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银仙,1902年10月8日(清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八月十八日)生于
江永县上江圩镇高家村,1990年2月4日去世,享年88岁。她9岁丧父,随母生活到21岁时出嫁到邻近的小
普美村,与丈夫
胡新明共育二女一男。儿子胡锡仁,曾任大队会计、村文书、
村主任,健在。有孙子1个,孙女4个。
高银仙九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是欧家女,活到七十多岁。高银仙有一个妹妹、四个弟弟,弟弟都不在了,现在还有一个妹妹叫高放生,嫁到
胡家村。高银仙二十一岁嫁到甫尾村,丈夫叫胡新明,生下两女一子,大女出嫁到后塘村,解放前被
日本人打死了;次女于一九五三年病故,现在只有一个儿子,叫胡锡仁,现任
下新屋村村长,有一个孙子、四个孙女。
高银仙是在家做姑娘时学习女书的,小时候听妇女们唱读
女书觉得满可怜的,也满有道理,后来就跟姑姑以及其他姐妹学习女书,原来当姑娘时同村有六个姊妹认识女书,都已去世,出嫁后走亲戚时常和姊妹们读唱女书,自己有空就写女书,把自己的心事写成女书,传流世上,以书解愁。
六十年代又结交七姊妹,其中葛覃三个、棠尾一个、甫尾二个、呼家一个,其中有三个人会写女书,大姊高银仙、二姊卢月英(桐口女,嫁到呼家村,会认读,已去世)、三姊卢树宜(桐口女,嫁到棠尾村,会认读,一九七四年去世)、四姊胡慈珠(甫尾女,嫁到葛覃村,会写女书,一九七六年去世)、五姊高金月(高家女,嫁到葛覃村,会写
女书,一九八五年去世)、六姊欧阳珊珊(棠尾女,嫁到葛覃村,后来瘫痪,已去世)、七姊唐宝珍(夏湾女,先嫁到白巡村,丈夫死后,改嫁到小甫尾,一九九八年去世)与高银仙等结交为姊妹。 当时高银仙六十多岁,唐宝珍五十多岁,唐宝珍至今健在,年近八十岁,她很会唱女书,但不会写。高银仙晚年时,唐宝珍是她最亲密的伙伴,常常是高银仙写唐宝珍绣在帕子上,后来高银仙还和
义年华以书会友,结交为姊妹,经常互相通信,互相慰问。
这一带妇女有结拜姊妹的习俗,叫作结老(同结
老庚),一旦结为姊妹,关系非常亲密,赛过连襟同母生,经常通信,往来贺喜问忧。二姊卢月英过七十岁生日时,胡慈珠给她绣了两个帕子。卢月英去世时,高银仙给她写了几张女书纸、一本女书,《
王氏女》连同那两个帕子,随卢月英埋了起来,让
女书相伴她到阴间;过了二三年胡慈珠也去世了,临终时她嘱咐给她烧些女书,胡慈珠的丈夫让高银仙把胡慈珠留下的女书拿回家,高银仙没拿,而是按胡慈珠的心愿把十几本女书都烧了,其中有《
王氏女》《
卖花女》《梁山泊与祝英台》《太平军过永明》等。
高银仙一生为人忠厚老实勤劳俭朴,她很会绣花绘画,常常把女书作为图案编织在花带上。老人刚强善良,一向待人和蔼,从不与人吵闹,在乡里有很高的威望,妇女们有什么事都请她说服劝解,更经常有人请她用
女书写传诉苦写三朝书敬神歌等。她每到一处,便围拢来许多妇女唱女书,非常热闹。来甫尾串亲戚的妇女也常常到高银仙家,请她读女书,高银仙总是热情地为客人唱几段,满座悲喜,大家都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高银仙晚年心情很不好,一九八五年儿媳妇病故,老人为儿子忧愁着急,又担心儿子不孝;结交的姊妹相继去世,她只有和义年华写女书互相倾诉苦闷,和唐宝珍唱女书自娱,每天除了干点家务就埋头写作
女书,最后几年中高
银仙写了数百篇数万字的作品送给前来调查女书的人。老人为抢救女书资料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她后期作品中,常常见到她儿时的耍歌童谣,常常见到“八十八岁啦”“年老不中用”之类的话,似乎感到时间不多了,喜欢追溯更早的往事。高银仙直到最后还是耳不聋眼不花,头脑清晰,身体硬朗,上楼下楼写女书,干点家务。临终时她自己挑选了一些女书嘱咐哪些是烧掉的哪些是留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