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秀仁(一八二八——一八七三年),字子安,一字子敦,早年号痴珠,又别号眠鹤主人、不悔道人等。侯官(今
福建福州)人。
秀仁外族祖为闽县谢震(一七六六——一八○五)震,字甸男,乾隆五十四年(一七八九)举人。治经诗汉学,尤熟《三礼》,著有《礼案》、《四圣年谱》、《四书小笺》其诗“气魄沉雄,格调高壮”。尤以七律为工,有《樱桃轩诗集》。秀仁父魏本唐(一七九一——一八五七),字又瓶,一字富春,又字燮馨。其先唐末入闽,居福清,清初始迁会城福州。早孤,嘉庆二十四年(一八一九)领乡荐第一,时称魏解元。首光六年(一八二六)大挑一等以知县用,后改教职,先后任永安、台湾、晋江县学,和《爱卓齐集》等。本唐有男六人:长秀仁,次秀孕(字子瑜),次秀潜(学名起、字子寿),次秀铜(字子坚),次秀枬(学名森、字子材)次秀霖(字子三)。本唐子女多,学官俸禄微薄,生活甚清苦。本唐非常重视子弟的教育,常为秀仁、秀孚兄弟讲经史诗古文,及午夜无倦容。秀仁中举后,又令其为秀枬、秀霖讲学。秀仁有男二人长姨镛,次发锽。
魏秀仁虽爱父亲解元的指授,但迟至二十八岁才补北子员,有幸的是次年即道光二十六年(一八四六)即举乡试。然而,秀仁接连应试春官,皆不第。同治六年(一八五六),秀仁试礼闱又失利,赴太原,馆于王文勤节署 ,同年自太原入陕入川,时年三十九。此后二、三年间,秀仁往于川晋 ,“故乡先连与一时能为祸福之人,菲不爱君重君,而卒不能为君大力”。咸丰九年(一八五九),秀仁留川主讲芙蓉书院,同治元年(一八六二)十二月携妻陈氏归闽后,秀仁先后馆于何继亭主讲南平道南书院,次年二月卒于院廨,年五十六。秀仁归闽后,“益寂寞,无后向米盐琐碎,百夏劳心,叩门请乞,苟求一饱。又以其间修所著书,里抄螟写,汲汲顾影若不及。一年数病,头童齿豁,而忽遭线母夫人之变,形神益复支离,故劳瘁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