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彬
第十届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魏文彬,1950年1月出生于湖南桃源,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第十届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人物经历
魏文彬,现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曾任湖南省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湖南广播影视集团董事长。曾担任过电台记者、电视台新闻部主任、主管新闻的副台长、台长、广电厅副厅长、厅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湖南广播影视集团董事长等职务。1993年起,担任湖南省广播电视厅党组书记、厅长(机构改革后任局长)和局、集团编委会总编辑,同时,受聘为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兼职教授。
他领导湖南电视台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在内容上强调娱乐,风格上强调亲民,体制上强调竞争。他把湖南电视台发展成中国最有影响的地方电视台,也刺激了其他地方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的跟进模仿,随之而来的则是整个中国电视业话语风格、运行机制和经营业绩的不断升级。
魏文彬推进了媒体管理体制的改革和传媒影视文化事业的产业化改革。他所倡导的娱乐性和世俗化也促进了我国市民社会的形成。
作为电视湘军的领军人物,魏文彬和他的团队近十几年来在地方广电传媒领域发动了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使得湖南电视几度引领中国电视节目的大众化潮流,强化和推进了中国电视荧屏的亲民色彩。
魏文彬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就把湖南电视台打造成为全国的名台之一,《快乐大本营》《乡村发现》《玫瑰之约》《真情》《新青年》等知名栏目赢得全国观众的好评。2000年10月举办的首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同时将“电广传媒”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还广筹资金兴建湖南广播电视中心、长沙世界之窗、海底世界、国际影视会展中心,金鹰影视文化城已在湘江之滨、浏阳河畔崛起。
由中国新闻社主办的《新闻周刊》,将魏文彬评为全球2000年新闻人物,称其为中国媒体产业化的先驱。
2006年由黄晓阳编写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介绍湖南电视与魏文彬的《魏文彬和他的电视湘军》上市。
任职简历
1985年任湖南电视台副台长,
1991年任湖南省广播电视厅副厅长兼湖南电视台台长,
1993年起,任湖南广播电视厅党组书记、厅长,
1998年任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湖南省广播电视厅党组书记,
2008年1月,当选为第十届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2008年1月,当选为第十届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任职政协副主席两个月后,卸任湖南省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和局长职务)。
2017年09月,聘请为中国视协第六届顾问。
成长经历
魏文彬出生于农村,务过农,当过矿工、学校教员和新闻记者,对社会不同阶层的状况有着深刻了解,特别是对底层群众的生活疾苦体验很深。成为湖南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主要负责人之后,他更是经常提醒大家,常怀一颗对社情民意的深切体察之心,关注时代进程,关注社会民情。正是因为这样的生活轨迹与态度,他领导下的湖南广电媒体,十几年来,在新闻宣传和文艺宣传上,亮点不断、热点不断、好戏连台。
身为湖南广电集团编委会总编辑的魏文彬还认为,做好新闻宣传,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要有阵地意识,喉舌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始终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始终坚持“三贴近”。用魏文彬自己的话说,就是既要“亲政”、又要“亲民”。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不断创新报道思路。要深入基层、有感而发,使节目不空洞、不流于形式,要对党和政府的决策、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实质性、建设性的作用。“雨过地皮湿”,肤浅、表面,有数量无质量、有响声无效果,对新闻从业人员来说是“渎职”。一定要贴近再贴近,深入再深入。宣传手段上,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社会影响和效果上,要建立起主流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总之,要创造性的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我们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工作经历
