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龙化石
发现于中国安徽发现一具鱼龙化石
鱼龙是恐龙的“远亲”,是一种重新回到海里生活的爬行动物,繁盛于三叠纪和侏罗纪。
实例
科学家在中国安徽发现一具鱼龙化石,这个鱼龙在大约2.5亿年前的生育过程中丧生。这具化石被认为是在生育过程中丧生的最早的远古海洋爬行动物的一个鲜活实例。
结构
它的部分骨骼是在中国安徽挖出来的,在母亲的肚子里有一条还未出世的小鱼龙胎儿,另一条已经有一半身体从骨盆里露出来,还有一半仍留在母亲的肚子里,而第三条小鱼龙已经完全脱离母体。第二个胎儿头朝前的姿势预示着鱼龙的胎生发生在陆地上,而不是像以前的研究指出的出生在水中。
特色
鱼龙已不具有爬行动物的形态,它们的身体呈纺锤形,颈部已消失,头直接和躯干连在一起,这种体形可以减小在水中运动的阻力;头很长,嘴长而尖,口中布满利齿,适于捕食鱼类。鱼龙高度适应海洋生活,分布广泛,其化石在中国多有发现。
中国发现的第一条鱼龙化石,是在贵州茅台发现的贵州茅台混鱼龙(Mixosaurus mataiensis),这是一种原始的鱼龙,头骨较为粗短,长有钉子般的牙齿。1965年,人们在安徽巢县龟山也采到过一条不到1米长的小鱼龙,它有一个三角形的脑袋和长长的吻,满嘴尖牙,以海底软体动物为食,这条龙被命名为龟山巢湖龙(Chaohusaurus geishanensis)。
而中国最为著名的鱼龙化石,要属70年代在喜马拉雅山南坡海拔4800米地区发现的了1.6亿年前的“喜马拉雅鱼龙”(Himalayesaurus tibetensis)。这条鱼龙化石身长10米以上,头两侧的眼睛很大,说明它视力很好。身体呈纺锤形,酷似今天的海豚。它们皮肤裸露,长长的嘴里长了600多个利齿。四肢变成了鱼鳍,背上有一个肉质的背鳍尾部有一个象鲨鱼那样不对称的歪形尾鳍。它们以浅海中的鱼类和蚌类为食,胃里常常发现用来磨碎食物的胃石。西藏喜马拉雅鱼龙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今天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在1.64亿年前却是一望无垠的海洋。
发现记录
2023年5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科考和科研人员经过几个月的艰苦野外考察,在西藏定日县和聂拉木县发现了一批三叠纪喜马拉雅鱼龙化石,这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古生物学重大发现,是继上世纪60年代我国科学家发现鱼龙化石之后,这类化石再一次被发现。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09 01:29
目录
概述
实例
结构
特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