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宝文
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
魏宝文,1935年11月22日出生于河南禹州,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主任。
人物经历
1935年11月22日,魏宝文出生于河南禹州。
1953年—1957年,就读于北京大学。
1957年—1958年,任北京原子能研究所见习员。
1958年—1979年,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
1979年—1980年,任法国国家重离子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1980年—1986年,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副所长。
1986年—1994年,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1987年—1998年,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院长。
1990年7月—1992年5月,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党组书记。
1992年,任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主任。
1995年10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魏宝文研制出2—9MeV单能中子源,用于中国国防科研任务。参与了9—12MeV中子对锂-6和锂-7的非弹性碰撞截面测量,澄清了世界各国数据在峰值区的分歧,为氢弹的研制提供了中国自己的核数据。领导建成了中国第一台大型重离子加速器,开拓了中国中能重离子物理研究的新领域。主持实施了发展ECR离子源计划,改进了加速器的性能。提出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上开展放射性束物理研究和续建冷却存储环的大科学工程计划,完成概念性设计,并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17年4月,魏宝文共发表论文90余篇,合编专著和文集12部,其中部分论著参考如下:
[1]原有进,魏宝文,何源,等.非对称大角度矩形切割磁铁杂散磁场的影响[J].原子核物理评论,2008,25(4):3.
[2]张文志,陆晓文,徐向阳,等.HIRFL—CRS束流加速过程模拟[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0,34(2):4.
[3]夏国兴,夏佳文,杨建成,等.CSR电子冷却系统电子束空间电荷效应对电子束温度的影响[J].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3,15(5):4.
[4]卫增泉,魏宝文.重离子束在医学治疗中的应用[J].物理,2001,30(8):7.
[5]夏佳文,詹文龙,魏宝文,等.兰州冷却环总体设计[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6(4):335-343.
[6]《院士科普书系》编委会,魏宝文,赵红卫.院士科普书系:离子的喷泉: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
[7]魏宝文,赵红卫.离子的喷泉: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8]唐靖宇,魏宝文.回旋加速器理论与设计[M].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8.
[9]夏国兴,夏佳文,刘伟,等.HIRFL-CSR电子冷却系统空心电子束性能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3,15(8):4.
[10]魏宝文,卫增泉.重离子束治癌[C]//中国物理学会粒子加速器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成立20周年学术报告会.中国物理学会,2000.
[11]詹文龙,郭忠言,刘冠华,等.兰州放射性核束流线[J].中国科学A辑,1999.
人才培养
魏宝文培养的学生在各个专业领域均有建树,如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袁平,重离子加速器物理及技术专家夏佳文院士,离子加速器物理及技术专家赵红卫院士,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原有进等。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魏宝文的小学和初中学生时代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度过。读高中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算有了稳定的学习环境,也就是从那时起,魏宝文开始对物理产生了兴趣。 魏宝文18岁时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23岁时,他背着简单的行囊踏上火车,一路向西,来到了理想开始的地方—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这一来就再也没有离开过。
魏宝文钟情于自己的研究工作,经常加班到深夜。肚子饿了,就跑到街上买个包子啃上几口继续干,他感谢他的姐姐当时给他寄了30斤粮票。晚上在家搞研究工作,一个三斗桌他和孩子各占一头。有时两个孩子抢先占了桌子,他就只好把五斗柜利用起来。直到50岁的时候,他才有了一张属于自己的写字台。
人物评价
“魏宝文为中国重离子科学和加速器大科学装置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甘肃日报》评)
“魏宝文是中国重离子科学及其应用的开拓者之一,为中国重离子科学和加速器技术的发展以及重离子科学与技术的转化和应用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评)
“魏宝文吃苦耐劳,作风严谨,对新中国的科研工作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浓厚的爱国情怀,并为之付出一生的努力。”(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05 17:45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