根据魏文彬在湖南广电集团编委会上的提议,湖南卫视从2002年1月份开始,全年播出110多期《三个代表润三湘》系列报道;在十六大胜利召开前夕,魏文彬同志与湖南卫视新闻中心的编辑、记者共同策划,隆重推出了大型特别报道《潇湘纪行——让今天告诉未来》,展现了湖南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实践“三个代表”的生动场景。2003年,魏文彬同志提出建议,在湖南卫视推出一档特别节目,再次生动阐释“三个代表”在湖南的实践,这就是《民情直通车——“三个代表”纵伸湖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考察湖南广电时观看了《民情直通车》相关资料之后,认为:“这个栏目很好,新闻工作者就是要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
大型电视理论文献片《世纪宣言》则以理论思辩的勇气、新颖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较高超的电视技巧,生动解读了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内在的理论脉络,受到从中宣部领导到普通群众的高度评价。该片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一等奖。
2003年抗击“非典”取得胜利后,为配合中央和湖南省委关于加大经济宣传报道力度的要求,作为集团总编辑的魏文彬两次亲自率特别报道组深入株洲、郴州厂矿、社区采访,在现场召开节目策划会。经过精心策划、采编,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湖南人民广播电台统一推出了《湖南力量——株洲启思录》《郴州对话》等系列报道,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这两次特别报道也成为“非典”之后广播电视宣传服务党的中心工作的成功典范和湖南广播电视做好全局性经济宣传报道的经典作品,对于一些重大报道、重点节目,魏文彬同志除了全程参与策划、编辑,还坚持创作,亲自执笔撰稿,身体力行新闻实践。湖南历年深受洪灾影响。从1996年抗击特大洪灾到2006年抗击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带来的特大灾害,魏文彬都在第一时间召开集团编委会,调度所属广电媒体全力以赴投入抗洪救灾报道,他还参与了每一次赈灾晚会节目策划和编辑,反复斟酌、修改节目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句台词、甚至每一个镜头。
2006年《情系大湘南》赈灾晚会,魏文彬亲自参与策划,亲自创作,通宵达旦,常常与晚会编导人员共同工作到凌晨两、三点,节目文案也是数易其稿。饱含着对抗洪英雄陈淑秀的敬佩之情,他执笔撰写了诗朗诵《大脱险》,这一节目长达20分钟,成为晚会的一大亮点,打动了很多观众的心。晚会共为灾区募得现金8000多万元,衣物32万多件,物资价值近2000万元。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委托秘书在晚会进程中打来电话,对湖南广电高度的责任感给予肯定。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胡占凡等领导对这台晚会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一直是魏文彬办电视所思所想的问题。2006年,魏文彬同志在节目策划会上给湖南卫视提出创意,开办一档关注未成年人教育的节目,大胆创新形式和内容。湖南卫视一群年轻的编导根据这一创意,全新推出了一档大型生活角色互换节目——《变形计》,带给观众眼球以新的触觉,创下收视新高,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从《变形计》到《变形计II》,魏文彬同志常常与节目编导共同对每一期节目文案精雕细琢,仔细推敲,以期升华节目的内涵。《变形计》作为优质高端节目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扬。团中央青基会主动牵手《变形计》,共同关注青少年成长。
2007年6月,第四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在湖南举办,湖南广电集团承办了开幕式文艺晚会《中流击水》。魏文彬同志牵头策划了整个晚会,并亲笔写作晚会三大部分之一的主题朗诵《春风不忘》,表达了一种在新时代大潮中,不畏艰难,奋勇搏击的豪情与壮志,体现了泛珠三角区域对国家兴旺、民族复兴的责任与使命的担当。
相关报道
南方人物周刊:魏文彬打造娱乐帝国
打开湖南各地的地方志,触目皆是起义、暴动、战争,从钟相杨么到乾嘉苗民,从湖广士兵抗倭到湘西延绵半个世纪的匪祸,一片揭竿杀戮之声。近现代史上,更是一派骁勇风范:湘军故里、维新运动红火的省份、武昌起义首应、全国农运中心、抗战重要正面战场……湖南就是这样以造反者的形象傲立于历史之中。
处于这个转型的太平年代,血性和处处爱拔尖的湖南人,似乎命中注定就是一种制造骚动和不安的力量。
长沙城外,“四大书院”之首的岳麓书院大门的上角,贴着一副牛气逼人的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直白点说,那就是——“我们湖南出牛人,这个地点特别多。”如今能夸下这一海口的,非湖南电视人莫属。若能把这副对联贴在湘水河畔那幢广播电视大楼门前,相信湖南电视人一定感到很得意,很爽。
