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村是蓝山县第一个小康示范村,地处城郊,截至2005年,有11个村民小组,504户,1963口人的大村,耕地面积1333亩,山林980亩。周边大村林立,族姓众多,村情比较复杂。
该村隋朝立村,与高阳故城遗址毗邻。元朝分为南、北高阳村。明清时期,南高阳属临淄县仁义乡。1920~1930年属临淄县西七社。1958年2月属高阳乡。1958年9月起,先后属淮阳公社、高阳公社。1984年4月社改制,南高阳属高阳乡(后为镇)。2001年3月,朱台、高阳两镇合并为
朱台镇,南高阳随属。
位于南高阳西200米处,1984年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南临乌河,南北长约750米,东西宽约 高阳故城遗址保护碑650米,面积为48.75万平方米。遗址高出地面2米左右,四周存有残垣,地下建筑遗迹甚多。高阳故城春秋时期是齐国城邑葵丘所在地。
《史记》所载“及瓜而代”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公元前686年,齐襄公派大将连称、管至父戍守葵丘,讲好来年瓜熟时换防。但第二年瓜熟之后,齐襄公没有派人接替。连称、管至父带熟瓜进献襄公,提醒“及瓜而代”之诺。然而襄公言而无信,仍派二人守葵丘。是年冬天,齐襄公打猎受伤时,二人联合公孙无知起事,杀死襄公。公孙无知自立为君。第二年公孙无知到葵丘游玩,又被葵丘大夫雍禀部下杀死。这个典故验证了“君无戏言”。
村的东南角有金陵寺古建筑遗址。据民国9年(1920年)《临淄县志》载:寺院与石佛建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年)。现存石佛两尊,东西排列。面南跏趺坐于束腰莲花座上,高2米,头饰螺髻,身披袈裟,袒右肩,内着僧衲支,赤足。莲座刻有浮雕力士像。
1962年,村民在石佛前取土挖出石质佛座一块,龛长36厘米,宽35厘米,刻有“大齐天统元年岁次丁亥四月一日辛丑朔比丘昙进兄弟二人敬造”字样。1977年,寺院旧址又出土一块浮雕飞天,其中两飞天合捧八棱塔,余者各持乐器。经鉴定,属唐代文物。1984年,金陵寺古建筑遗址被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在原址重修了大殿,今为合法佛事活动场所。
北魏时期著名农学家贾思勰,曾在这里任高阳郡太守。他花费11年时间,写成了农学名著《齐民要术》。《齐民要术》是我国也是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系统、最有价值的农学巨著。全书10卷92篇,11多万字,引用有关书籍156种,采集农谚歌谣30余条。内容涉及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包括耕作技术,选种、贮藏,
粮食作物、瓜果蔬菜、花草树木栽培种植,家畜饲养与疾病防治,食品调料制作等。《齐民要术》列举的许多经验技术,比世界上其他民族的记载要早三四百年,对后世农业、农学发展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