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前四篇论文,从中国古代「鬼」论述的形成开始,论及「鬼」与「魅」这两种概念自先秦以来的发展,乃至於动物在古代如何成为一种具有灵力的沟通人神的使者,或者是早期的工匠如何利用绘画艺术材料来呈现精灵的概念,皆以人与鬼怪之间的关系为主要讨论对象。
而进一步讨论的是,佛教经典中有关於「魔」的概念和阐释,唐人烧纸钱的源流,宋代士人的占卜活动,以及明清古典小说所呈现的神魔概念。这些论题虽不能涵括所有与鬼怪相关的概念和活动,但亦足以显示,鬼与怪的概念在古代文化中为重要的组成素质,不论在文学、艺术、信仰,或者日常生活中都有它的影子,有时甚至扮演重要的角色。瞭解中国社会中的鬼与怪,更可以作为进入跨文化研究或比较研究的一扇窗户。
1952年生。
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1975),美国约翰霍浦金斯大学埃及学博士(1984)。现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大学历史系及人类学系兼任教授,台湾政治大学宗教研究所兼任教授。著有专书:《墓葬与生死──中国古代宗教之省思》(台北:联经,1993);《尼罗河畔的文采──古埃及文选》(台北:远流,1993);Wine and Wine Offering in the Religion of Ancient Egypt (London: Kegan Paul International, 1995);《中国文化史》(与熊秉真合著)(台北:东华,1997);In Search of Personal Welfare: A View of Ancient Chinese Religion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8);《法老的国度──古埃及文化史》(台北:麦田,2001);Enemies of Civilization: Attitudes toward Foreigners in Ancient Mesopotamia, Egypt and China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05);《追寻一己之福:中国古代的信仰世界》(台北:麦田,2004)。另有论文数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