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台
原为武汉市黄陂区鲁台街道
鲁台,原为武汉黄陂区鲁台街道,地处黄陂区黄武公路终段。面积20万平方米,2001年,鲁台街道并入黄陂区城区前川街道;改为黄陂区前川街道鲁台社区。鲁台深受”二程“文化熏陶,民俗风情独具魅力。鲁台望道为黄陂十景之一。鲁台山椒的双凤亭鲁台山古墓葬群都是湖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简介
鲁台得名于鲁台山。鲁台山,滠水前川段左岸,海拔45米。说起鲁台山,黄陂无人不以双凤亭说这里是纪念二程兄弟的圣地。明嘉靖《黄陂县志》等旧志就称,邑人仰怀北宋理学宗师程颢、程颐兄弟,自明景泰年间在鲁台山麓建二程祠,尔后又陆续扩建了书院殿堂及双凤亭、涵虚亭、聪明池等。从明清志乘就可知鲁台山为儒学圣山之盛况。
明末文学家冯梦龙,演义西周宣王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五百多年历史,撰写了《东周列国志》。其虽为小说,但所有情节、人物均从《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等史籍中汲取,故研究古代史便可从中发现一些历史线索。
如其第一百七回“献地图荆轲闹秦庭论兵法王翦代李信”说及西陵和鲁台山:“楚自李园杀春申君黄歇,立幽王捍,捍即黄歇与李氏所生之子也。幽王立十年而薨,无子,其时李园亦卒,群臣乃立宗人公子犹,是为哀王。哀王立二月,而其庶兄负刍袭杀哀王,遂自立为王。负刍在位三年,闻秦兵深入楚地,乃拜项燕为大将,率兵二十余万,水陆并进,探知李信兵出申城,自率大军迎于西陵,使副将屈定设七伏于鲁台山诸处。”黄陂古属西陵,“负刍自率大军迎于西陵,使副将屈定设七伏于鲁台山诸处”,就提示西周时,今黄陂鲁台山附近乃不凡之地。《东周列国志》的这段情节,《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也有记载:“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说秦王嬴政派李信和蒙恬率兵20万南伐楚,楚国大将军项燕临危受命抗秦,西陵鲁台山便是项燕伏兵破李信军的战场。所以,按《东周列国志》的说法,尊崇儒学的鲁台山之“文”脉,脱胎于其山先秦前之“武”风也。
张轸编撰的《话说古都群》,长期从事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张轸说法与刘玉堂、李安清则大同而小异。张轸称圆鼎铭文“长子狗”之“长”为国名,“子”是爵称,“狗”是国君名,M30墓应是长国的国君墓。张轸也说,方鼎铭文之“公太史”就是西周康王时的大臣“毕公”,以此证明长国封于西周初,距今有3000余年。张轸并认为,鲁台山古墓葬群中有个性明显的春秋墓,说明长国在战国时才被楚灭,故长国存在了近500年。张轸还认为,鲁台山北的郭元咀遗址,以及与鲁台山隔河相望的椅子山遗址(位于今前川大南街南潭路一带),都同属商周聚落,且商周时椅子山与鲁台山并未被滠水分隔,这一带有可能是长国都城。
历史传承
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出生于黄陂,年幼时尊崇鲁国孔子,便于山上驻台东望,故称此地为“望鲁台”、“鲁台”。因此典故,当地官员便将此地更名为“鲁台”,以纪念二位理学大师。
在中国哲学史上,“二程理学”用“理”将儒家经典思想的丰富内容予以涵盖,提出了社会治理和人们安身处事应遵循的原则和规范、道路与方法。“二程理学”的创立人,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程颢就出生于滠水河东岸与黄陂城区仅一水之隔的鲁台社区。
一代理学大师出生在这里
黄陂区二程研究会副会长丁华秋介绍,程颐、程颢出生之前他们的祖父和父亲在黄陂为官60年,曾经是县尉和县长。在这里住的时候,“二程”的母亲曾经怀过孩子,但都没有成人就夭折了,后来一次在家里睡的时候,梦见了一对凤凰飞到了怀里,自从她做了那个梦以后就接着生了两个儿子,都长大了,都养好了,后来人们为了记住这个故事、纪念他们,修建了双凤亭。
在黄陂区前川街文教巷,一条不足两三米宽的巷子中,一户普通人家的门墙上有一面嵌立着的石碑,上刻有“程乡坊,二程故居遗址。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出生地”字样。丁华秋说,这里以前叫草庙巷,黄陂最早的小学黄陂一小就在这里,街上上学的孩子都要从这里到小学去,所以整条巷子都叫文教巷。
岁月无声,转瞬千年。虽然程乡坊当初的大气宏伟已不复存在,但就是这片土地,曾经孕育出了一代理学大师,他们建立起来的一个比传统儒学更加精致、更加严密、更富思辨色彩的哲学思想体系影响深远、沿用至今。在巷子里几乎每一位稍长的居民都或多或少的知道一些他们的故事。一位在这条巷子里居住了70年的居民回忆:”小时候就在这牌坊底下玩,它是一个红石头做的,牌坊大概有5米多高、4米多宽,上面有程乡坊三个字,小字都看不清楚。”
景点
双凤亭
文人雅士慕名前往双凤亭