2005年的一场全民狂欢,把十多年来一路高奏凯歌、人气不断飙升的湖南广电业推到了一个风光无限、同时也是风险无限的“尖锋时刻”。这一股崛起于湘水的平民娱乐势力,娱乐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也由此“团结”到白花花的银子和广大的市场,让同行眼红得出血,让竞争对手寝食难安。随之而来的,还有数不清的麻烦和纠葛。充满生死悬念的2006年“超女”,几经周折艰难出生,让湖南人既狼狈又自得,令对手既幸灾乐祸又心中暗羡。
“大哥”吃肉,“小弟”喝汤。行政级别和行政区划制下的中国电视格局,似乎永远就是一家独大、铁板钉钉的一块。
“狼来了”的故事曾惹得学术界唾星纷飞,几年来一切如旧:跨国巨头觊觎肥肉,却始终被一扇森严的大门挡在外头,而且与身俱来的优越感,使之始终都没有解决好本土化的问题;凤凰卫视的诸多学者型明星主持们,也只能对内地三星级以上宾馆的客人,煞有介事地谈论着新闻、政治、文化的精英话题。
十几年来,在中国电视行业一片沉寂的旷野,这一支充满骚动的、生机勃勃的力量,折腾出多少不安分的事儿:
中国传媒第一股“电广传媒”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中国第一家省级广播影视集团在这里成立;
中国第一家永久性承办的“中国(湖南)金鹰电视艺术节”在这里驻扎;
旗下的上星频道——湖南卫视收视率直逼行业内的“老大”央视,《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等一系列娱乐节目在全国迅速火爆,每个节目都会引来众多模仿者。2005年“超级女声”揭起的风暴,更是引发了一场全民的狂欢。
浏阳河畔,艰难重重之下,外界的质疑声中,一个庞大的传媒影视产业群——湖南广播电视中心、长沙世界之窗、海底世界、国际影视会展中心,金鹰影视文化城悄然成立。湖南人正做着“东方好莱坞”的大梦。
一连串的大手笔,一系列的联动,让人不得不联想起一百五十年前,那支骁勇善战、始终没名没分的地方武装力量。一百五十年后,“电视湘军”威名远扬,其灵魂人物魏文彬也声誉鹊起。
曾有人说,湖南有两块响当当的品牌,一是袁隆平,一是魏文彬:一个培育了杂交水稻,一个打造了“电视湘军”。在一片沉寂的中国电视行业,这位电视湘军的领军人物,“超级女声”的总指挥,第一次提出媒体产业化道路和文化产业市场化的思路,大刀阔斧地进行电视台机制改革,并率先试水资本运营。十多年来,魏文彬—欧阳常林这一对“黄金组合”,前者勾画战略蓝图,后者全力执行,带着一群同样不安分的湖南电视人,一路飚进。美国《时代》周刊及《亚洲商业周刊》,对这位湘军统领也不吝惜溢美之词,称之为Media Mogul——媒体巨人。
在中国,体制改革从来是个举步维艰、不可言说的难题。魏文彬的意义在于,他是在一个极度敏感的地带大力开拓的先锋,并且大获成功。然而,人再牛,牛不过制度。在目前的体制下,对于湖南电视寄予太多的理想,同样也不现实,因为它一样是个垄断者。而且,正是因为央视不得不背负的国家电视台的重任,给了湖南人一个灵动的空间和突围的可能。
个人语录
1、要实现新的跨越,首先要跨越自我,战胜自己。
2、一个人物质上穷,两袖清风,但精神上可以很充实,很富有。一个人如果文化上落后,精神上不富裕,十个文化上的穷人,精神上的乞丐,就很可怕了。
3、洗脑就是洗掉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也洗掉成功后的浮躁、浅薄和麻木。
4、我自认虽从政多年,但骨子里始终还是一个文人,一个心灵很少受到污染的文人。
5、妨碍体制改革和创新的关键在哪里?在我们的头脑里,在我们的思想上,在我们的观念中。因此,创新体质,一定要做到脑筋大转变,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要打破精神枷锁,冲破思想的藩篱,走出观念的误区。
6、权利掌握在一个高明的人手里,肯能起正面的作用;掌握在一个平庸的人手里,则可能起的是负面作用。
7、污染一个房间,影响的是几个人的生活。污染一块土地,影响的是一片庄稼的收成。污染人才成长的环境,影响的则是一支队伍、一个群体,影响的是事业的未来。
8、质量,是媒体的生命,没有质量的传媒,等于一堆废纸,一堆废话。
9、人还是要事业为天,没有事业,再大的官有什么用?“自古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
10、好的系统能使三流的人才变成一流的人才,差的系统能使一流的人才变成三流的人才。
11、物质产品是养血、养肉的,文化产品是养情、养志的。
12、我们所扮演的不仅仅是内容“制造商”的角色,而是更应该充当整个产业的“整合者”。你不去谋划整合人家,人家就回来整合你。毕竟中国广播影视产业的洋面上容纳不下这么多的“航空母舰”、只有我们成为了“超级航母”,才能肆意跑马圈地,做大做强。
13、一个单位,一个群体如果不和谐,充满怀疑和嫉妒,人才成长的环境就会遭受极大的破坏。怀疑多了,信任就少了;嫉妒多了,友情就少了;对立、拆台多了,沟通、理解就少了;排挤、抵触多了,融洽、容纳就少了。
14、媒体不向外拓展,向外扩张,我们的增长将是缘木求鱼,我们的闯关将会一筹莫展。
15、在改革的道路上,存在两种不好的态度。一是瞻前顾后,二是盲目前进。瞻前顾后是没有把握,这样就丧失机遇;盲目冒进,容易当“先烈”,弄不好就牺牲了。
16、市场竞争非常残酷,已经不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的问题,而是生生死死的问题。市场竞争,有一个垄断和反垄断的关系任何一中产品都想垄断市场,但都很难垄断。为什么?因为你刚刚形成优势,有点垄断的苗头,别人就千方百计打破你的垄断。这就是竞争。
17、文化产业从本质讲是个创新产业,文化产业最重要的元素永远生存与我们的头脑中,文化产业不论斤两,论创意,我们永远要保持一种世界领先的见解。
18、我看湖南电视这几年火爆,并不是因为湖南电视有什么了不起,而恰恰说明我们国家的电视落后。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2 18:32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