涉及从油松叶绿体的亚细胞水平到油松树木个体光合和油松林群体光合及水分交换研究。他在我国开创了用国产元件组装的仪器、用空气动力学方法研究森林光合作用,使生理生态成为森林生态研究室的主要方向。在此基础上主持完成了稳态气孔计的研制,获1987年林业部科技进步3等奖。光合有效光量仪的研制,填补了我国这方面的空白。后来又完成了叶绿素荧光仪、光声光谱仪的研制,不仅解决了科研的急需,同时也使学校成为国内唯一能用光声光谱仪从事光合作用研究的单位,并使光声光合放氧动力学领域的研究进入国际前沿的行列。在光合作用的研究中,高教授首先提出了植物叶绿体中存在2种光系(PSI)的实验证据,并进一步研究了其生化特性,从而提出了叶绿体类囊体的垛叠区存在PSI的观点,不同于国际流行的只在非垛叠区存在的看法。
工作成绩
他在兼任图书馆馆长期间,领导图书馆工作人员从事文献计量学的研究,对林业科学中的主要学1949年以来在各种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进行较系统的研究。完成了《中国林学的回顾与展望——从林业科技文献看中国林业科技的发展》一书,推动了图书馆的科技情报研究工作。高荣孚教授勤奋学习、治学严谨、严格要求学生,他培养的学生在国内外取得优良的成绩。
文革前曾参加酸性土植物缺铁、核桃栽培生理和毛白杨生根抑制剂研究。1973年开始参加主持“造林绿化、净化大气”课题研究,1976年被列为农林部项目,并组织全国科研协作组,北林大为主持单位,开展全国大气污染与植物关系研究。首先在我国开展氟化物污染生态系统的研究以及以氟污染为主的植物监测工作。1979年学校在北京复校后,参与组建森林生态研究室,开始油松森林生态定位研究。
研究成果
在光合光声光谱仪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光声光合作用方面的研究。证明光声光谱用于不同组织(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光能利用效率上的不同,得到了从叶子上表面到下表面光能利用效率的分布图,开创了用光声光谱研究叶片生理结构的方法。为研究光合作用的双光增益与PSI电子受体的相互关系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在光声放氧动力学研究中,由于改进了光声光谱仪,可以进行微秒级放氧信号。发现在稳态光合放氧前存在一个放氧高峰,从而为放氧蛋白复合物与PSII中心的荧光信号的关系提供新的证据。在杨树光合作用研究中先后指导了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发现杨树生长与光合速率的相关性,在光合速率最快的叶片之间,种间(无性系间)不一定存在相关,与国际上一些学者的观点是相似的,但是不同无性系间叶片光合速率衰老时间是不同的。一般生长快的无性系能保持长时间高光合效率,一些生长快的无性系甚至在秋天叶片还保持很高的光合速率,而生长慢的很快就下降。这为速生树种光合调控方面和速生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近年在杨树气孔导度和叶片内CO2浓度(Ci)研究中,提出了修正计算0的方法,有关文章已在Trees和Photosysithetica(SCI)杂志上发表,进一步为口的计算提出新思路。
获奖记录
1997年以植物生理学课程综合改革获北京市教学研究2等奖。
1978年获全国科技大会2等奖。
获得原林业部科技进步3等奖。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15 22:25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主讲课程
主要贡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