为了纪念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程颢而修建的双凤亭,百余年来,耸立在黄陂鲁台山之巅,无数文人雅士慕名前往,在流连于古亭与山水美景的同时,无不留意亭中碑亭,并被碑亭奇特的造型、遒劲的书法以及它所述说的故事深深吸引。
双凤亭亭高十余米,重檐三层,六角攒顶,青瓦朱檐,翼角飞展。亭西面悬挂着郭沫若题写的“双凤亭”匾额,更是锦上添花。古亭底层用十二根花岗岩岩石支撑,四周有三道回廊,六角石鼓抱柱。亭中央立一座方形石碑,四面分别刻有“双凤沐日”、“父母教子”、“及第登科”、“富贵荣华”等二程典故,虽历经沧桑,但碑文清晰、雕刻生动。
历代仁人学士如朱熹、杨廷蕴、屠达、闻政等,多有来此拜谒吟咏挥毫者。朱熹在《二程祠记》里赞曰:“明道先生、伊川先生之学,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标准,而达于六经。使人读书穷理以诚其意、正其心,自家而国以达于天下。其道坦而明,其说简而通,其行端而实,盖将有以振百世之沉迷而纳之圣贤之域……”
坐落在鲁台山山顶的双凤亭作为弘扬二程文化的重要标志,历史上几经坍塌,几经修复,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石木结构的古亭就是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重建的,1992年被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黄陂区通过招商引资兴建的“双凤亭公园”以双凤亭为中心,占地近百亩,新塑的程颐程颢铜像屹立园中,二程兄弟促膝而谈、攻文论史、栩栩如生,仿佛是一代先哲沉思千年,把生养之地深情回望。
公园内双凤亭文化墙、公园照壁随处可见二程遗作,一个集文化、景观与休闲为一体的景观已经初具规模,也成为了周边居民陶冶性情的好去处。
在古亭旁,我们遇到了双凤亭社区的陈婷。陈婷热爱舞蹈,她利用业余时间正在为参加黄陂区文体局的广场舞大赛做准备。
黄陂区前川街道文化站站长郑波说,因为双凤亭是整个前川文化的一个总命脉也是总动脉,现在前川的居民对二程文化的理解是从小就开始的。所以他们对双凤亭的保护有一种夙愿,也有一种诉求。
双凤亭公园坐落于黄陂区鲁台山,以古意盎然的双凤亭为中心,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西临长江支流滠水河,顺河北段延绵,甚为壮观。园内建有双凤亭文化墙、公园照壁、二程铜像、环园林荫石板路及文化广场等景观,粗具文化、景观与休闲功能,成为居民陶冶性情的好出处。后期将陆续兴建诗林、书院、礼园、义园、石景以及湖池水榭,形成以双凤亭为中心的一河两岸文化走廊。是当地居民,散步、娱乐、休闲的重要场所。
长子国遗址
上世纪70年代大批文物出土
如果说鲁台山以尊崇儒学之“文”著称,那么上世纪70年代滠水河畔鲁台山古墓群的发现则可以说明这片土地亦具有先秦前的山之“武”风。
上世纪70年代,为配合滠水改道工程,在鲁台山南抢救性发掘出土了一大批周代陶器、青铜器、玉器、原始瓷器等随葬品。黄陂区原文化馆馆长黎世炎说,县河改道,把旁边劈掉了就改出了五万亩粮田,县河改道工程十万人一个冬天就把它挖开了,底下有西周东周古墓36座。
“长子狗”铜鼎和“公大史”铜方鼎是其中的重点文物。
“长子狗”铜鼎,通高25厘米。立耳外撇,腹下略鼓,三柱足,口沿下饰弦纹一周,腹内器壁上有“长子狗乍乙尊彝”铭文。西周早期是我国古代青铜器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有人称为勃古期,这一时期青铜器的质量和数量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其治铸精良、造型厚重、气势雄浑。这一时期青铜礼器重要变革之一就是铭文比商代有显著发展,这是研究当时历史的重要资料。“长”为姓氏,“子”为爵称,“狗”可能为名。这个“长子狗”很可能是墓主人或墓主人姬璞(公大史之女)的丈夫。鲁台山地区曾是西周王朝控制南国和南夷的一个重要军事据点,而“长子狗”可能是参加昭王南征到湖北黄陂的一位有较高政治地位的人。
“公大史”铜方鼎。西周早期,盛酒(水)器,通高17cm。立耳,平底,四柱足。器底四角出扉棱,外壁文饰前后对称,上腹部饰双尾龙纹,龙首具中,左右两尾分列曲卷。下腹部饰69枚乳丁纹,纵横排列呈凹字形。内壁铸有:“公大史乍姬口宝尊彝“九字铭文。
方鼎以双尾龙纹和乳丁纹作主要装饰,长浅腹,四角上有扉棱,与传世青铜器中的“作册大方鼎” 、“亚 父丙方鼎”相类,具有西周时期青铜器的特征。方鼎以双尾龙纹为主体文饰。双尾龙纹,又称“双身龙纹、双体龙纹”。就是以龙头为中心,躯干向两侧展开,呈带状,因而躯体有充分展开的余地,实际上是龙的整体展开的对称图形。盛行于商末周初,是青铜器上常见的纹饰。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29 18:37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