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瑞林
原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鲁瑞林(1912年10月-1999年7月14日),甘肃临夏人。1931年11月参加宁都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走上革命道路。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简介
鲁瑞林 1912年10月生,甘肃临夏人。原名鲁瑞麟。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11月参加革命工作,解放军军事学院毕业,少将军衔。1931年1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五军团十三军特务团战士、十三师一团三连副班长、红军学校政治营学员。1933年起任红五军团十三师一团三连政治指导员,1934年起任十三师三十八团营长,1935年起任十三师三十九团总支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1940年6月起任第五军分区政治委员。1942年2月起任太行军区第四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8月起任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1947年起任太行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1948年起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三纵队副司令员。1949年4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二军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2月至1952年7月在解放军军事学院学习。1954年11月至1955年春任西南军区副参谋长。1953年4月至1956年曾兼任中共四川凉山工委指挥部书记。1955年春至1956年7月任昆明军区参谋长、军区党委常委。1956年7月至1961年8月任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军区党委常委。1961年8月至1977年5月任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军区党委常委、副书记(1971年8月起)。其间:1965年10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云南省体委主任;曾任云南省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1968年8月至1972年9月任云南省革委会副主任、1968年9月至1971年5月任省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1971年6月至1972年9月任中共云南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1973年9月至1977年2月任中共贵州省委第一书记、贵州省革委会主任。1977年5月至12月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1977年12月至1980年1月任广州军区顾问。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9年7月14日在广州逝世。
主要经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于1931年10月参加江西宁都起义时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10月率部东渡黄河,开赴山西太原,坚持太行山区持久战,深入敌占区反“扫荡”、打到敌后方进行反蚕食斗争,开辟、巩固和创建、发展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
率部投入解放大西北战役,展开大规模运动战,诱敌围歼,为解放华北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建国初期
率军由陇南入川接管成都,奉命挺进西康消灭残匪,稳定边疆局势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十年动乱”以来,受中央委派解决贵州问题,调赴广州军区任职。在职离休后,仍忠心耿耿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邓小平同志逝世后,受邀以军队老前辈的身份,陪同中央军委江泽民主席接见时任各大军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为稳定军队大局而尽心尽力。
大事年表
1912年10月生,甘肃临夏人。原名鲁瑞麟。
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11月参加革命工作。
1931年1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五军团十三军特务团战士、十三师一团三连副班长、红军学校政治营学员。
1933年起任红五军团十三师一团三连政治指导员。
1934年起任十三师三十八团营长。
1935年起任十三师三十九团总支委员。参加了长征。
1936年任红三十一军九十一师政治部民运科科长,同年11月起任红三十一军供给部政治委员。
1937年12月起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组织股股长,1938年起任三八六旅、三八五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
1939年起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党校队长。1939年12月起任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副司令员。
1940年6月起任第五军分区政治委员。
1942年2月起任太行军区第四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
1945年8月起任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
1947年起任太行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
1948年起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三纵队副司令员。
1949年4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二军政治委员。
1950年至1951年任西康区党委常委,西康军区副政治委员、军区党委副书记,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
1950年12月至1952年7月在解放军军事学院学习。
1952年7月至1954年11月任西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员、军区公安部队党委副书记。
1954年11月至1955年春任西南军区副参谋长。
1953年4月至1956年曾兼任中共四川凉山工委指挥部书记。
1955年春至1956年7月任昆明军区参谋长、军区党委常委。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6年7月至1961年8月任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军区党委常委。
1961年8月至1977年5月任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军区党委常委、副书记(1971年8月起)。其间:1965年10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云南省体委主任;曾任云南省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1968年8月至1972年9月任云南省革委会副主任、1968年9月至1971年5月任省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1971年6月至1972年9月任中共云南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1973年9月至1977年2月任中共贵州省委第一书记、贵州省革委会主任。1977年5月至12月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1977年12月至1980年1月任广州军区顾问。
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中共第九届、十届中央委员。
1999年7月14日在广州逝世。
主要战绩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历经赣州、巫廖、新桥战斗以及保卫广昌和兴国等战役;其中“巫廖伏击战”率全连英勇作战,受到上级嘉奖并苏区《红星报》大篇幅报道的宣传。参加长征,历经突破湘江、抢渡乌江、四度赤水、巧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战役,其中曾为搭救伤病员而往返四次过雪山草地;在掩护中央军委和总部机关撤离类山关的阻击战中,指挥果断,身先士卒,身负三处枪伤仍坚持率部作战,英勇顽强,受到军委电令嘉奖。抗日战争时期,历经旧关、七亘村、神头岭、响堂铺、安阳、白晋、磁县武安涉县、林县等战斗和“百团大战”等战役,率部及组织分区武工队、敌工站积极开展斗争,协同兄弟部队歼灭伪军朱怀冰部及其他日伪反动武装逾万人。解放战争时期,历经上党临汾晋中、太原、咸阳、扶眉和解放大西北等战役;上党战役中组织指挥“围城打援”,为夺取战役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临汾战役中率部从城东攻击,率先与兄弟纵队攻入城内,歼敌两万余人;晋中战役与兄弟部队一道消灭国民党阎锡山第七集团军总部、5个军部、8个整师、2个纵队和4个保安团共7万余人;太原战役中率部与12万余众蒋军大决战,相继攻占南关、东苟村并克取敌驻太原警备司令部、太原绥靖公署。建国初期,率部入川进驻成都,担负接管和警备城市军务;奉命领军挺进西康,剿灭西南地区匪患,摧毁民族封建势力,负责组建西康军区和西康人民政府。
主要著述
鲁瑞林的战斗经历,多有编入《红旗飘飘》、《星火燎原》、《八路军战史》、《第二野战军战史》、《将星之路》、《遍地都是红旗》和《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三纵队人员通讯录》等军史书籍或地方史料;鲁瑞林从军队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之后,先后撰写了《从马夫到将军》和《西南三十年》两部长篇革命回忆录。
人物评价
主要评价:鲁瑞林同志在解放战争中表现出高超的军事指挥才干、卓越的战略战术才华和杰出的组织作战能力,被誉为解放军高级指挥员中的“不败将军”之一。
1955年,本应授予中将军衔的鲁瑞林同志却因所谓“临夏事件”的影响,仅被授为行政6级少将军衔,全军少将中仅其为低授(军衔)高评(行政)定级;后经中央查清事实真相,其胸襟坦荡、忍辱负重的高风亮节得到中央首肯,决定给予鲁瑞林同志享受中将级有关待遇,其亦为全军唯一享受中将待遇的少将级将军。
鲁瑞林同志在其近20年的战斗生涯中,浴血奋战,舍生忘死,身经百战,战绩卓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树了不朽功勋。
鲁瑞林同志在其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坚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一向遵守党的纪律,一切听从党的指挥,一生服从党的安排;一贯忠于党、忠于军队、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是共产党的高级军事家,是解放军的高级指挥员,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参考资料
鲁瑞林同志逝世.人民日报.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2 12:37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