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故居
湖南省隆回县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魏源故居,位于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司门前镇学堂弯村之沙洲上,始建于乾隆初年,属于典型的湘南民居风格,系魏源的出生地,并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总占地面积约2300平方米。
历史沿革
魏源故居始建于清乾隆初年,是魏源祖父孝立公所留下的产业。魏源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出生在此。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魏源全家迁往江苏定居。
1951年,土地改革时,故居被分给魏源之房族后裔魏华柏等几户贫下中农居住。
1994年,隆回县人民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将故居内住户全部迁出,收归国有。
1994年、2000年和2006年,国家文物局先后三次拨款进行了维修。
建筑格局
魏源故居的主体建筑,两正两横的木结构四合院,坐西朝东,院前有木结构槽门,四周有干打垒土围墙。槽门上的挂着“魏源故居”四字匾额,两旁挂着对联:“朗月照金潭,沙洲回碧水。”平行排列的两栋正房均为平房,单檐悬山顶、盖小青瓦,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前正屋的一边是魏源父母的居室,另一边是一家人的起居之所。后面正屋的用作祭祀和接待重要客人的地方。左侧厢房亦为平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曾被故居内住户改建得面目全非,后维修时恢复原貌,现辟为魏源生平业迹展览室。右侧厢房为二层楼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
底五间正房为谷仓,两端为楼梯间。二楼为读书楼,魏源就在这里启蒙读书的,当年读书用的条案、条橙仍保留陈列在此。故居门口厅柱上悬挂着牌匾对联:“功名待寄凌烟阁,忧乐常存报国心”,读古人书求修身道,友天下士谋救时方”。
从建筑布局来看,魏家是根据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和民俗文化来建造的。后院的正房为魏源祖父母居住,前院正房则是魏源的父母和伯父母居住,前后两院均设置了客厅、卧室和客房,位于大院的左边厢房则是大家共用的厨房和餐厅。左厢房为贯通前后两院的两层木结构建筑,二楼为家族私塾,设有教室、教师起居室和图书室,教室的座位是传统的长凳长桌,可供三十余学子上课,教室的正墙上挂着孔子的画像。
文物遗存
魏源故居的朝门、厅堂、读书楼等处,悬挂楹联多副,多数系魏源年轻时期所题。朝门联:“沙洲回碧水,朗月照金潭”,此联系魏源二十一岁时所作。厅柱联:“读古人书,求修身道;友天下士,谋救时方”,此联亦系魏源二十一岁时所作,悬挂于故居正厅楹柱之上。书斋门联:“功名待寄凌烟阁,忧乐常存报国心”,该联系魏源二十岁时所作,悬于读书楼楹柱之上。
历史文化
魏源(1794~1857),字默深,为中国19世纪中叶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曾官至高邮知州,为“通经致用”的今文经学派
保护措施
1983年,魏源故居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5年,魏源故居被定为湖南省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6年11月20日,魏源故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魏源故居位于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司门前镇学堂弯村之沙洲上。
在高速隆回出口驶出后到达隆回汽车西站(总站),沿国道320线往洞口方向行驶大概800米到达花门,从花门再沿S219省道行驶到羊古坳镇,之后从司羊路可直穿抵达学堂湾村魏源故居。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16 17:5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筑格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