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战斗
红军四渡赤水中的战斗
鲁班战斗是红军四渡赤水中的一次重要战斗,为红军第三次从茅台渡过赤水河创造了有利条件。
战役背景
二渡赤水之后,红军取得遵义大捷,国民党方面加紧部署,向红军围追堵截。其中,蒋介石嫡系部队周浑元指挥的三个师在仁怀茅台镇附近的鲁班场布防。
此时,四面受敌的红军唯一可行的去向,就是在茅台三渡赤水,转战四川。要从这里跳出围堵,必然要经过鲁班场一带。
战役过程
1935年3月12日,驻守坛厂的周浑元,得报红军三军团西进至平桥一带,红军主力仍在后跟。次日,国民党军第5师、第96师进至鲁班场,探得红军主力已到长干山、井坝、永安寺一线,主力并未他移。
鲁班场,是蒋介石第一道防线的中间地域,控制鲁班场南北数十里的道路,特别是盐津河、三元洞两条红军西进的必经道路。若红军西进,必遭截击。毛泽东根据敌我双方态势,于3月14日21时作出决定,“明15日绝不动摇的坚决消灭鲁班场之敌,以粉碎敌人新的围攻,转移整个局势。”并明确,这次战斗除预备队外,各军团均归林彪、聂荣臻指挥。
3月15日早晨,鲁班场战斗打响,红军一、三、五军团和干部团分别从东南、西南、东北几个方面,包围了鲁班场国民党军周浑元3个师。10时,红军各部开始向鲁班场守敌发起进攻,红军逼近鲁班场,周浑元即向上峰告急,随即蒋介石电令各追剿部队。
中央红军从下午3时开始向敌军展开猛烈攻势。周浑元的三个师占据有利地形,凭借精良的装备进行拼死抵抗,蒋介石又急调飞机支援,战斗打得十分激烈。15时至17时,周浑元电报蒋介石“红军进犯鲁班场东北阵地,现仍相持”,蒋介石复电饬令周浑元固守,待机出击,并防红军一面牵制,一面掩护其主力西窜。
战斗一直打到傍晚。林彪、聂荣臻在19时50分电告军委:“截至17时半,各方攻击多受手榴弹压迫,故未得手。”20时,林彪、聂荣臻电告彭德怀杨尚昆董振堂李卓然:“本日战况无进展,我们意见不宜与敌人对峙,请(在)适当地点整理,并向鲁班场以东我们靠拢。”同时电告军委:“建议应转移地区。”
军委根据林彪、聂荣臻电告,鉴于鲁班场战斗强攻不克。因此,于20时30分,作出再次西渡赤水河的部署,22时,电令各部立即撤出战斗,乘夜转移到小河口、坛厂、仁怀(县城)、茅台地域。
战役结果
此次战役经过5个小时的浴血奋战,歼灭了300多敌人。由于红军的猛烈进攻有力挫伤了敌人的锐气,红军主动撤离战斗之后,敌人龟缩在碉堡和工事里,3天不敢轻举妄动。等清醒过来,红军已经第三次渡过了赤水河。摧毁和占领了敌人用石头、草饼构建的碉堡七十多座。
战役影响
中央红军在黔北进行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战役,也是一次特殊的战役,为红军四渡赤水、跳出重围,赢得了先机,创造了条件。
鲁班场战斗是红军四渡赤水期间的一次重要战斗,也是一次在特殊条件下非打不可的特殊的战斗。攻打鲁班场的最终目的在“走”而不是“打”,毛泽东认为,只有在鲁班场打了周浑元,蒋介石才可能认为红军到了赤水河以西。果真,这一仗让蒋介石以为红军又要北渡长江,随即又调整部署围截。结果红军将计就计,出其不意地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将敌人几十万大军甩在乌江以北。至此,中央红军跳出了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包围圈,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后世纪念
1953年仁怀县人民政府在鲁班场修建了“鲁班红军烈士公墓”,共收埋了在仁怀县境内牺牲的红军烈士遣骸145具。1967年更名为“红军烈士公墓”。1985年,仁怀县人民政府将公墓列为县级保护文物。1987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将公墓列为省级保护文物。
1989年,定名为“红军烈士陵园”。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06 09:54
目录
概述
战役背景
战役过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